遞補上中超?深足真實想法:一開始確有觀望,現在隨便了

在天津天海俱樂部進退不定的這場鬧劇(悲劇)裡,深圳佳兆業扮演了一個略尷尬的角色。

據記者瞭解,深足方面的心裡狀態是如下一個過程:

聯賽剛結束的時候,深圳佳兆業就抱有過一絲遞補回到中超的僥倖心理,理由很簡單:天海有解散不玩的可能性。

天海在體育局託管的一年時間已經結束了,束昱輝被判了九年有期徒刑,權健公司是否會繼續搞足球,必然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而深足聘請的俱樂部新任總經理丁勇,恰好是一個跟權健關係緊密的人,對權健內部動向比較清楚。

深足降級後,佳兆業老闆郭英成要求俱樂部今年務必衝超,且要求俱樂部在殺回中超後一定要立足中超的實力,所以決定在轉會市場有所投入。但具體到如何操作,先踢中甲和馬上踢中超不同——

打中超可註冊5外援上4外援。如果踢中甲,註冊3外援上2外援。外援數量和質量要求都不一樣。相應的,內援的引進也會有一些位置區別(雖然區別不大)。據記者瞭解,多納多尼制定過兩個方案,一套是打中超的引援方案,一套是打中甲的引援方案。

現在如你所知,深足以中甲標準來引援。外援只引進了中場哲馬伊利,送走了塞爾納斯和迭戈索薩,留下了約翰馬裡和普雷西亞多,兩位中甲金靴級。因為要衝超,保證攻擊力是首要的。若多納多尼欽點的後腰哲馬伊利在場,前場只能有一名外援。所以深足把內援名額主要用在了中前場,郜林、王永珀和鄭達倫。當然裴帥可以客串踢後衛。

假設打中超,前場至少放外援三叉戟,同時防線需要補強,郜林和王永珀就未必會一起來。據瞭解,郭英成比較在乎球員年齡過大。

遞補上中超?深足真實想法:一開始確有觀望,現在隨便了


深足在轉會市場事實上是按照“先衝超再立足中超”的計劃來的。他們沒有因為天海有解散的可能性,而延緩自己備戰中甲的引援工作。他們等不起。儘管丁勇對權健很瞭解,但這不足以讓他判斷天海最終的結局。

2020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已公佈,條件降低那則天海被舉報的消息發出來的時候,深足的引援工作基本上已經結束了,剩一個內援名額沒定,已打算留到夏季窗口。很多人認為是深圳在“舉報”,包括天海也有人認為是不是深圳在搞小動作。這種邏輯太正常了:受益的一方有似乎動機。

但現在想想,中甲擴軍,天海解散,只有深足是受益的一方?不是。

就算只從中國足協的角度出發,他們不會希望看到中超存在一支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俱樂部。如果一傢俱樂部出現財務問題,那麼假球賭球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天海的問題也涉及大局利益。

記者瞭解到的是,天海“被舉報”可能解散的消息愈演愈烈後,郭英成開始真正關心這件事,並過問了俱樂部。

引援結束後,又突然出現了可能遞補中超的可能性,深圳佳兆業內心還是搖擺了。老闆第一時間認為如果能遞補打中超,是件好事,因為可以節省一年時間。但問題在於,中國足協始終沒有向深足通報你們可能遞補的消息。這可能跟疫情延緩了聯賽有直接關係,離聯賽重開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足協認為有緩衝空間。而且,是不是一定會讓球隊遞補組成16支球隊,這個還有討論空間,不是定論。

一直得不到明確消息的深足,心態又起了變化。

來自網友和輿論的壓力他們已經感受到。中超歷史上有過退賽,但那時是中途退賽,武漢隊以受害者的姿態退賽,沒有球隊遞補獲得中超資格。但如果天海在賽季開始前退賽,深足遞補,那被認為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再加上陰謀論和動機論,深足顯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另一方面,以這樣的外援陣容去踢中超,深足一定是吃虧。

據瞭解,中國足協暫時預估聯賽在4月底或者5月初開賽,開賽初期賽程緊密是必然的,現有的三外援去對抗其它球隊五外援,壓力太大,要熬到夏天才能引進新援,註定又是踉踉蹌蹌的一箇中超賽季,有風險。

深足內部也有人認為:如果球隊按部就班打中甲,有把握衝超的同時,再利用接下來的夏季窗口和年底的冬季窗口補強球隊,那這套經過打磨後的陣容更有把握在中超立足了。

俱樂部的新班子心態是搖擺的:先踢中甲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衝超把握大。馬上踢中超又踢出一個糟糕賽季,哪怕最後是艱難保級了,也不會有人說是一種成功,而一旦中途遇到大波折,或者再降級那就徹底傷了老闆的熱情。但中超的舞臺是中甲不能比的,在中超成功了,效果遠超過中甲。

對於遞補這件事,從老闆到管理層到球員到俱樂部員工,每個人的心態都充滿不確定性。但有一點可以判斷:深足一直沒有強烈遞補進中超的願望。

一位管理人員對記者說:“到底能不能得到足協的通知,我們已經不著急了,隨緣吧。要踢也行,不踢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