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生姜为食药两用植物,既可作为调味品、保健食品,又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嫩姜又称为仔姜、菜姜,是犍为县生姜的主要种植作物,在实际生产中嫩姜的品质和产量受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笔者认真分析了犍为县的土壤理化性状,按照生姜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及蔬菜软化栽培原理,结合了自己多年生姜种植的实际经验,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创新了“稻田种姜,深沟高厢,专用抱钳打深孔,‘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体系。详情如下: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1 集成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1 稻田种姜,深沟高厢,合理轮作

选择2—3年未种过生姜和茄科作物、上溯2~3年内没有姜腐烂病(姜瘟病)发病的田块,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方便。8月上旬水稻乳熟时排水晒田,水稻收割后开深沟排湿。按2m或4m宽开厢,厢沟、四边沟深70cm以上,做到沟深厢高,沟沟相通,排水畅通。10~12月前后,田间无积水、泥不粘锄时,深挖炕田,将稻桩、杂草翻人土中盖严,挖田深度必须达到40~50cm,深浅一致。田水落干迟的也可适当迟些开沟排湿和深翻炕田。次年种植生姜前10—20d,以有机肥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作基肥,施肥宜在晴天进行,翻挖欠细或旋耕入土层并整细土块,整平厢面,清理四边沟和厢沟,保证排水畅通、厢面平整不渍水,待打孔种姜。稻田种姜一般间隔1~2年,可实行“姜一稻一姜”“姜一稻一稻”等模式轮作,以提高产量,保证品质。生产环境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要求。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1.2 选用 良种 ,姜种杀菌,培育壮芽

1.2.1 选用良种

品种选用高产优质的地方良种——犍为白姜,选择姜块肥壮、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每667m2备种400~500kg。

姜种需在催芽前进行选种,每个姜种块30—50g左右,每个姜块上至少有一个饱满芽孢,超过50g的姜种块用手掰去多余姜块(称为姜种掰排),发现断口有褐变的应及时剔出,掰开的生姜立即用新鲜草木灰抹伤口,以利伤口愈合和消毒。姜种掰排过程中严格选种,健康姜块标准为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质地硬。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1.2.2 姜种杀菌

姜种掰排好后,使用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适量兑水搅匀后喷在姜种上,并翻动姜种,喷匀喷足后用地膜盖严姜堆,闷种2~3h以杀死病原菌,随后摊晾姜种至表皮水分晾干为止,即可进行催芽。

1.2.3 培育壮芽

采用酿热物温床催芽法催芽,控制床内温度22—28℃,相对湿度85%~90%为佳。经常检查床内温湿度,防止过高过低影响催芽质量。催芽25—30d,以姜芽长0.5~1.0cm、粗1cm左右,芽基部有根的突起和白根伸长为适播壮芽标准。当30%姜块达到壮芽标准时,即可分期分批选择播种。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1.3 专用抱钳(机器)打深孔,蜂窝式栽培

姜种催芽期中,应着手打孔准备。用专用抱钳(机器)打深孔,孑L深35~40cm,孔径12~13cm,大致呈椭圆形、上下大小一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按行、窝距23~25cm打孔,“错窝”成丁字型排列,使栽培孔呈“蜂窝”状匀均分布在田间厢面,每667㎡打孑L数量为0.8—0.9万个为宜。延时栽培的可适当稀植,每667㎡:打孔数量控制在0.8万个左右。打孔时,边打孔边用脚踩紧打孔提出的土壤,使厢面上实下松。全田打孔完成后,清理厢沟,保证厢沟排水畅通,同时要保持窝内湿度。如采用大棚栽培,在打孔完成后随即扣棚保特孔内湿度。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1.4 适期早播,覆盖地膜

根据生姜的生长起点温度、市场情况、栽培模式,选择适宜播种期,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采用专用抱钳打深孔、蜂窝式大田种植地膜覆盖方式栽培的,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采用抱钳打深孔、蜂窝式大棚栽培的,播期可安排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种时,每个姜块上只留1个壮芽,每窝播1个姜块。姜种平放,用干牛粪或土杂肥盖种3-5cm左右。种完一厢或全田后,以厢为单位覆盖地膜,四周压紧盖严,保温保湿,防止杂草。大棚种植的,要注意对温度、湿度的管理。

1.5 基肥为主,平衡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生姜需肥规律和产量目标,确定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和次数。经多年研究和试验示范,在高产优质栽培条件下全生育期667㎡施纯氮10-20kg,五氧化二磷8-10kg,氧化钾8-15kg,适当补充锌肥、硼肥,有利于生产高产优质的姜。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在施肥上,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基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60%,追肥占40%。追肥中提苗肥占10%、攻枝肥及攻产肥各占20%、壮姜肥占10%。基肥在整地时每667㎡施入1000~1500kg农家肥,100kg油枯(油菜籽饼)加过磷酸钙50~60kg或磷胺15—20kg、聚肽钾锌硼尿素20~25kg(含总氮t>46%、聚肽钾≥800mg]kg,螯合锌≥1400mg/kg,络合硼≥1600mg/kg),全层施用,并旋耕人土层。也可用生物商品有机肥等作基肥。以后视姜苗长势及天气情况,施好追肥。注重提苗肥、攻枝肥、壮姜肥的施用。所用肥料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准则,并作好生产记录

。特别是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更应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1.6 科学管理,综合防治

1.6.1 适时揭膜,施好提苗肥

当姜苗触顶地膜时,应及时破膜引苗,有2/3的姜苗出膜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揭去地膜,查苗补缺,清除田间杂草杂物。窝施一次清淡腐熟沼液H勖Ⅱ适量化学氮肥提苗。

1.6.2 科学追肥,“覆土”填窝

当姜主茎达4—5片叶时,每667㎡用1000~1500kg腐熟沼液肥施好攻枝肥,用专用“覆土铲”复土回填姜窝的1/2。当主茎达到6-8叶时,每667㎡用1000kg左右沼液肥施壮姜肥,并“覆土”回填满(平)姜窝。当生姜二次分枝出土60%~80%左右时,施攻产肥。以后视姜苗长势,适当浇施腐熟农家肥加适量氮肥淋施1~2次,上市前30~40d停止施肥。

1.6.3 严格水分管理

生姜喜湿怕涝也怕旱。春末夏初干旱频繁,应注意适时灌水,防旱保墒。进入6月后雨水增多,应随时清理厢沟和四边沟,做到雨停水干,防止姜田积水,影响生姜生长。同时做好杂草的防除,主张人工除草,不提倡用化学方法除草。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1.6.4 综合防治病虫害

  • 1) 姜腐烂病防治

生姜种植重点应防治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姜瘟属细菌性的病害,主要致病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一般采用水旱轮作、深沟高厢、选用无病姜种、保持田间排水畅通、增施磷钾肥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姜瘟危害。关键是抓好姜种消毒杀菌和土壤处理及水分管理。如发生姜瘟危害,应立即拨除病株、病团,以及在病株周围1m范围内撒施1-2次生石灰。同时用64%的杀毒钒500倍液3kg/m灌窝,间隔10~15d施一次,也可全田用其他防治姜瘟的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及时适量防治。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 2) 姜斑点病及炭疽病

这两种疾病是危害生姜叶片的常见病害,一般要在综合预防的基础上,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百菌清、可杀得等药剂,间隔10—15d,喷施2-3次,能有效地防止这两种疾病的蔓延危害。

  • 3) 小地老虎

该虫常咬食姜苗基部,尤其是幼苗期,造成缺苗。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人工捕捉幼虫。用炒香的麦麸、稻谷各5kg加敌百虫200g加水拌匀,每667㎡用1-2kg左右,夜间撒施田间,诱杀幼虫,或用90%敌百虫或2.5%溴氰菊脂于苗期喷杀。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 4) 螟(钻心虫、旋心虫)

根据虫情测报,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期前,用锐劲特等药剂防治。其它病虫害一般也是在农技、植保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提倡绿色防控,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姜商品。

1.7 适时收获,保证质量

采用专用抱钳打深孔,蜂窝式种植,地膜覆盖栽培嫩姜技术,在丘陵区较粘重土壤栽培嫩姜,全生育期应控制在150~180d以内。时间过长,根茎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口感变差,品质降低,影响销售和价格。应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采收。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第3~4次分枝齐苗后即可逐步采收上市。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2 效益分析

犍为县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试验研究,到示范推广,采用该技术种植嫩姜面积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完善,效益不断提高。目前犍为县采用该技术种植嫩姜3200h㎡,占四川省生姜种植面积22.5%。年总产鲜姜16万t左右,年产值达12亿元以上。犍为县紫色土丘陵区农民种植生姜已成为增收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生姜生产已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采用该技术生产的嫩姜,姜茎细长如“手指”,茎粗1.5~3.0cm,可食姜茎长10—20cm左右,表皮洁白,茎尖淡紫红色,肉质脆嫩,纤维含量低,姜辣味适中。一般每667m产量3~5t,高产田块可达6t以上,商品性好,市场竞争力强。采用该技术生产的嫩姜,可作拌(凉)菜、炒菜、泡菜、酱菜等调味品。

‘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

3 结论

蜂窝式种植嫩姜技术不仅突破了“深栽芋头浅栽姜”的传统生姜种植模式和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紫色丘陵区粘重土壤(中壤或重壤)不能生产优质嫩姜的重大技术难题,而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目前,该技术已辐射到宜宾市、重庆市江津区、阆中市、自贡市、内江市部分区、市、县示范种植,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犍为县生姜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