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聞管絃”——從唐代音樂文化入手,探析琵琶為何如此興盛?


“處處聞管絃”——從唐代音樂文化入手,探析琵琶為何如此興盛?

唐朝音樂人偶

唐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發展最繁榮的一個朝代,給了中國的音樂文化一個嶄新的發展契機,在繁榮昌盛,多元包容的盛唐時期,音樂文化不斷髮展,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唐代的音樂文化中,發展的最為典型的就是唐代的琵琶藝術,因唐代的經濟繁榮、統治者思想開放和多元的中外交流,而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一、 唐代音樂文化的新發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唐代的音樂文化如此繁榮,也離不開唐代繁榮的經濟的推動。同時還包括一些開放的政策支持,統治者對此也十分重視,並設有專門的機構來對其進行管理,所以在唐代,中國的音樂文化發展處於鼎盛時期

1、歌舞音樂為其主要標誌

在唐代以前,歌舞音樂只是一種服務於宴席的制度,作為一種宮廷音樂的品種而存在,在《尚書.伊訓》中就有記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術”,可見,歌舞音樂的出現是非常早的。但是,歌舞音樂卻作為唐代的音樂文化的主要標誌,得到了全新的發展。這個時期的歌舞藝術已經開始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出現了,在唐玄宗時期,歌舞藝術的發展已經達到極致。被譽為大唐國歌的《秦王破陣曲》正是由唐玄宗李隆基所創造的,可見在當時,就連統治者都十分喜愛歌舞藝術,更何況普通百姓了。

“處處聞管絃”——從唐代音樂文化入手,探析琵琶為何如此興盛?

秦王破陣曲

過去只作為宴席輔助內容的歌舞藝術,到了中唐時期開始遍佈整個社會,得到了空前發展。在不少唐詩中,也提到了這種歌舞的普遍發展,“處處聞管絃,無非送歌聲”,還有“歌酒家家花處處”、“紛紛醉舞踏衣裳”等等詩句,都是對這種現象最為準確的描繪。

2、音樂教育思想非常先進

由於唐代的統治者十分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因此當時的音樂教育思想也是十分開放的。唐代主要的音樂教育思想體現在各種宮廷音樂機構中的音樂的實踐和教學活動中,雖然那時候並沒有專門的音樂教育機構,但主要的教學活動都在當時的音樂管理機構中實現。唐時期主要的音樂管理機構有太樂署和鼓吹署兩種,還有其他的教坊和梨園等等,每個機構之間都有不同的分工類別,教授的音樂種類都不一樣。

太樂署主要掌管歌舞人才,鼓吹署主要培養樂人的儀式音樂和一切“私人”活動,教坊和梨園主要負責傳習。各種機構分門別類,負責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各不相同,學習內容之間存在差異,每個機構也有著不同的針對性訓練,這樣,就能使得不同樂人的效能得到最大發揮

在《樂記·樂本篇》中有記載:““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 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從中就能發現,在唐代的各種機構的分工合作之巧妙。可見,唐代音樂文化能得到如此充足的發展,與其先進的音樂教育思想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教育思想的發展使得唐代演奏藝人的培訓體系十分成熟,自然而然,音樂藝術也得到了十足發展。

“處處聞管絃”——從唐代音樂文化入手,探析琵琶為何如此興盛?

太樂署文物

3、音樂文化交流比較頻繁

唐代是個兼容幷蓄的時期,當時的音樂文化交流十分頻繁,這主要表現在西域的歌舞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上面。當時的“十部樂”中有龜茲、疏勒、高昌三個部門是屬於西域歌舞的官吏的,在這其中,最受大眾喜愛的就是龜茲樂了。

在元稹的《連昌宮詞》中就有記載,這龜茲樂的發展盛況:“這巡大偏涼州曲,色色龜茲轟錄續”。而且當時的龜茲音樂使用的樂器十分豐富,來源也非常廣泛,這其中就包括從波斯傳來的曲頸琵琶,還有五絃琵琶,都是非常常用的樂器。

除此之外,對於國外的音樂風格,唐代也都非常包容。唐朝是一個非常注重外交的朝代,音樂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音樂文化不斷交流互鑑,使得唐代的音樂文化飛速繁榮和發展,也吸收了非常多的外來樂器。

樂器和音樂風格從西域傳入,帶來了琵琶在當時的盛行,也帶來了琵琶演奏技巧的更新迭代,更帶來了琵琶藝術的發展與綜合,體現了不少異域文化風情和音調魅力,不僅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喜愛,也得到了平民百姓和文人墨客的喜愛,從而不斷向前發展。

“處處聞管絃”——從唐代音樂文化入手,探析琵琶為何如此興盛?

琵琶

二、 唐代音樂文化對琵琶藝術的影響

正是因為唐代音樂文化發展的繁榮盛況,因此琵琶藝術也在唐時期得到了向上的發展。不論是在當時的詩詞歌賦中、還是在發現的史料壁畫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唐代的歌舞藝術最主要的發展,就是琵琶藝術。

1、 琵琶演奏技巧在唐代得到了新發展

現存的唐代詩詞中有不少描繪當時的琵琶演奏藝術的,唐社佑在《通典》提到:“坐部伎即燕樂,以琵琶為主,故謂之琵琶曲。”可見,當時的琵琶演奏已經成為了主要的歌舞藝術標誌,不僅如此,其演奏技巧也十分優秀。首先,唐代的琵琶演奏樂器得到了改革。當時主要的演奏樂曲琵琶,既保留了曲頸琵琶的主要音樂特點,又將龜茲琵琶和直項琵琶相結合,融合了三種樂器的優點,使得當時的琵琶演奏藝術得到了快速發展。

再者,由於樂器的改革,其表現技法也不斷豐富起來

。當時的琵琶演奏不僅能獨奏,又能為樂人伴奏,還是重要的合奏樂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詞中,就深刻的對當時琵琶演奏的高超技巧進行了描繪:“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幾句詩詞,已經完全把琵琶的表現能力所描繪出來了,“輕攏慢捻”一詞,完全體現出來當時的琵琶演奏技巧的高超,以及琵琶藝術的發展。

2、優秀的琵琶演奏者在唐代不斷湧現

唐代音樂文化對琵琶藝術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當時湧現出來一大批優秀的琵琶演奏者,不僅如此,在唐朝創作的琵琶樂曲中,有許多優秀作品得以流傳

“處處聞管絃”——從唐代音樂文化入手,探析琵琶為何如此興盛?

霓裳羽衣舞

唐朝代比較受世人推崇的琵琶演奏家包括,曹寶、曹綱和裴興奴等等,當時還有一種說法叫做:“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可以預見,當時這兩者在琵琶藝術中的地位。除此之外,還有來自西域“五絃”名手裴神符,此人非常受唐太宗的喜愛,是宮廷樂師中地位佼佼者,還首創了琵琶手指彈法;更有號稱琵琶第一手的康崑崙,以及與康崑崙琵琶比賽後,進入宮廷成為皇家樂師的段善本。

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琵琶演奏樂師,當然,當時也有很多有名的琵琶樂曲。其中最為著名的唐代留存的琵琶譜就是在敦煌發現的一批“敦煌琵琶譜”。演奏者的盛名和琵琶曲的經典,都體現了唐代琵琶藝術的發展盛況,而這些,也正是唐代的音樂文化發展所促成的。

3、多元音樂文化環境使得琵琶藝術也更加豐富多彩

談到唐代音樂藝術對琵琶藝術的影響,這其中,就少不了提及當時開放的音樂文化環境,對琵琶藝術的促成作用。唐代音樂學習風氣十分開放,在上文中也提到,當時的音樂教育思想十分先進,教育不僅分工合作,而且還打破了嚴格的等級界限,開始面向各個階層開放,普及到了整個社會。因此,在當時,願意去學習音樂藝術的人非常多,在這其中,琵琶藝術又是最受人們推崇的。

其次,還有上文中提到的四個音樂機構,從中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的音樂考核制度十分嚴格。在《舊唐書·職官志三》就記載了,大樂署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傳習、考核制度:“凡習樂,立師以教。每歲考其師之課業,為上、中、下三等,申禮部。十年大校之,量優劣而黜陟焉。凡樂人及音聲人應教習,皆著簿簿,核其名數,分番上下。”

先進的音樂考核制度,對整個社會的音樂風氣,都起了良好的推動作用,自然而然,對於琵琶藝術的發展,也有著莫大的作用了。正是因為唐代音樂文化發展的盛況,才構成了一個足以讓琵琶藝術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

多元的文化環境,特別是西域地區的音樂文化開始傳入中原地區之後,琵琶演奏的樂器和技巧,都得到了空前發展。

“處處聞管絃”——從唐代音樂文化入手,探析琵琶為何如此興盛?

唐五絃琵琶

三、總結:

唐代的音樂文化發展十分迅速,眾多的藝術家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離不開各種音樂文化的交流互鑑

。而在這其中,最為盛名的則是唐代的琵琶藝術了。當時的琵琶社會地位極其高,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市民百姓,都非常喜愛,而且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十足的提升,可以看出當時琵琶的盛行。

參考文獻:

1、《連昌宮詞》

2、《樂記·樂本篇》

3、《舊唐書·職官志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