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身為曹操身邊的首席大謀士,為何不得善終?

thfghfg


在三國時期曹操的存在是一個特例,這不僅表現在曹操的奸詐方面,也表現在曹操任用人才方面,畢竟在中國古代,人們在選拔人才時都會先注重他們的人品,其次才是才能,這樣的人在任用後才可以放心穩妥,可是曹操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的眼中,只有人才和廢材之分,只要有才華他都會任用,不會管這個人平時的道德品行如何,曹操因為這個用人的特點讓他的麾下聚集了很多有才幹的人,荀彧就是其中之一。

荀彧本來屬於潁川出身的漢臣,雖然他有機會為大漢江山貢獻更多力量的,但是荀彧選擇避於亂世,歸隱山中,荀彧也在等待更好的機會,也因為這樣他後來才有機會跟隨曹操。曹操憑藉多年的經驗,他看到荀彧第一眼就知道這個人不能放過,所以迫不及待將荀彧籠絡住,曹操籠絡人心的方法就是對荀彧委以重任,同時給他大量的錢財,而曹操想要從荀彧身上得到的東西就是希望他可以獻出良策。此後荀彧就一直跟隨著曹操,並參與了官渡之戰和荊州之戰等,為曹操大軍貢獻了很多力量。

不僅如此荀彧還向曹操推薦了很多有才幹的人,例如郭嘉就是荀彧舉薦的,曹操對荀彧所推薦的人也是十分滿意的,荀彧和郭嘉被曹操稱為子房,可見當時兩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雖然荀彧跟隨曹操,可是對於曹操的為人沒有摸透,而曹操只關心荀彧的才華,沒有注意到荀彧心中一直割捨不掉對漢室的留戀,也因為這些原因導致荀彧沒有得到善終。

在荀彧跟隨曹操後,經歷了很多事情,但是他一直都心繫舊主,他為曹操提供良策的過程中也一直都在儘量周旋於漢室和曹操之間,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曹操不是個甘心做人臣的人,他一直都野心勃勃,當荀彧得知了曹操想要取代漢室的時候,也是荀彧開始要脫離曹操的時刻。自此荀彧對待曹操的態度開始出現了變化,而曹操也不傻,他很快察覺到了荀彧的轉變,也明白了荀彧對於漢室的忠心,所以曹操雖然愛才,也想要繼續重用荀彧,但是他不能留下一個有異心的人,所以後來曹操有了除掉荀彧的想法。雖然荀彧的死因始終沒有定論,但是無論是被氣死的還是被毒死的,都一定和曹操脫不開干係。


歷史課課代表


荀彧這個人看人的眼光十分的準,他為曹操舉薦了許多人才,其中就有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鐘繇、郭嘉等人。他對於敵人營中那些知名將領也有很深的認知,比如袁紹、顏良、豐田等人,但是荀彧這一輩子卻看錯了一個人,那就是曹操。

荀彧因為他的聰明才智被別人稱之為"王佐之才",在漢朝末年的時候,諸侯紛爭,荀彧他早就料到了這種局面。因為荀彧的家鄉四面受敵,於是在別人還想著安分守己的生活之時,荀彧就率領全家人到河北冀州躲避叛亂,在那裡等一個自己可以追隨的人出現。

當時冀州是韓馥的地盤,但是沒過多久韓馥就被袁紹所滅,於是荀彧的弟弟荀諶和一些老鄉都加入了袁紹的軍隊。但是荀彧認為袁紹這個人不是一個幹大事的人,於是他不僅沒有加入,反而是跑到河南,找到了當時兵力只有兩千多的曹操。因為荀彧看人不是以這個人的軍事地位,身份背景來判斷這個人的能力的,他是根據這個人的性格、才能、是不是有前途來判定的。所以荀彧這個人看人的眼光十分的準,曹操對於荀彧的眼光也是十分的讚賞,甚至說曹操在選人才這件事情上也是經常詢問荀彧的意見。

事實也證明,荀彧推薦給曹操的人才,除了個別人被殺以外,其他的人都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其中有杜襲、郭嘉、陳群等,這一群人為曹操建立自己的政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於那些性格有缺陷的人物如田豐、顏良、文丑等,荀彧也是很準確的料到了他們的結局,但是唯有一個人是荀彧看走眼的,那就是曹操。

徐子將稱曹操為"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曹操這個人是很有能力的,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經常不按道理出牌。儘管曹操的性格難以捉摸,荀彧還是對曹操還是有著很高的看法的,畢竟有一句話叫做亂世出英雄。如果在亂世只像劉備那樣高舉仁慈的大旗,根本不會把那些叛亂的人喊死,如果想要打敗敵人那就要用一點不尋常的手段。等到天下統一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可以好好的治理國家,開創一個新時代。

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覺得袁紹實力強大,覺得自己不是他的對手,這個時候荀彧就幫助曹操從新認定了一下自己。荀彧說曹操有肚量,還會帶兵,對人真誠,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君主,這些話不僅重現樹立了曹操的自信心,還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這是讓曹操保持現在的良好品德,即便我們的實力弱小,但是我們也可以百戰百勝。

曹操很有才能,但是荀彧沒想到的是曹操官渡之戰以後,勢力越來越大,他的這個人也就發生了變化。首先他對於以前和自己征戰的老部下開始產生懷疑,許多人例如婁圭、崔琰、華佗等人都是被曹操所殺,或許有的人是活該,但是崔琰等人卻是冤死的。

直到有一天,曹操對荀彧也產生了懷疑,曹操打算稱自己為"魏公",荀彧卻表示反對。他反對的原因並不是他想當什麼漢氏忠臣,而是因為曹操揹負的"漢賊"這麼名號很久了,所以在爭霸天下的時候喪失了很多機會。尤其是在不久之前,曹操剛寫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只想做漢王朝的徵西將軍。

現在天下還沒有太平,曹操就像稱自己為魏公,建立魏國政權與漢朝分庭抗禮。這樣子做不僅會讓曹操一下子坐實這個"漢賊"的名號,還會加大曹操征戰天下的難度。

荀彧的眼光是很長遠的,有著自己的格局,他希望曹操就以漢丞相這個名義去討伐天下,等到時候統一了天下,再仿照古時候的"堯舜禪讓",建立起魏國政權。因為荀彧知道廢掉漢獻帝遠遠比統一天下要容易得多,如果曹操完成了統一,那麼他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魏國,一旦曹操失敗,那麼曹操不論怎麼說也是一個忠臣,"漢賊"也就是別人對曹操的蔑稱罷了。當我們以後讀《讓縣自明本志令》的時候,從裡面讀出的感動一點也不會比《出師表》少。

荀彧的想法是很高明的,他反對曹操稱"魏公"恰恰是為他著想的,但是曹操是一個聰明的人,又和荀彧相交了二十多年,竟然因為這件事情對荀彧起了疑心。估計荀彧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因為這件事情導致曹操對自己的疏遠,曹操從覺得荀彧是在和自己作對,就慢慢地對他失去了信任。

從三國志上我們可以瞭解到,曹操每次出征的時候,為了穩定後方,都會把荀彧留在後面,荀彧也沒有辜負曹操對他的信任,忠心做事。但是自從荀彧反對曹操以後,曹操就慢慢的淡化了荀彧,藉以勞軍的名義把荀彧調離後方,並趁機將他留下。到最後荀彧僅僅五十歲就死了,甚至說比累死的諸葛亮還年輕許多,但是史書上也有著不同的記載。

在《魏氏春秋》上記載道曹操有一次贈與荀彧食物的時候,荀彧打開盒子以後看見食盒裡面是空的,就便自己吞藥自殺了。荀彧自己兢兢業業跟隨在曹操身邊二十多年,使曹操從一個小小的太守,變為雄踞中原,河北的一代梟雄,荀彧為曹操付出了許多。但是自己到最後竟然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導致自己的死亡,估計是荀彧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吧。

關於荀彧的死,筆者還是更加相信吞藥自殺,因為兩個人二十多年的感情,竟然因為一件事情一下子全部崩塌,這是最令荀彧難受的。曹操到最後也沒有稱帝,估計他在稱公,或者稱王以後才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在火爐上烤。估計這個時候他也明白了荀彧當時反對他的真實用意,但是很可惜,荀彧已經不在了,曹操現在想做一個周文王,但是已經晚了。


文藝大觀園


曹操和荀彧就如同劉備和諸葛亮,魚兒和水的關係,曹操曾經說過荀彧是吾之子房也,荀彧也沒讓曹操失望,幫他出謀劃策,穩定後方,身邊人都說曹操有那樣的偉業,荀彧功勞居第一位。


一、因為荀彧後期的權利地位威脅到了曹操,曹操索性就把荀彧幹掉了。

二、因為荀彧和曹操的政治方向不同,荀彧幫曹操是為了興復漢室,再創大漢江山,可是曹操是一個雄主,帝王之心昭然若揭,他打天下是為了自己,為了曹家江山。


雙雙53233


首先正史中對於荀彧的死歷來有著兩種說法,一是《三國志》所說的病死,二是《後漢書》所說的喝毒藥而死,所以對於其死因目前暫時不能確認,不過既然題主問的是“為何不得善終”,那麼我們就假設荀彧的死因是《後漢書》所說的喝毒藥而死的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很簡單,荀彧和曹操根本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荀彧效忠的是大漢,而曹操效忠的是自己,曹操想讓荀彧效忠自己,並輔佐自己建立強盛的魏國,並最終取代大漢,顯然荀彧做不到,他輔佐曹操是想讓他復興大漢,而不是去取代大漢。所以在曹操想要邁出代漢的第一步稱魏公的時候,荀彧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說到“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振漢朝,雖勳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所以只要荀彧在一天,他就不會讓曹操有想要替代大漢的做法出現,而這個時候的曹操顯然已經知道荀彧是不會再輔佐於自己,如果讓荀彧繼續留在這個世界上,以他的謀略即使不能讓漢獻帝重新奪回政權,荀彧也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只要他在一天曹操就不可能安心的坐上那個魏公的位置,所以荀彧就必須死,只有他死了曹操才能毫無阻攔的實施他代漢的每一步,也只有他死了朝堂上的大臣們才能百分之百的支持著自己去代替大漢。而事實上的確如此,在荀彧死後的不久,也就是213年五月,曹操被漢獻帝冊封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而在3年之後,曹操更是直接被冊封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而這事實上曹操已然就是皇帝了,曹操差的就是一個皇帝的稱號了。

所以說荀彧只所以會不得善終,就只是因為他死忠於大漢,也就是因為他對大漢的死忠,才最終導致曹操一定要殺了他。其實荀彧何嘗不知道只要他表示會忠於曹操,他這一生,乃至他的子孫都會享受到無比的榮耀,只要他一句話,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就都是他的了,可是他到死都沒有放棄他那一刻忠於大漢的心,可以說荀彧這一生都在為大漢活著,他想用自己一生所學去復興他心中的那個大漢,為此他不遺餘力的去幫助曹操開疆擴土,可惜他卻忘記了不是所有人都忠於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大漢,不是所有人都想去幫助漢獻帝去復興這個已經滿目瘡痍的大漢,的確曹操最開始固然是想復興大漢,但是最後曹操也許已經知道這個大漢已經救不回來了,即使強行救回來,等他死的那一天這天下還是會亂,這大漢還是會亡,所以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這片土地才有望再次復興,也就這樣曹操開始了想要代漢建魏的計劃,我想以荀彧的聰明才智他又何嘗不知道大漢註定是要滅亡的,只可惜荀彧的心卻讓他依然忠於大漢,他不能去幫助曹操去謀奪自己所熱愛的這個大漢,但是他又知道這個大漢即使是自己使出全身的力量也是復興不了的,所以他最終只能選擇自殺,只有這樣他才能不會對不起大漢,也只有這樣曹操才能更加安心的去完成復興這片他所熱愛的土地的使命。或者也正是因為這樣,荀彧才能被世人所推崇,也無愧世人所給予的那個“聖人之徒”的稱號吧!


澳古說歷史


挾天子而令諸侯是荀彧的大手筆,從此奠定了曹操的霸主地位,也因此讓曹操有了取代大漢江山的想法。這與一直堅持正統禮法、忠於漢室的荀彧產生嚴重對立,以至於在曹操提出希望自己稱公進而篡漢的想法時,荀彧竟然當堂反對。弄得曹操很不爽,找了了機會將荀彧流放軟禁,後來乾脆賜給荀彧空食盒,荀彧不堪羞辱,憤而自殺。

荀彧出身於潁川大家族,為躲避戰事閒居鄉村,先被袁紹發現,後被曹操挖牆腳。曹操一眼就看出荀彧不是個常人,忙拉攏收買,賜予高官厚祿。荀彧也很爭氣,在呂布叛亂、官渡之戰、荊州之爭等多個危急關頭,力挽狂瀾,令曹操刮目相看。同時,荀彧還為曹操大力舉薦賢才,比如陳群、鍾繇、郭嘉等人,逐漸進入曹操的權力核心。後來曹操基本結束了三國割據的複雜局面,成了中原霸主,曹操取漢室而代之的的野心畢露,這與忠於漢室的荀彧產生尖銳衝突。

荀彧儘管早年離開了朝廷,但好歹還是一個漢室的臣子,如果沒有漢王朝,就沒有他們整個潁川氏族。所有,儘管對漢室有些不滿,但文人那種一直堅持正統禮法的氣節還在。當年他幫助曹操是看中他的魄力和才能,希望曹操匡扶漢室,結束內亂,沒想到曹操是個白眼狼,胃口那麼大,竟然要取而代之。但荀彧還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儘管當時的時局發生了變化,但他心念舊主,盡力平衡著漢室和曹魏的關係,這讓蠢蠢欲動的曹操很不爽,兩人之間的隔閡猜忌越來越深。頑固不化的荀彧終於讓曹操動了殺心,先一顆智星就此隕落。先流放軟禁,後來乾脆賜給空食盒,荀彧不堪羞辱,憤而自殺。


希榮文創


曹操手下第一人,不是夏侯或者曹家兄弟,也不是五子良將,更不是崔琰郭嘉之類,而是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荀彧,曹操有個比喻,說荀彧是“吾之子房也”,估計這個比喻荀彧聽了心裡是不舒服的:“我是你的張良張子房,你豈不成了漢高祖劉邦?”

荀彧在曹操手下,不但是第一謀臣,還是第一權臣,權利大到可以與曹操分庭抗禮,比如曹操在迎獻帝之後的官職為司空(也叫御史大夫),荀彧為尚書令(對君主負責執行一切政令的首腦),每次曹操外出征戰,都是荀彧看家,而且看得很好,以至於諸曹夏侯都把荀彧當做長兄、叔父乃至老師,處處為荀彧的安危著想。

滅袁紹、呂布乃至劉表,都是荀彧力主的,打劉備和孫權,荀彧也贊成,因為在他看來,這幾個傢伙都是不尊漢室的亂臣賊子,割據一方的壞軍閥。

荀彧在進入曹操陣營初期,就給曹操立了仨規矩: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這三條規矩告訴曹操:你要做個忠於皇帝的好臣子,而當時曹操也沒有要取代漢獻帝的意思,《上雜物表》更是感動了幾乎全天下的士子,以至於天下人才都匯聚到了曹操門下。那一段時間,荀彧與曹操親密無間,曹操給予荀彧絕對的信任和權力,荀彧對曹操也是忠心耿耿,捨死忘生為曹操看家護院。

可是後來曹操野心膨脹了,在手下的攛掇下一步步想跟漢獻帝掰手腕了,這就惹惱了荀彧:咱們當初說好的“奉天子”呢?咱倆還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事實證明,這對搭檔已經玩不到一塊兒去了:曹操要當魏公,還要加九錫。而歷史證明,建立自己的宗廟(公爵可以自建宗廟稱孤道寡,領地稱為國家)並加九錫的,後來不是篡權成功,就是被皇帝鎮壓幹掉。而這兩種情況,都是荀彧不想看到的。

與是在董昭(先為袁紹、張楊屬下,後為獻帝舊臣)提出要曹操晉魏公加九錫的時候,荀彧站出來反對了:曹操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痛苦地說:我活著的時候,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

荀彧這樣說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重整劉氏江山”的夢碎了,而無情擊碎自己夢想的,就是自己傾注了畢生精力的曹操及其手下,自己半生努力,等於是助紂為虐。

於是荀彧死了,曹操成功上位,後來乾脆稱了王,這都是活著的荀彧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我們不要假設“荀彧不死,曹家會不會篡漢”,因為那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既是歷史潮流,也是大勢所趨,腐朽的漢朝必然轟然倒下,而毛玠、諸葛亮、荀彧等文人志士的漢室興復夢,只能破碎成春夢了無痕……


半壺老酒半支菸


因為荀彧不支持曹操篡位


黃邪0121


因為荀彧忠於漢室,曹操前期也是忠於漢室的,只能說隨著曹操勢力的壯大,野心也跟著膨脹,當自己的勢力壯大到一定程度,不能滿足於現狀,想稱王稱帝,而荀彧一直初心不改,主僕之間有了認識上的差距就必然導致矛盾。

而且荀彧死了也是種解脫吧,畢竟自己是曹操的首席謀士,看著主公一步步走向深淵,自己又無可奈何左右不了曹操的想法和行動,荀彧的死反而是對曹操最大的告誡,告誡他要忠於漢室,切不可篡漢自立。

所以荀彧的死我並不認為是不得善終,就和譚嗣同一樣,譚嗣同死是警醒麻木的中國人,荀彧死是為了警醒曹操,倘若能死得其所,對於荀彧這種士大夫來說也算是死的有價值。


西逐鹿電競


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

文若兄,代表的是士大夫階級,他還是想光復漢室的,輔佐曹操也是覺得曹操是一心光復漢室的,結果到後面要加封魏王才看出來,曹操也是有野心的(高祖劉邦曾經刑白馬立誓,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誅之。),所以這時候他跳出來反對,曹操肯定知道荀彧這個階級的想法,就是要做漢城了,所以荀彧必須死,曹操才能成功做魏王,震懾下反對派,也算是給曹丕鋪路吧!


昨事今史


曹操為兒子曹丕順利當皇帝剷除異己,鋪平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