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引子

太监是封建王朝当中一个阵容十分庞大的群体,提到太监,大家都只能想到见风使舵,牙尖嘴利的嘴脸。但凡事都不是这样绝对的,在历史当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品行端正对待主子十分忠诚的太监。

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太监

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到了后来太监也不光光只有服侍主子这一个职责,他们甚至渐渐成为了主子的得力助手。太监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很懂得笼络人心,正是懂得如何笼络人心,才能够在这皇宫之中生存下去。他们往往会为了让自己得到赏识而不择手段,也许是跟在主子身边贴身服侍,能够在主子耳边不停的吹耳边风,所以渐渐地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到汉、唐、明三代的时候,太监的地位更是暴增,直接成为了宦官组织。


01

想要进宫做太监也没那么容易,他们需要先净身。这样一个举措,也让太监们的身体和心里都有了残缺,就比如魏忠贤。他本身便出身于市井,素质也不高,被迫无奈才进宫做了太监,这一下让他原本无赖的心理变得更加的扭曲。于是进宫就开始干预政事只为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

明熹宗很是相信魏忠贤,魏忠贤便利用这一点在朝廷中作福作威,他结交了很多人,甚至给自己取名为

"九千岁"。后来民间甚至有传言说百姓们只认识魏忠贤,却不认识皇帝究竟为何人。魏忠贤给朝廷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最终却也上吊自杀落得一个如此凄惨的下场。

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魏忠贤

对于太监这样一个群体中,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不好的,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太监,在这样一个群体当中也有那么一些人是非常有道德,兢兢业业的为自己的主上做事的。

就像唐朝的太张居翰,他做太监时曾救过很多人,便被很多人称作是历史上最善良的一个太监。

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张居翰

02

张居翰侍奉过两位皇帝,新帝登基后见张居翰性格十分温顺老实又深得自己父亲的信赖,便把他留在了身边,并且给予重用。被两位皇帝重用,张居翰在宫里的地位也是愈发高涨。但即使他连续收获了两届皇帝的信任,他也没有侍宠而娇。他还是保持他的初心,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代十国时,王衍深知自己绝对打不过后唐,但无奈后唐又对自己主动进攻。他便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绑起来,准备主动投降。他希望自己这样的投降,能够让后唐放过前蜀。

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王衍

李存勖本想着既然王衍都已经投降了那也挺好的,不用自己再花费时间去带兵打仗就可以,直接让前蜀归顺于自己,省了许多麻烦。但是他这么想,不代表朝中的大臣也这么想。朝中大臣始终觉得王衍这一下投降肯定没安好心,说不定只是什么小伎俩而已,希望李存勖不要被他的小伎俩给蒙骗了。

李存勖对于王衍突然投降的事情本身也就心存怀疑,被大臣们这样一说,更是觉得王恒在耍什么小伎俩。经过大臣们这样一挑拨,李存勖马上下旨命令,众人把王衍给杀了

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李存勖

03

当时张居翰作为李存勖的心腹,这样的圣旨自然是由他来念的。圣旨上面写着,"王衍一行,并宜杀戮"。看到李存勖不光光要杀王衍一个人,甚至连和王衍有关的一千多号人都要被处死,张居翰觉得十分惋惜。毕竟这一千个人当中大部分的人其实跟这件事情都没什么关系,却被无辜牵连其中,实在是可怜。张居翰心下一动,在宣读圣旨的时候,就自己将圣旨当中的行字改成了家字。

《旧五代史·卷七十二·列传二十四》中有这样的记载:诏云:「王衍一行,并宜杀戮。」其诏已经印画,时居翰在密地,覆视其诏,即就殿柱揩云「行」字,改书「家」字。及衍就戮于秦川驿,止族其近属而已,其伪官及从行者尚千余人,皆免其枉滥,居翰之力也。

他被称做中国最善良的太监,圣旨故意念错一字,只为解救千人

张居翰念圣旨

这一个字看起来虽没什么,但是却救了成千上万人的命。执行圣旨的人看到了"王衍一家",也就没有把那剩下的一千余人算入其中,而是仅仅杀了王衍家人。


结语

在如今看来,也许只是念错这么一个字如此简单,但是在当时,张居翰绝对是冒着会被李存勖砍头的危险去做了这件事情。王衍一行人本身就与他无关,但他心存善念,便也不想去连累那么多无辜的人。一个字,却救了千人,同时也是拿自己的命在做抵押。现在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家心中都不由得燃起对张居翰的尊重,所以便有了中国最善良的太监这样一个称呼。

参考文献:《旧五代史·卷七十二·列传二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