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首生命的哀歌,也是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小說中的主人公在時代和命運的波濤中漂泊起伏,最終導致了愛情的悲劇。雖然令人壓抑,但也能觸動讀者的心靈,在悲傷的旋律中夾雜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穆斯林的葬禮》中,通過對韓子奇和粱君璧、梁冰玉的愛情悲劇、韓新月的愛情悲劇以及愛情的葬禮的描寫,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愛情悲劇,從個人命運、文化衝突、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了悲劇產生的根源。

小說回望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發展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通過對愛情悲劇的塑造給我們帶來民族文化的深深反思。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01.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不同形式的愛情悲劇

梁君壁與韓子奇的愛情悲劇

梁君壁本人是一個受害者,也是是其他人物悲劇的促成者。她是一個讓人又憐又恨的角色,可憐她痴心女偏遇負心郎,一片痴心錯付;可恨她冷酷無情棒打鴛鴦,拆散兒女美好姻緣。

她的身上有很深的時代烙印,既有面對自己丈夫的背叛時,無奈的隱忍與妥協,又有在待人處事方面的愚昧無知,尖酸刻薄。

她費盡心機干擾兒女的愛情,併為此沾沾自喜,最終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她愛韓子奇,但韓子奇遠渡重洋避難。一個沒有文化,不懂生意的女人,卻要在亂世守著一份偌大的家業。

艱難的環境消磨她的天真善良,打磨出她的稜角,使她變得尖銳而不近人情。在日復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情況下,她開始變得吝嗇、心胸狹窄、墨守成規。

當她的丈夫終於回來時,她滿心的期盼卻迎來了背叛。當她一手帶大的妹妹抱著與韓子奇的私生女站在她的面前時,梁君壁本能地選擇了捍衛自己的家庭,所以她把自己最愛的妹妹趕出了家門。留下了丈夫的人,但卻留不住丈夫的心,她與丈夫的婚姻早已名存實亡。

面對家庭的不幸與丈夫的冷漠,梁君壁的性格也愈發扭曲。她費盡心機趕走"門不當,戶不對"的小榮子,使盡手段逼退"卡菲爾"(指不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楚雁潮,這是一種近乎報復性行為,使她更加專橫獨斷,這也是造成下一代悲劇的直接原因。

梁君壁與韓子奇的愛情早已千瘡百孔,但這段情卻毀了兩代人的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梁冰玉與奧利弗、韓子奇的愛情悲劇

梁冰玉,天生麗質,腦子裡充滿著對愛情的幻想。她接受了新思想教育,擁有獨立的思想,是新時代的知識女性。

由於戰亂,梁冰玉隨姐夫韓子奇來到了國外。在英國,房東的兒子奧立佛深深愛上了她,他對梁冰玉的愛情很火熱。但是梁冰玉不敢接受,梁冰玉痛苦地說:"我要聽從真主的安排,奧立佛不是我們穆斯林!"

奧立佛不但不是穆斯林,而且他還是個英國人。如果他們在一起,就會遇到許多的輿論和敵視。在伊斯蘭教教規面前,梁冰玉不得不退縮,因為她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宗教的戒律阻擋了兩個青年的愛情,最終他們天地相隔。

再看梁冰玉與韓子奇的愛情,他們在異國他鄉那段艱苦的日子患難與共,相濡以沫,久而久之,兩人產生了真正的愛情。因為愛情,他們走到了一起,並且有了他們的女兒韓新月。

梁冰玉不是傳統禮教壓制下的女人,她敢愛敢恨,勇敢大膽地追求自己嚮往的自由,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由自己決定。在這種思想觀念下,她敢於向自己的姐夫韓子奇表達出自己的愛意。

韓子奇當初在師傅去世後,是為了重振奇珍齋才與梁君璧倉促結合的,並不是出於愛情。在梁冰玉的熱情和活力下,韓子奇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在愛情面前,他忘記了奇珍齋、妻子和兒子。然而他們面前還有一個更嚴峻的現實:在穆斯林的教規裡,只允許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也同樣要求一個丈夫不能同時娶兩個親姐妹。

也就是說,哪怕韓子奇跟梁君璧離婚後,他跟梁冰玉也不能結婚。

雖然在英國逃難的日子裡,他們二人相互扶持,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這樣的愛情因為教規,只能是悲劇收尾。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悲劇

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戀愛,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個悲劇。因為韓新月是回族,但是楚雁潮卻是漢族。

回族與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教規的約束,婚姻更是要遵守伊斯蘭教的規定。

穆罕默德說:"結婚是我定製的,背棄我的定製,不是我的教生。"

儘管新月與楚雁潮有著共同的愛好,有共同的語言,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雙,但梁君壁卻要棒打鴛鴦,將他們強行拆開,只是因為回族不能與"卡斐爾"結婚的教規。

對於新月的愛情而言,更可怕的是這種教規已內化為自己"母親"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當新月生命垂危,臥病在床之際,梁君壁依然堅決反對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我寧可看著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給我丟人現眼!"

短短的一句話,卻震碎了無數人的心靈,更何況是生命垂危的新月。

傳統的婚姻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儒家道德觀,反抗父母就意味著忤逆、不孝。受過新思想影響的楚雁潮,即使他心裡不願意,但是他也無法擺脫這一束縛。他只能誠懇地請求梁君壁同意他與新月的愛情,除此之外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的婚姻制度是不允許與異教徒聯姻,即便要通婚,也必須遵循一個前提條件,即非穆斯林一方需要皈依伊斯蘭教,並且在生活上無條地跟從穆斯林。而且這種通婚一般只允許非穆斯林女子嫁給穆斯林一方,而穆斯林女子不能嫁給非穆斯林。

穆斯林女孩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註定為一場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02.愛情悲劇產生的原因:

宗教信仰的阻撓

韓子奇與梁冰玉愛情悲劇的產生是因為宗教信仰的束縛,而新月與楚雁潮則是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他們愛情的破滅,都與宗教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們都曾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理想,都體會到真愛的滋味,但最終卻沒有實現"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願望。

梁冰玉,經受了新思想、現代文化的洗禮,在與韓子奇的愛情中表現出果斷與愛憎分明,充滿女性自覺意識。她為真愛也進行了抗爭,她不介意韓子奇是她的姐夫,卻觸犯了伊斯蘭教規,被迫離家出走,遠離自己心愛的男人和女兒。

楚雁潮堅定執著,為了這份愛情願意信奉伊斯蘭教,拼盡全力卻終抵不住生命的脆弱,也無法改變新月從出生起就是穆斯林的事實。

在小說中,楚雁潮為了愛情努力過、抗爭過。雖然沒有開花結果,但那種抗爭的精神卻仍是可歌可泣!他們的愛情敢於掙脫宗教的束縛,將心靈之愛演繹得淋漓盡致。

同時也應該看到,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文化的融合是歷史進步的必然要求,對於各民族宗教文化的束縛要敢於去抗爭,打破各種文化之間的狹隘偏見,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民族融合,而不是墨守成規。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封建家長制的阻撓

梁君璧是奇珍齋主人的長女和繼承人,身上肩負著發揚家業的使命。不僅如此,她還是一個忠實的穆斯林和封建家長制的代表。

梁君璧的一生中,只有對宗教的堅定信仰和堅定維護自己的家庭。婚前她把自己交給了奇珍齋;婚後她把自己交給了家庭。她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用教規將妹妹趕出家門。十幾年後,又以教規拆散了女兒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

新月與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一方面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另一方面也是卡斐兒和穆斯林的碰撞。無論哪一方面,都是梁君璧所不能夠接受的。

梁君璧企圖用自己的傳統的封建權威來束縛新月,拒絕她所期盼的獨立與自由。而新月受到過新文化思想的影響,她想衝破束縛找到真正的自我,這就造成了她們之間的衝突。最終,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還是被封建家長制所摧毀。

梁君璧身上帶有偏執的控制慾,打著母愛的旗號,醉心於掌握她人命運的享受之中,即使這樣也無法抵制她生命的空虛,無法阻擋她人格的異化。最終,他們成了封建禮教的殉葬者。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新舊文化的對峙與取代

在《穆斯林的葬禮》中還存在著新舊文化的對峙。

最明顯的就是反映在梁家兩姐妹身上的文化衝突。作為梁家的長女——梁君璧明顯受傳統禮法的影響更深,她沒有接受過新式教育,早早的就嫁給了韓子奇,只為將家業傳承下去。

傳統思想在她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因而在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妻子的賢良和長姐的擔當,然而這些優點的背後隱藏著的舊文化的可悲。丈夫與妹妹的背叛是倔強高傲的她只能選擇容忍和妥協,而到了新月的身上,則是變成固執的衛道士,造成了下一代的悲劇。

相比之下,妹妹梁冰玉則接受過新式教育,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與傳統禮教相背離。姐妹倆新舊文化的最激烈的碰撞就是梁冰玉重返梁家後與姐姐的爭執。

除了梁君璧和梁冰玉這對姐妹間新舊文化的衝突外,更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韓新月和梁君璧的文化衝突。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新青年,韓新月接受的是最新的文化與思想,她的身上是積極活潑、敢於接受新事物的特徵。因而,當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來臨時她既興奮又茫然。

當新月將自己的心思對家人袒露後,作為封建家長代表的梁君璧又一次擋在了他們愛情的中間。一直按部就班生活的梁君璧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新月對於追尋愛情的喜悅,她考慮更多的是自家的顏面與如何不違背祖輩傳下來的傳統。

於是,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場新舊文化的激烈衝撞,而衝撞的結果以新月的失敗而收場。兩次新舊文化的對峙,兩代戀人的愛情,都以悲劇收場,這讓我們看到了舊文化的可怕和殘忍。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03.小說背後的思考:

《穆斯林的葬禮》是當代文學中以少數民族文化為大背景而展開的優秀長篇小說。其中含有豐富的文化內容,是一部融合伊斯蘭文化和傳統中國文化、古老東方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以及中國玉器文化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突出展現穆斯林民族特有文化的長篇敘事小說。

小說中所描繪的三段愛情故事都是以淒涼的口吻向人傾訴,以悲劇的結局落下帷幕,既讓人痛徹心扉,又讓人感動至極。美好的愛情遭到了毀滅,卻奏出了一曲愛的讚歌。在面臨困境時,文中的主人公做出積極的抗爭姿態,戰勝自己,超越自己,超越沉重的痛苦,以換取擁有至高無上的"真愛"。

雖然《穆斯林的葬禮》是以悲劇收場,但在霍達的筆下卻留下了對文化融合的希望。

小說主人公韓新月的父親是韓子奇,他本是漢族人,卻陰差陽錯來到了屬於回族的梁家,並被誤當做了"回回"。然而,悲劇性的結局也在他進入梁家的那一刻埋下了伏筆。

梁君璧一直堅守著"只嫁回回"的民族信仰,卻在韓子奇臨終的時候得知自己的丈夫是一個漢人。這就意味著"不準與異族通婚"的民族法則早已在冥冥之中被打破,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在小說的結尾處,梁家的老宅最終被政府徵用,而韓天星也帶著妻子和孩子們搬離了這個傷心之地。這樣的結局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歷史是不斷髮展進步的,尋求自由,追求解放的步伐終究會不斷向前。

魯迅先生曾說:悲劇,總是將最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給人看。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的中所構造的悲劇情節與形式,就是想將美好的愛情"撕碎"給讀者看。死和生從來都不是分裂的,霍達用新月的葬禮喚起的是我們對於文化和愛情的深層思考。


《穆斯林的葬禮》:一曲文化碰撞下的愛情輓歌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