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昱:2018年破千億的房企預計30家

丁祖昱:2018年破千亿的房企预计30家

回頭來看,萬科2014年提出“白銀年代”的行業判斷,可能是個錯誤。

一則這3、4年行業業績規模整體連續攀新高,2017年達到13.7萬億;二則大中型房企增長勢頭一如既往的兇猛,很多百強房企50%,甚至100%的連續2年翻倍增長!

2018年破千億預計30家

以千億房企為例,2017年千億房企17家,而2018年預計30家,1年時間近乎翻倍的數量增加,而且這是發生在調控加劇、金融收緊時——這個結論,是在上週五上海易居沃頓第7期課程開課儀式上丁博士的預測。

30家千億房企,是什麼概念?

前2、3年前,千億房企還是個很酷的“刻度”!

那時,房企即使遠離千億,但哪怕敢於喊出衝千億的3年目標,也被認為是房企“上進生”。但沒想到的是,僅僅3年間,2015年才7家,2017年17家,2018年預計30家,不排除2019年、2020年40家、50家。

的確,最近3、5年內,將是中型房企紛紛破千億的“爆發期”!

反過來說,如果未來3、5年,你家房企的規模還沒有破千億,那麼,等待你的或許是邊緣感,或者是被收購!

焦慮的房企,百強榜功不可沒

老潘提醒,別扯什麼“小而美”,這幾年,房企還是大得好!

不怕白銀年代,不懼樓市調控,也不怕行業天花板……一大批大型房企硬是用持續走高的業績跑出了“高鐵”的速度。最近3、5年,50強房企的增速都是40%、50%左右,有些巨頭甚至連續2年100%增長。

如龍湖副總裁說,未來第一梯隊房企如果沒有30%的增長,都是“倒退”。這種倒退,實則是百強座次榜的倒退!

事實上,有一種“倒退”,不是你不優秀,而實在是同行“太優秀”!

即這種行業地位的倒退,不是你不上進,而是你的對手太上進,他們的“一流上進”,讓你的“二流上進”相形見絀。

百強銷售榜,本質就是百強座次表,更是房企江湖地位高低的座次圖!

誰前進了,誰後退了,每年,每個月都一眼明瞭。

有房企總裁對丁祖昱開玩笑說,你們這個百強榜,讓我們既愛又恨。有這個榜單,就清晰知道自己的江湖“位置”,每個月拿數字向老闆彙報,也更容易下定決心往前衝,比如衝勁30強,10強,而所謂的恨,就是這個榜單的確讓地產老闆和職業經理人“焦慮”,(別說1年,1個月掉隊幾名估計就亞歷山大。)

反過來,假設地產行業沒有百強榜,估計大家也不會像今天這般“焦慮”和緊張感。

事實上,這怪榜單什麼事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企業也是如此。

百強榜,讓房企老闆更容易看清自己;

榜面前,房企沒有任何藉口,很難自欺欺人,落後了就是落後!

又或者另一個參照意義是,只有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百戰不殆!

未來5到10年,政策調控是常態

房地產是政策市,以前是2、3年的小週期,今天長效機制和房子不是用來炒的,而是用來住的、租購併舉等寫入19大之後,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的“政策市”會慢慢成為常態,至少5年不會變。

這也意味著,在這樣一種恆定力量的政策市大背景下,整個房地產又會慢慢回到“市場市”。

對此,丁祖昱表示,這一輪調控和過去3輪調控最大的差異就是過去三輪調控都有180度的轉變調頭,都在調到1、2年左右的時間後,又被新的刺激政策所覆蓋;但這一輪調控政策,在未來5到10年我都認為不會被新的刺激性政策所取代,所以說大家不必太有僥倖的鬆綁心態。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我們可以慢慢對政策的研究稍微少一些,因為出政策成為一種常態,調控成為一種必然,未來房企,會長期在一種限制性政策下面往前發展。

所以,今天的房企,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等靠要”是沒有市場的,不能捂盤惜售,更可怕的是這樣會貽誤戰機,也只有每個月往前衝,市場才有可能被你搶下來,放到自己碗裡,否則你不進取,有限的蛋糕都會到你的對手碗裡。

其三,未來還會有房地產稅或其他方面的政策,但在丁祖昱強調,未來的政策,包含房地產稅,並不會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哪怕是現在過熱的三、四線城市,因為兩年前的四線政策開始啟動,到去年深化,到現在各個地方城市“打補丁”,目前來看,政府、開發商、消費者等各個層面,大家都基本已經適應這種格局態勢。

其四,今天政策和市場都在“作用”房地產,政策和市場一期影響房地產的走向。過去政策是一城一策,今天是一城多策,地方政策有很多打補丁政策。

為什麼在規範方面做很多調整?為什麼除了房地產調控還會有人才落戶的相關的政策?實際上這是在現有政策環境下面,市場自身的一些瘋搶動作,反過來又影響新政策的發生,

現在不是單純政策決定市場,也不是單純市場決定市場,而是在政策和市場兩者互相作用之下去左右一個城市樓市的走向。

20萬億,是中國房地產的總量平衡點

一個逼近天花板的行業,是否支撐巨頭房企的衝千億,持續生長?

答案是肯定的,這一點,老潘在訪談眾多百強房企總裁時,都普遍表示出一個樂觀的空間。整體而言,未來住宅行業還有5到10年的大機遇。當然提醒一句的是,這是大企業的5到10年。

從2014年的行業天花板和白銀時代的言論之後,2015年、2016年、2017年房地產依舊迎來“黃金3年”。在這3年,無數勇敢者、樂觀者房企收穫頗豐。而從總量蛋糕來看:

2017年,中國房地產創下13.7萬億的新高,一個佔據GDP六分之一的巨無霸行業!

2018年,在丁祖昱看來,今年的總量市場考慮到調控收緊,資金收緊等,

整體市場業績不會再大幅增長,可能會稍微下降一點,但依舊在13萬億左右。但在2018年之後1、2年,預計行業有望達到15萬億,這是有可能的。

更長遠來看,未來5年中國房地產保持15萬億銷售額高位盤整是有可能的,而5年之後,一手房市場可能會逐步下滑,而二手房市場會逐步補充進來。但這個過程中,新房市場不會懸崖式下跌。因為中短期內大量剛性需求不會改變,改善型需求還會增加,老年人口在增加。

從總量來看,2017年一手房市場是13.7萬億,而6萬億左右是二手房市場,加起來一共20萬億,這個數字在丁祖昱看來是未來中國樓市一個總量的平衡點。

一個15萬億的巨無霸市場,一家龍頭企業碧桂園才4%低市佔率的行業,你自己才幾百億,1000億不到,你老是擔心這個行業天花板幹嘛?這個佔據GDP六分之一的行業,還不夠養活你、養大你麼?

不進三四線,就很難做規模

破千億2018年預計30家,大型房企的春天來臨,可一個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主戰場”選擇在哪裡?

中國地大物博,34個省,294個地級市不可能房企每個省,每個地級市都去佈局。就在週五易居沃頓的房企升級與發展組的課題組組長陳凱認為,廣東1.9萬億,長三角3萬億市場,房企其實聚焦這5萬億的區域,做到10%,就有5000億份額,何必戰線過長,全國化佈局?

聚焦長三角,珠三角,這是城市圈的邏輯,而從城市結構來看,房企做大是重倉底子肥沃的一二線城市,還是進入不限購限價能夠跑量的三四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個數據,在去年13.7萬億銷售額中,三四線城市佔比已經達到67%,而一線和二線加在一起才33%,顯然2017年中國房地產三分之二戰場在三四線。所以,如果要有大增長,要衝千億,要快速銷售,不進三四線,很難做規模。

事實上,有上海衝千億房企總裁就告訴老潘,與其是死磕幾年進不了北上廣深,還不如直接階段性放棄一線城市,核心精選三四線,在精選的三四線城市,我只要做好產品,跑得快,控制風險高週轉,是可以實現企業規模快速增長的。

包含碧桂園,中梁,祥生……這些重倉三四線的大房企,黑馬房企,業界能夠光速增長,核心都是與三四線風口的爆發無不相關。

當然,也有例外的。

比如萬科、龍湖都是重倉一二線的。而且萬科實現了在一二線城市做規模,比如說萬科,進入數量相對較少的城市當中,幾乎所有城市都是排名前三位,這就是萬科的能力,萬科畢竟深耕一二線多年。

碧桂園依舊還是重倉三四線,2017年5508億銷售額中,有60%來源三四線城市。而且今年衝擊萬億進程中,戰略下沉,進軍鄉鎮,碧桂園強調,每個區域都要進行縱向深耕排查,只要常住人口在1萬以上的鄉鎮都是碧桂園的目標“城市”。

那麼,萬科和碧桂園,哪種模式更好?

其實沒有答案,最好的解釋是沒有更好,只有更適合企業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畢竟萬科職業經理人玩一二線遊刃有餘,碧桂園草根文化、創業文化玩四五線輕車熟路,都是經驗、文化,模式的“自我戰略強化和賦能”。

回到一二三四線來看,一二線市場相對容量大,更穩定一些,清晰一些,而三四線城市沒有那麼清晰,而且棚改會對短期市場產生巨大影響,過去兩年三四線城市的爆發很大程度受到了棚改的刺激和推動,比如浙江最近1、2年就是源自棚改政策的率先全國推行,加上諸多百強開發商大面積進軍浙江三四線,最終帶來浙江三四線的樓市爆發,也帶來類似德信、融信在大浙江市場的業績爆發。

反過來,如果一個城市當中棚改數量明顯下滑的話,對這個城市的佈局就要高度警惕。反過來,一個城市的棚改還沒有啟動,就可以在這個城市提前佈局,哪怕是五六線城市也可以提前佈局,因為每個城市都有棚改紅利機會。

不用說銷售,土地市場、資本市場更是強者恆強

未來30%房企佔據70%的蛋糕,銷售市場早已經是馬太效應!

但你別以為著強者恆強只是在銷售業績上,土地市場拿地,資本市場拿錢,同樣是強者恆強的格局。

其一,今天土地市場,現在變成了另外一種強者恆強,前十強當中今年拿地金額佔到了54%,這是非常高的集中度,而且比銷售市場的集中度更高,而且今年的土儲數量和質量,就決定了未來3、5年房企業績的座次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也奠定了未來3、5年房地產銷售業績的新格局、新榜單。

從區域拿地來看,也是強者恆強,以銷售市場5萬億的長三角和珠三角而言,這在土地市場也是最受青睞的。比如很多房企佈局三四線,就去長三角,珠三角的三四線拿地,一個5萬億的市場你不去,你到底要去哪裡?

當然,值得一體的,二線城市拿地一個重要區域是中西部戰場,核心緣由在於,中西部的地價還沒有完全反映出來,房價也沒有完全反映出來。

其二,都知道2018年缺錢,開發商壓力巨大。但事實上,越大的公司,反而越有錢拿地,這樣的結果就帶來,越是缺錢,調控的時期,大型房企越能彎道超車,中小房企只能望洋興嘆。

2018年金融形勢是非常嚴峻的,這是對整體金融面而言的,但事實上,50強、或者更準確的說,30強大型房企還是拿得到錢的。

原因很簡單,其一,錢非常緊張,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錢還是要放出去的,為了控制風險,往往只放給最好的公司;其二,房地產就是資金的遊戲,大型房企不僅能夠獲得更多融資現金流,而且依賴人才,品牌,專業的優勢,也容易獲得更多的銷售經營性現金流……所以整體而言,對於30強而言,2018年在融資上面的優勢反而體現的更為顯著。

2018年,無論資金,還是拿地,還是銷售,人才,房地產的資源都被50強、30強最大化的佔有了,這種強者恆強的格局,既是規律使然,也是殘酷現實。

小結

丁祖昱:2018年破千亿的房企预计30家

未來樓市3、5年,會有今天的10強房企跌出10強,也會有當下的30強,50強房企越級進入20強、10強,當然還會有很多房企滑落50強,百強,甚至乾脆被百強“吃掉”……這都很正常,這是這個行業在目前這個洗牌分化階段的必然規律,與焦慮無關,與政策無關,而身在這個階段的房企,唯有認清格局,放下焦慮,不要老提情懷,不要不務正業瞎轉型,而是保住江湖地位,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先拿到未來3、5年的樓市入場券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