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为什么在晚上拜堂?竟然是因为抢掠的习惯

在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古代是有很多事情要讲究的,特别是结婚这种人生大事,都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需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繁琐的手续,而到了结婚的那天,都是在晚上的时候举行的,然后双方拜堂成亲,送入洞房。这时相信就有不少人会好奇,为什么白天有那么多时间,却天天挑在晚上呢?其实晚上结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代结婚为什么在晚上拜堂?竟然是因为抢掠的习惯

首先,晚上举行婚礼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在古代,中国迎娶花轿娶婚都是在黄昏以后,就连《白虎通》都说:“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意思就是说在黄昏时昼夜交替,阴阳相合之刻,是结婚的最佳时间。

古代结婚为什么在晚上拜堂?竟然是因为抢掠的习惯

其次就是涉及到“家庭的起源”。据吕思勉先生所著《中国通史》中说,远古时期,人们都是过着游牧生活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有抢掠事件发生。而同时,随着同一部落内部通婚禁例的出现,使得去别的部落寻找结婚对象成了必须。因此,部落间抢掠的对象就包括了女性。白天抢掠,傍晚归来,“成亲”自然要在晚上了,当然啦,在文明还未开化的时候,是没有成亲(婚礼)这么一说的。

古代结婚为什么在晚上拜堂?竟然是因为抢掠的习惯

后来,一个部落从另一部落抢走女性之后,怕遭到报复,于是就会留下些东西,作为补偿,一般是狩猎所获得的动物皮毛,所以,古人提亲之物有一件就是“雁”,这正是狩猎所得。久而久之,这种生活或者叫做经济行为就演变成了习俗,习俗再经过后来礼的规范,就成了大家知道的“婚礼”。

古代结婚为什么在晚上拜堂?竟然是因为抢掠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