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一則:“三八”節有感:也談婦女解放


隨筆一則:“三八”節有感:也談婦女解放


“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會進步的一把尺度。”

——大師講過的這句話,肯定是至理名言。但大師所講的只是“一把尺度”,而並未講這是唯一尺度。所以我想,假如我提出“丈夫的解放程度,是衡量妻子解放程度的一把尺度,因此同樣是衡量社會進步的一把尺度”這樣一個命題,應該不算是大逆不道吧?

人類開始以“萬物之靈”身份,立足於這個星球的時候,女性是部落裡當仁不讓的領袖。在那個至今讓無數婦女嚮往的“母系社會”中,婦女是處於“解放”狀態的嗎?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性的。遠古文化遺存所表明的婦女們低得令人無法想象的平均壽命,便是比石頭還堅硬明證!

“母系社會”之女權“父系社會”的父權的讓度,既不是婦女“解放”程度的下降,也不是渣男靠“身大力不虧”的暴力掠奪來的;相反,這恰恰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生活向前邁進的必然結果——換句話說,這恰恰表明著,婦女沿著“解放”的軌跡,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事實上,婦女爭取解放,並不是女性與男性的“零和博弈”,並不表現為妻子們可以為所欲為、隨心所欲地“駕御”男子——老公。“婦女解放”,大而言之不過是全人類解放的一個組成部分,小而言之則只能是“家庭解放”的一個必經環節。沒有社會大發展帶來的家庭解放,當老公還在為家務勞動犧牲事業的時候,優哉遊哉的妻子們又哪裡會有什麼“解放”可言呢!

在家務勞動社會化程度甚低的今天(與十年前寫這篇短文時相比,這一程度如今已經明顯提高了),男女雙方組成家庭,往往須以對個人的事業、興趣等等作出某些犧牲為代價。這個代價由誰來付,常常成為家庭夫妻間摩擦乃至爭鬥的焦點。

“家務勞動夫妻共擔”,是家庭關係專家最常開出的一劑解決矛盾的藥方。但這中看上去甚是公允的“共擔論”,就真的合理嗎?答案恐怕也還是“未必然”。

說實話,料理家務是一種強度極高的勞動(與十年前寫這篇短文時相比,這一強度如今已經明降低了),對全力為事業拼搏的奮鬥者來說,這無疑是極大的“負擔”。所以從運籌學角度看,與其讓所有家庭成員“共擔”家務,而大家統統犧牲事業,倒不如讓最有希望取得事業成功的一方,從家務勞動的重負下徹底擺脫出來。

——這種“犧牲”倘若實行於兩代人間,作為母親的婦女大多樂於接受,為了讓子女成龍成鳳,終日勞作而毫無怨言;但同樣的“犧牲”若實行於夫妻之間,作為妻子的婦女們,便大都難以接受了。

“憑什麼呀?你有事業,我難道就沒事業?為啥非得我為你犧牲,就不能你為我犧牲呢?”

問得好!我覺得這時候兩口子就應該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細細分析比較,倘女方確實比男方更具備成功的可能,那就絕對應該由男方承擔起家務,以保證女方毫無後顧之憂地去為事業全力奮鬥。但如果女方比不上男方所具備的成功條件,那該怎麼辦呢?講“公平”?還是講“共擔”?為了所謂“公平”而“共擔”家務,把對方追求的事業消磨掉,這難道真是我們必須支付的婦女“解放”成本嗎?

在當今社會發展階段下,立志獻身於事業的女同胞擇偶時,首先要在擇偶方面徹底拋棄“上行選擇”取向。倘若你身高一米六,卻非一米八的小夥不嫁;你大學本科畢業,卻非碩士生以上學歷者不嫁;你職務副科級,卻至少要嫁個正廳級……那你又憑什麼讓樣樣比你優秀的老公為你犧牲呢?所以,希望老公作出犧牲的女性,在擇偶時按照“下行選擇”的取向,去尋找事業上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當老公,而且在婚前把話講明並得到男方負責家務勞動的明確保證,然後再考慮喜結連理不遲。

說到底,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才是家庭解放和婦女解放的前提。所以,那些為社會全面進步做著全力奉獻的老公們,也正是在為家庭和婦女的解放全力做著奉獻。

由生理特點賦予了“母親”這一偉大職責的女性同胞們,不要過於苛責,試著去諒解那些因奮力拼搏,而無暇顧及家務的老公們,好嗎?謝謝,謝謝啦!

謹祝全體姐妹們,“三八”節快樂!

2008年 3月 6日,寫於杭州

2019年11月30日,校於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