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你我皆過客,看淡放下吧

有一位旅行者,在旅行途中,順便去參訪一位哲學家。

來到哲學家的住所,看到哲學家的房間非常簡單,除了書以外,就是一張書桌和一張椅子。

這位旅行者有點驚訝,於是非常好奇地問:“你的傢俱在哪裡啊?”

哲學家反過來問他:“那你的呢?”

旅行者就回答說:“我是一個過客,因此沒有傢俱。”

哲學家回答:“我和你一樣!”

是啊,一語驚醒夢中人:人生在世,誰都只是過客!!!

故事:你我皆過客,看淡放下吧

紅塵俗世,既然我們大家都一樣,只是匆匆過客,為什麼要擁有那些不必要的物品,揹負那麼沉重的包袱?有什麼不能放下的呢?

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覺得很累,是因為我們揹負了太多的負擔。

一生很短,看淡身外之物,心情就會豁然開朗,行走就會步履輕盈,人生自然也就灑脫自在,淡定從容。

故事:你我皆過客,看淡放下吧

看淡得失,寵辱不驚

世間萬物,有得必有失。人生旅程,就是一邊得到又一邊失去的過程。

有時候,我們太過於執著一樣東西,往往更容易因小失大。過度在意得失,想要的越多,反而失去的越多。過於在意得失,也會因得不到的東西而掙扎痛苦。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真正的幸福,不在於你擁有得多,在在於你計較得少。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正如電影《臥虎藏龍》中所說:“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故事:你我皆過客,看淡放下吧

看淡名利,知足常樂

古人云:“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看遍了人情的冷暖,才認識到曠達灑脫的可貴;嚐遍了世間的種種滋味,才知道了清心恬淡的真切。

淡泊是一種人生處世態度,一種把功名利祿、地位權勢、慾望置之度外灑脫和恬靜。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陶淵明看清官場上的同流合汙、爾虞我詐後,毅然辭官歸隱,選擇了一種與世無爭的清靜田園生活。

他是這樣描寫自己辭官後的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儘管家徒四壁,鶉衣百結,粗茶淡飯,但安然自若,只因他的內心非常豐盈富足。

“我心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學會知足,摒棄貪慾,才能讓自己的心卸下包袱,向美好的生活出發。生命匆匆,放下不必要的利益糾結,淡泊名利,知足常樂不失為一種富有。

故事:你我皆過客,看淡放下吧

看淡感情,順其自然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納蘭容若的這詞,讓我不勝感慨:曾經那麼親密的兩個人,為什麼到後來會漸行漸遠?!

驀然回首,自己生命中,那些曾經以為很要好的朋友,那些曾以為會一直陪伴走下去的人,不知何時也在路途走散了。

曾經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最後漸行漸遠,因為你們慢慢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這就是最真實最無奈的寫照。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旅程。那麼,該看淡的,就看淡吧,各自安好,順其自然。

故事:你我皆過客,看淡放下吧

人的一生,都是過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須那麼執著?!

看淡得失,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看淡名利,摒棄貪慾,知足常樂;看淡感情,隨順因緣,各自安好。

就像林清玄說的那樣:“一塵不染不是不再有塵埃,而是塵埃讓它飛揚,我自做我的陽光。”凡事看淡一些,把多餘的負擔扔掉,才能把心騰出來,迎接更多的美好。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靈魂的修煉。所以,一個內心富足的人,對外在物質的需求很少,其生活自然也很簡單,就像那位哲學家,甚至連傢俱都幾乎沒有。

因此,最好的人生莫過於:物質極簡,內心豐盈。

故事:你我皆過客,看淡放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