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王维因她而不和?

提起唐代诗人的朋友圈,李白和王维算比较另类的了。两个人同属一个年代,一个诗仙,一个诗佛,但是二人却似乎并没有什么交集。当时的文人组织活动,李白和王维即使同在一地,也从没有一起到场过。按理来说二人都和孟浩然是铁哥们儿,应该关系不错,但为何他俩就好像把对方拉黑了一样,老死不相往来呢?在我看来,这一切都与一个公主有关。她就是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

历史上的玉真公主是唐睿宗李旦的九女儿,也是唐玄宗的亲妹妹。

李白和王维因她而不和?

玉真公主石像

当时她的母亲窦德妃遭到别人的诬陷,说其做蛊,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听信了谗言,将窦德妃处死在宫中,尸体也不知所踪。当时玉真公主只有三岁,而李隆基也只有九岁。兄妹二人就在丧母的阴霾相互扶持,慢慢长大。后来李隆基当上了皇帝,自然对这个亲妹妹百般爱护。

但是或许是自幼见惯了宫廷斗争中的残酷,年轻的玉真公主选择了出家来逃脱政治上的苦难。不像电视剧中的出家人一样,“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整日陪伴着青灯古佛,睿宗怎么能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呢?所以把她的道观修建的富丽堂皇,堪比大明宫。

到了玄宗这里,对妹妹更加宠爱,锦衣玉食伺候。诗人李群玉曾写道:“高情玉女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全唐诗》中也曾记载:公主玉叶冠,时人莫计其价

玉真公主的物质生活可见一斑,而她的精神生活也很丰富,虽然身处道观,但身边的缺不了男人,而贵为公主的她,身边的男人自然也并非泛泛之辈,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李白和王维。

王维与玉真的邂逅

在《唐才子传》中,关于王维,有这么一段记载: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歧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文中的九公主就是玉真公主,这也是王维与玉真的初次邂逅。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王维抱着琵琶弹奏《郁轮袍》,玉真公主被他所吸引,全力推荐王维。后来王维果然高中。

李白和王维因她而不和?

王维画像

但在我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岐王设下的一个“圈套”。毕竟凭着岐王的关系,若是真的想举荐王维,直接向主考官打通关系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的找妹妹玉真公主呢?再看原文,“诸伶拥维独奏”,这哪像给别人介绍一个才子,倒是像让自己的仆人待客。与其说是向妹妹介绍才子,不如说是介绍情人更为合适。后来王维还写了一首诗叫《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李白和王维因她而不和?


这无非就是在夸玉真公主长的像仙女,公主的府第像仙境一样,奉承味儿十足。但是仔细想来,皇帝干嘛要带王维一起来自己妹妹的家呢?看来二人的关系的确不一般。

熟知王维的人都知道曾经因事被贬为济州参军,这是一个芝麻大的官。后来王维索性就擅自离职,来到了长安,在长安一待就是七八年。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很有名的事。开元十七年,王维的铁哥们儿孟浩然前往长安求取功名,二人正在屋内闲谈,唐玄宗突然来访,吓得孟浩然钻到了床底下。王维看皇帝脸色不对,便把实情相告。玄宗让孟浩然出来,想考考他的才艺,让他念首诗听听。老孟情商比较低,念出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彻底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抛开倒霉的老孟不谈,这件事仔细想来有很多的疑点,第一,为什么皇帝来了孟浩然就要钻到床底下?两个大男人在一起有何不可,又不是男女偷情,至于钻到床底吗?第二,王维当时是一个“无业游民”,皇帝为啥要到他家看望?第三,皇帝出行都是侍卫开道,前呼后拥,太监禀告,让接驾之人做好迎接的准备,而玄宗却悄无声息的来了?

据我推测,这很有可能是王维这段时间正在玉真公主的府中,孟浩然前来寻找他,他便私自把孟浩然带到了公主家中。而玄宗来自己妹妹家中做客当然也用不着大张旗鼓的,提前通告。所以皇帝省事儿,直接来看自己的妹妹,让倒霉的老孟撞枪口上了。

遗憾的是,《唐才子传》、《唐书》中也没有过多的关于二人交往的记载,我们只能从这些仅存的记载中去想象。

李白与玉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首《玉真仙人词》的作者就是诗仙李白,也是开元十七年,在见到玉真公主时所作。李白也是喜道之人,与玉真公主相见自然不会很难。诗仙就是诗仙,妙笔生花,什么“仙人”、“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最后连王母都要出来迎接她,真是把玉真公主一顿猛夸,还这么清新脱俗。同样是拍马屁,李白比王维高明多了。

李白和王维因她而不和?

李白

但是不凑巧,开元十七年,王维就在玉真公主身边,李白这个电灯泡刚开始似乎并不受公主的待见。这也解释了为何同为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一个诗佛,一个诗仙,又跟孟浩然是好朋友,二人却老死不相往来。俩人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当然不愿意搭理对方。

但是李白一开始似乎并不受待见,被玉真公主晾在别馆了很多天不管不问。诗仙也是有脾气的,写了两首诗发了发牢骚后怅然离去。这两首诗全文如下,不做细究:

李白和王维因她而不和?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但是玉真公主对李白真的没有情谊吗?恐怕不是这样。后来李白来到了皇帝身边,成为翰林院学士,正是玉真公主向哥哥举荐的结果。但是李白生性狂傲,又嗜酒如狂,在宫中得罪了不少人。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就是这时候搞出来的。后来唐玄宗也不得不将他“赐金放还”。玉真公主对哥哥赌气说:“那将我的公主名号去掉吧,包括封邑中的财也去掉 。”玄宗当然不答应,但是任性的玉真还是散去了自己的钱财,辞掉了公主的名号,前往宣城修道。

李白有一首诗,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就在宣城,玉真公主就曾在敬亭山中修行!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李白在享受悠闲的生活,而在我看来李白实际上是在想着玉真公主。

李白所作有关于敬亭山的诗除了上述的那一首之外,还有一首《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 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这句话在我看来送给玉真公主更加合适。

李白与玉真有缘无分,只能彼此神往,但这样其实也挺好。

宝应元年,玉真公主离世,葬于敬亭山,同年,李白也死于敬亭山的当涂县。

唐朝的女性就如盛世牡丹,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小家碧玉,她们更加雍容华贵,更加自信、更加个性、更加张扬。像这样的女子,两位大诗人对其心生爱意,一点也不惊奇。

李白和王维是否真的是因玉真而生隙,我们不得而知,毕竟上述也只是猜测而已。不得不说,诗仙和诗佛生在同代,却没有诗歌的交往,实在是一件憾事。

注:全文内容仅为作者猜想,不具权威性。

参考文献:《全唐诗》、《唐才子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