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1901年-1933年正定隆興寺(大佛寺)舊影


正定隆興寺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原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改稱隆興寺。本圖拍攝於1901年

隆興寺大悲閣 1918-1924

大悲閣內高大的銅鑄大菩薩,稱"大悲菩薩",高19.2米,立於2.2米高的須彌石臺上,是中國保存最好、最高大的銅鑄觀音菩薩像。從圖中看,當時因大悲閣頂部坍塌而暴露在外 1907-1912

這是1934年拍攝的大悲菩薩。為了讓菩薩免受風吹雨淋,隆興寺方丈純三和尚在宋代石質須彌座上建起一座保護性建築

大悲菩薩的蓮花寶座細節 1918-1924

大悲菩薩前的四臂菩薩像 1918-1924

大悲閣東牆的宋代精美塑壁 1918-1924

普賢菩薩及其部眾塑壁 1918-1924

普賢菩薩部眾塑壁。1944年,重修大悲閣,兩側的御書樓和集慶閣被拆除, 這些宋代精美的五彩塑壁全部被毀

大悲閣寶壇幡龍柱 1918-1924

大悲閣內宋代泥塑壁自在菩薩 1907-1912

大悲閣前的隋龍藏寺碑 1918-1924

殘損的大悲閣和配殿集慶閣 1918-1924

戒壇內的明代銅鑄雙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連,面南的是阿彌陀佛,面北的是藥師佛 1918-1924

御書樓 1907-1912

轉輪藏閣內的轉輪藏。轉輪藏閣始建於北宋,樑架結構十分特殊,樓閣下層由於轉輪藏的安置,採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簷柱則採用了插柱造法,這在中國古建築中極為罕見 1918-1924

1918-1924年間的慈氏閣。外觀與轉輪藏殿相似,是隆興寺內僅存的三座宋代建築之一

始建於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佑四年)的摩尼殿

佛經上說:"摩尼珠,投入濁水,水即清。"摩尼殿名即取其去濁留清、脫離塵垢之意

1907-19121年間拍攝的宋塑明妝背坐觀音菩薩像,該像位於摩尼殿後牆。 1923年,魯迅先生曾在北平山本照相館買下這張照片,並讚美其為“東方美神”

拍攝於1918-1924年間的觀音菩薩坐像,與上圖角度稍有不同

摩尼殿明代壁畫西方聖境圖局部 1933

隆興寺牌樓門 1933

隆興寺東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經幢是佛教石刻的一種,始於唐代。鑿石為柱,上覆以蓋,下附臺座,並刻佛名、佛像或經咒在其上。其制式從印度的幢形演化而來 1918-1924

佛頂尊勝陀羅尼石幢細部精美的雕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