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白蓮教女首領,刀槍不入的唐賽兒,被朱棣抓到後是什麼下場

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下,一直在被壓迫中生存,歷史上出現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更是難能可貴。提起女性英雄豪傑,人們大多是會想起穆桂英、花木蘭等在銀幕上經常被演繹的人物。其實在明朝初期,有位為拯救被壓迫的平民百姓而率領農民起義的女英雄,大名唐賽兒,她的舉動使全國上下震驚不已。

明初白蓮教女首領,刀槍不入的唐賽兒,被朱棣抓到後是什麼下場

明朝初立處於戰火紛飛年代,徭役不休,征斂不息

唐賽兒生於山東,家境貧窮,在十幾歲時就嫁給了林三為妻。當時山東是靖難之役的主要戰場,戰爭橫掃這個省份,導致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可謂是“路有凍死骨”。朱棣成功登基之後,又大興土木在北京修建皇宮,同時又修建大運河方便將糧食從南方運送至京城,這麼大的工程修建自然需要大量勞動力。

唐賽兒的父親就被徵用,那段歷史時間裡“徭役不休,征斂不息”,逼死她的父親,家中主心骨,身體健壯的林三為討要義倉的糧食,被官府無情殺害。心慟之餘,母親病情加重,不久後也隨著父親去了。

這樣的情節在我們看來過於殘忍,在當時卻並不稀奇,到處都是支離破碎的家庭,民眾僅是勉強維持生計,在封建制度下苟延殘喘的活下去。

明初白蓮教女首領,刀槍不入的唐賽兒,被朱棣抓到後是什麼下場

被逼的走投無路的唐賽兒選擇揭竿而起

暴政逼得她一家人走投無路,唐賽兒義憤填膺於是率眾起義決定征討明王朝。

為了取得民眾的信任,唐賽兒編造了一個故事:“林三死後,我偶然間得一石頭做的匣子,匣子中裝著許多兵法和寶劍,我領悟透徹後通曉了役鬼神的法術和兵法。”信徒逐漸增多之後,唐賽兒成立了“白蓮教”。

這是白蓮教第一次在歷史舞臺上登場,但遠遠不是最後一次。永樂十八年,沉寂的白蓮教在唐賽兒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

明初白蓮教女首領,刀槍不入的唐賽兒,被朱棣抓到後是什麼下場

她足智多謀,善於兵法,起義軍革命的號角吹響後又宣稱自己是“佛母”同時宣傳自己可以洞察過去的歷史、預測未來的變化。無數人民群眾成為她的追隨者,革命的局面越來越不好控制,其它的起義軍也站起來了投身於到戰鬥中。人數不斷增加,官府無法控制局面,皇帝也迫切想解決起義的問題。

為了平息混亂的局面,皇帝派大使前去談和,沒想到唐賽兒直接斬殺來使。皇帝發現招安不成直接派出都指揮使、安遠侯、提都總兵官帶五千精兵前去鎮壓起義軍。但這些人被唐賽兒抓住了軍隊驕縱的弱點而逐步崩潰,她率領大部隊轉移陣地,其它起義軍則受到了重創。

朝廷可以調來源源不斷的精兵能將,但是唐賽兒的起義部隊勢單力孤,沒有後援,最終持續了兩個月,此次起義以失敗告終。

明初白蓮教女首領,刀槍不入的唐賽兒,被朱棣抓到後是什麼下場

起義失敗告終唐賽兒人間蒸發,不知去處

起義失敗之後,唐賽兒突然失蹤了。

相傳她有兩種結局:第一種是死於非命,官兵抓到唐賽兒之後,將她赤裸裸的捆綁,遊街綁縛送去刑場凌遲,但刀竟然不能傷害她,於是她又遭受了騎木驢的酷刑,最終被折磨致死。

第二種是她僥倖存活,民間傳言她喬裝打扮成尼姑躲到某處。官府秉持著“寧肯錯殺不可放過”的想法先後將近萬尼姑押解至京城。折騰許多年但最後也沒有找到唐賽兒,不知她的去向。

唐賽兒最終也不知死活,好像直接在人間蒸發了一樣。她是女中豪傑,值得為人們稱讚,歷史上也流傳著她的故事。她起義的時間並不算長久,也沒有成功但對明朝影響頗深。為求政治穩定,明朝朝廷被迫做出退讓之舉,減輕勞役,賑災放糧。

唐賽兒之前起義不斷,她之後起義也不斷。比如說,正德年間劉六劉七起義直逼京城;萬曆二十九年葛賢率機工包圍稅署;天啟七年陝西王二叛亂推翻了明王朝等等

到清王朝建立起義也是不斷:嘉慶十八年,天理教進攻紫禁城;道光十五年,曹順起義;一八五一年始,太平天國運動等等。

明初白蓮教女首領,刀槍不入的唐賽兒,被朱棣抓到後是什麼下場

千百年來,只要是封建制度,幾乎每個末世都會有底層人民揭竿而起,間接或直接打翻一個王朝,尋求一個出路。因為封建王朝是在壓迫人民利益的基礎上建立的,繁重的賦稅,嚴苛的勞役逼得民眾不得不起來反抗,唐賽兒這樣的人物不會是偶然。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只有獲得民眾的信任才能維持一個政權的持久。

參考資料:《明史紀事本末 - 卷二十三 平山東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