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賽兒,一個敢跟永樂大帝叫板的起義軍女首領!

要說起這個唐賽兒的起義事件,還得從白蓮教說起,相信不管是影視劇還是書籍裡面,對於這個專注於造反的社團都有一定的描寫,而這次我們講的唐賽兒起義,裡面也有這個白蓮教的影子。

唐賽兒,一個敢跟永樂大帝叫板的起義軍女首領!

唐賽兒(1399—?),山東濱州蒲臺縣人,自幼家境貧寒,跟隨父親習武,小小的年紀便已經武藝超群了。這個唐賽兒的家鄉是在山東濱州,明初的時候,山東地區連年災荒,已經是很多人都吃不上飯了,再加上朱元璋死後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主戰場也是在山東,然後朱棣當上皇帝之後,本來以為能不能過點好日子的,結果這皇帝又要把京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在北京裡面大修宮殿。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北方嚴重缺糧,不得不修浚運河從而進行南糧北調,而這樣的大工程又需要徵集大量的民夫,很不幸,山東人成了首選,所以在連年的災害外加政策的高壓之下,山東地區的人民已經是到了差不多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而唐賽兒和他的家人,便是這廣大民眾中的一個。唐賽兒的父親被抓服勞役,她和丈夫林三衝進官府討糧,林三被殺害。她父親悲憤而死,母親也重病身亡,只剩下唐賽兒孤身一人,傷心欲絕的她決定要為自己的家人跟受苦受難的鄉親們報仇,所以便編纂出自己獲得白蓮教的書典和寶劍,並且自己還“通曉諸術”,能夠為廣大的民眾帶來福音。其實當時飽受戰亂和盤剝之苦的農民群眾很多人都信奉白蓮教,所以唐賽兒搞這樣一出,很快的,就把自己的名聲傳播來了。

唐賽兒,一個敢跟永樂大帝叫板的起義軍女首領!

永樂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唐賽兒聚眾數千人號稱“白蓮軍”,在蒲臺縣城以南二百多里的益都縣境內的卸石棚寨正式起義。在擊斃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鳳取得首站的勝利之後,又佔領了莒州、即墨等縣城,到處打擊官府和豪富地主,這樣一來,使得青州以東的各地民眾紛紛起兵響應,在益都、諸城、安丘、莒州、膠州等州縣,先後出現了十幾支義軍。

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永樂皇帝也坐不住了,剛開始是想招安唐賽兒的,結果這唐賽兒不吃這一套,直接將來招安的大臣都給砍了,這使得朱棣很不開心啊。於是派出“京營”的提督總兵官、安遠侯柳升和都指揮使劉忠率五千精兵前往鎮壓起義軍,這柳升本事是有,但就是有點自大,認為這樣的起義軍就跟賊寇一樣,幾天時間就能拿下來。結果,拿是拿下來了,但是卻有一部分人逃走了,其中就包括這個組織起義的女首領唐賽兒。

唐賽兒,一個敢跟永樂大帝叫板的起義軍女首領!

當朱棣得知沒抓住唐賽兒之後,很不開心,所以將此次的行動總指揮柳升關進監獄,並且將出現起義的地方各級官員全都處死,發下海捕文書,全國搜尋唐賽兒的下落。有趣的是,為了防止這個唐賽兒混入尼姑或者道姑行列,將北京以及山東境內的尼姑道士什麼的全都給審查了一遍,結果還是不了了之。到現在,依舊是沒有人知道這個敢跟永樂叫板的女人的下落。

唐賽兒領導的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也並不是沒有成果的,說打擊了明王朝的統治還算是比較虛的,最實在的,就是給朱棣好好的上了一課,自己家的王朝都是農民起義奪來的,要是繼續再壓榨下去,說不定大明就會步上元朝的後路了。所以,朱棣當即就下令對青州、萊州等地的災民進行賑災,並且還罷免徭賦及受災田糧,使得老百姓終於能過上日子了。所以說,這唐賽兒的起義還是為廣大的人民群眾爭取到了一些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