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流浪地球》


自年前新冠疫情蔓延已有一個多月,截至目前,人們期待的拐點雖已出現,但是疫情對經濟生產的考驗,在未來的數月內仍在繼續。


為了控制疫情,全國都在緊鑼密鼓地採取防範措施,患者“足不出戶”、醫生奔赴“疫線”、醫院“關門謝客”、線下學術活動延期取消。


對於藥企來說,因為疫情的影響,營銷工作也遇到了較大困難,沒有患者、醫生不處方,就意味著沒有銷量。收入的損失已不可避免,更大的影響在於疫情期間線下銷售工作無法開展,客戶無法拜訪,疫情結束後市場可能更是一團糟。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面對疫情,線下營銷變得舉步維艱,為了確保與醫生的關係不斷層,不少藥企紛紛將營銷場景遷移到線上,通過電話、微信等遠程工具關注、溝通醫生需求,各種線上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360度無死角的線上拜訪醫生,一波接著一波的神操作,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1.硬性要求代表進行微信或電話拜訪,截圖在群裡進行彙報,否則打辭職報告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2.要求自拍視頻講解ppt發給醫生、強制註冊買藥軟件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3.拿代表生命開玩笑,疫情期間要求代表到醫院查患者、商業拜訪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4.對各項遠程拜訪進行量化考核,客戶不回扣50分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在全國醫藥反腐持續升級的風暴旋渦中,醫藥代表早就有了“人人喊打”的趨勢,“嚴禁醫藥代表入內”在全國各大醫院都非常常見。而這時候,藥企強制要求代表進行不成體系、沒有價值、頻繁騷擾醫生的線上營銷,將會加深醫生的反感度,甚至得罪客戶,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被拉黑、失去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疫情期間,荒唐藥企“神”操作,得罪了醫生,葬送了市場


在目前這種特殊的情況下,遠程拜訪不受空間的限制,避免了與醫生直接接觸,減少感染風險,可以解決藥企目前無法進行醫院拜訪的燃眉之急。但很多藥企的做法顯得有些過激,粗糙的將傳統的線上拜訪搬到線上來,只管強推拜訪,不知換位思考,直接導致了代表在醫生面前碰壁。


那麼藥企該如何把握特殊時期下的機會提高自己遠程拜訪的效果呢?


對於藥企來說,持續的客戶維護必不可少,只有構建一套高質量、科學、精準的線上學術營銷體系,才能讓醫生主動參與,有效互動,最終實現營銷價值的最大化。


1.從截圖數字到真實醫生


在遠程拜訪高強壓之下,代表為了完成考核指標,信息傳遞的對象是不是目標科室醫生,這些都不知道。只能看到一個虛幻的截圖數字。真實、有效的學術傳遞,目標受眾必須是真實的目標醫生,只有這樣,學術傳遞才是有意義。


2.從無腦問候到價值傳遞


無價值、無營養的內容對醫生毫無興趣,反而增加醫生的負擔,引起醫生的反感。完善的營銷體系,通過專業的話術,高質量、高價值的內容輸出,讓營銷更有價值。


3.從過度騷擾到科學營銷


將目標醫生進行科學的分類,瞭解醫生的閱讀習慣,利用空閒時間進行交互,避免頻繁騷擾。運用輕量化的互聯網工具、便捷互動的方式,減輕醫生的參與成本,提高參與意願。


4.從粗糙推送到精準推廣


對每個醫生的用藥習慣、認知情況進行科學分析,瞭解每個醫生的認知短板,通過鎖定目標醫生,持續定向推送短板內容,提升醫學內容推廣的精準度,讓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


總之,來勢洶洶的疫情,雖說暫時並不足以徹底改變整個臨床推廣路徑,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臨床營銷體系的更新迭代,促使藥企尋找更多高效的新途徑。在此情況下,營銷全面數字化、營銷可量化、更個性、過程有跡可循,勢必將成為大趨勢。


雖然我們暫時不知道疫情會在什麼時候結束,代表什麼時候可以去線下拜訪醫生,學術會議什麼時候可以召開,但我們都堅信一定會有這麼一天,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關於醫藥營銷的趨勢,我們不能囿於短期,而是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