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IT 身邊事 | 世界科技事

“遠程辦公”早在十幾年前就已被提出,侷限於網絡速度及系統平臺的異同,人們一直都不願意廣泛去採用。現在互聯網已非常發達,剩下的就只是系統及軟件生態的選擇了吧?

眾所周知,目前的民用操作系統分Windows和macOS兩大類,前者無疑更具市場份額。不過,基於Windows的遠程辦公也是有前提的:你必須購買它的Office在線服務,否則線下軟件版本的混亂不一及辦公文檔的兼容處理絕對會讓你抓狂!而且,購買單一的在線服務不是問題,若是整個企業都要購買,這就是不小的成本了!所以,出於成本及效率考慮,各位企業主自己好好衡量吧。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居家辦公的理想與現實

這裡我要說的遠程辦公模式針對的是一些小微企業,因為操作系統為蘋果Mac,而蘋果電腦顯然更貴!當然你財大氣粗則另說。其實,世界上的出版業早就基於Mac操作系統建立了完善的遠程辦公流程,英國的BBC(英國廣播公司)還利用它製作出一系列自動化工作流、實現了極高的辦公效率。

下面我就以BBC的這類遠程辦公模式為例、談一談該模式是否能為大家所用?

一. 辦公樓局域網內的非接觸式“遠程”辦公

國外企業不差錢,全面部署Mac電腦不足為奇,世界上許多大型企業都是如此,BBC/推特/谷歌/臉書內部的Mac電腦組群隨處可見。如果你是一家小微公司,相應的成本應會低很多的,同時也省卻了不穩定的系統干擾、無需付費去購買那些線上服務。當然,你省掉的錢得花在更昂貴的電腦設備上,算下來其實也相差無幾。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在通信軟件裡啟用“Bonjour“

在BBC內部,人們可以通過企業局域網使用基於“Bonjour“的非接觸辦公模式,因為這是局域網、單臺電腦雖可接入互聯網,但本地網絡內不同電腦之間的互通卻是封閉、加密的,非常安全。目前,Mac上的iMessage信息、語音和視頻都支持“Bonjour“模式,辦公樓內各樓層、各辦公室之間通過它就能獲得加密的非接觸式溝通,同時也可通過“隔空投送”點對點傳輸文件。

該模式其實早就整合在蘋果早期的“iLife”裡面,只是當時的iMessage是以”iChat”來代替而已,實際用途是一樣的。用戶可以通過它進行集群式視像會議,局域網內的高速網絡能確保它實現高清、流暢,絕不會出現圖像卡頓、畫質低下等情況。

大家可以在視像會議中手舞足蹈激烈爭論、實在“要動手”時還可以氣沖沖跑到樓上去“單挑”,實在是“省時省力、居家辦公的理想良藥”!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局域網內“遠程”辦公,減少接觸頻率

無論是從前的“iLife”還是後來的“iWork”,它們都屬由“Pages文稿/Keynote講演/Numbers表格”所組成的辦公應用生態,今天它們只是增加了與iPhone、iPad等便攜設備間的協同,實現了跨設備即合辦公方式。

二. 家居與辦公室間的遠程協同辦公

有了這樣的協同模式,用戶在家中無論是有iPhone、iPad或MacBook也罷,都可以參與到這樣的遠程辦公中了,現實中的國人不是“人手一臺iPhone”麼?用與不用,這設備無疑隨處可見。通過iCloud賬戶平臺,用戶可以使用“接力”功能隨意修改家裡和辦公室之間的辦公文檔;通過“Bonjour”,用戶也可以在家中參與辦公室裡的協同辦公,請個假耽誤不了事情。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不上班,工作還是可以繼續的!

iCloud平臺類似於微軟的在線Office服務,區別是不用花錢。它通過線上系統確保著用戶端與iCloud服務器間的文件一致性,由於“iWork”本身就相對封閉,這上面的遠程辦公幾乎是出不了啥亂子的。人們常抱怨Mac與Windows之間的辦公協同感非常糟糕,這是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如果僅僅在各自的軟件生態內部,這樣的抱怨就不會存在了!你“自己對自己說話”,至少比“跟他人對話”來得更加自如吧?

有人說,家居與辦公室間不是還可以通過微信、QQ等實現麼?要知道,以微信為例,它能支持的文件格式和文檔大小非常有限,遠不如“Bonjour”便利。

而且,在部分連“Bonjour”都實現不了的功能上,蘋果還有“Remote Desktop”(ARD遠程桌面管理系統),能夠直接實現遠程的點對點操作,足以滿足教育等更為複雜的遠程辦公需求。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Apple Remote Desktop

三. 點對點的遠程教學及辦公模式

點對點遠程辦公模式能實現的事情自然更為全面,不過這就需要額外成本了,畢竟這屬付費軟件。如果自己所處的是教育行業,一定的成本付出還是值得的吧!因為這樣的“點對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類似課堂上的“面對面”效果,故而為國外許多線上培訓機構所採用。

成立於1995年的東華大學拉薩爾國際設計學院(前中國紡織大學內,拉薩爾現已更名為萊佛士)就是一家採用國際教育體系的培訓機構,機構內清一色來自蘋果公司的教育和培訓設備。通過以上提及過的遠程教學及辦公模式,該學院在非典等期間的各項工作從未被隔阻,此為國內的現實實例之一;而在國外,這樣的狀況就更為普遍了!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這不是廣告片段,是現實中的課堂

通過ARD遠程桌面管理系統,教師們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直接與“客戶端”裡的各學生溝通、向他們發送各種教學指令;而客戶端這邊呢,也可以即時向老師反饋自己的學習狀況。我們經常在國外的校園題材電影中看到“課堂上滿是白花花的蘋果LOGO“,其實正是基於這模式的點對點教學;即便是離開了課堂現場,學生們回到宿舍裡也是可以延續課堂上的內容的。

非常遺憾的是,我曾在國內不少大學裡看到過這樣的狀況:教育部門從國外考察歸來後,為它們配置了清一色蘋果教育設備;然而由於缺乏懂操作的教師,這些設備最後還是全被安裝上了Windows操作系統,等於是“花高價買回了一堆PC設備“,全無類似國外那樣的高效率教育作用。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如無意外,這背後的屏幕上多數會有視窗LOGO

四. 基於網絡的“無人式”自動化工作流

在多媒體、出版業等行業中,相關機構每天都要機械化地處理巨量的雷同任務,比如為了網絡發佈,所有高清照片、視頻要統一轉換為”網絡格式“;為了出版需要,所有圖像都要調整為滿足出版印刷之用。以往,這都需要人手一點點來操作,即便是使用了類似Photoshop裡的“動作記錄”,沒有人在電腦跟前還是不行的。

今日頭條上曾有微頭條抱怨說,“老闆要求我一天處理上百張圖,簡直就當我是機器!”其實,這樣的“自動化機器”確實存在,那就是基於蘋果Automator的自動化工作流。在BBC裡面,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將採集回的各種素材上傳進至服務器,服務器就會自動對它們進行轉換,全程都是“無人、自動化”的,全程只需一系列“WorkFlow”指令集在運行。

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系統,遠程辦公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這不是《瓦力》裡的機器美眉,而是你電腦裡的自動化管家

等到第二天剪輯及排版工作人員回去上班時,他們就已有了可直接使用的素材,這就是“自動化工作流”(WorkFlow)帶來的高效率。如今,蘋果又將這樣的自動化模式移植進iOS系統中,其理念跟iWork也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更大程度上簡化遠程辦公里所需的人力成本。

Windows上的遠程辦公同樣依賴統一的軟件生態,國內抱著微軟大腿長大的人們多已比較熟悉了;至於它在哪些方面能幫助到你、就得看自己的“電腦修為”。相對來說,本文中提及的遠程辦公模式無疑更為“傻瓜”、更易於為小白們所接受,因為以蘋果公司的理念,它的多數產品都不會是複雜難懂的!

特撰此文,希望它能對您有所幫助吧;如果需要未雨綢繆給自己部署這樣的遠程辦公體系,以上方案絕對值得考慮,畢竟目前已經採用它的許多國外企業都屬行業中的佼佼者!

注:“IT 身邊事”所有文章均來自基於世界科技圈的個人原創、絕不涉不當言論及映射範疇,若有圖文上的雷同或爭議之處,請私信聯繫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