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導言:鎮墓獸,可謂墓葬中一不可或缺的元素,毫不誇張地說它就是墓主靈魂的護衛者,擔負著掃除惡靈、驅逐魑魅的重任。而楚式鎮墓獸則在鎮墓獸群像中形象獨特、別具一格,原因為何?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一)楚式鎮墓獸的特徵

鎮墓獸,大家或多或少都見過許多,但楚式鎮墓獸,卻是先秦時期楚文化異於同時期其他文化的典型,持續時間長達四百年、只唯獨分佈於楚文化區,其中蘊含的楚人物質文化不僅饒有趣味,更是背後人們生死觀念的直接投射。

那麼,楚式鎮墓獸有著什麼典型特徵,讓人看過之後,一眼就忘不了,一眼又迷惑不解?根據對楚式鎮墓獸的相關研究,我們大致梳理出其從春秋中期到戰國末期的發展脈絡,將其分為三個基本時期:

1.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圖片引自宋亦簫《楚鎮墓獸功能新解》

前兩件器物屬於春秋中晚期,後兩件則是戰國早期,基本可以作為早期楚式鎮墓獸的代表。器身分為三部分:頭部、身部和底座,這種三分法一直延續到晚期。但很明顯最為原始的楚式鎮墓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真的和“獸”毫無關聯,反而如此樸素而又直接地表達出另一種形態。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廟底溝文化陶祖(4000-3500BC)高陵楊官寨出土

高崇文將其稱為“祖形”,將頭部認定為“象徵的人形”,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所謂祖,在這裡解釋為男根似乎更為形象。這種造型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在史前時期的生殖崇拜中屢屢可見,比如近日陽Sir在博物館所見陝西高陵楊官寨的史前陶祖,便是豎立起來的男根形象。

2.戰國中期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圖片引自宋亦簫《楚鎮墓獸功能新解》

這一時期才是楚式鎮墓獸的輝煌時刻,不僅製作精巧,且紋飾精美。頭部除了早期所謂人形之外,人物面部刻畫更加清晰;此外還出現了獸形頭部,包括單頭與雙頭兩種形制。身軀似為龍蛇,底座也由之前的覆鬥形變為了梯形臺座。而最大的一個變化則出現了極為誇張的鹿角裝飾

3.戰國晚期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圖片引自宋亦簫《楚鎮墓獸功能新解》

藝術總是呈現如此相似的規律:即複雜之後又迴歸質樸:晚期的楚式鎮墓獸基本上沒有了雙頭獸的蹤跡,而人形則更加擬人化,而頭上標誌性的鹿角,有時也不再出現。

所以,關於楚式鎮墓獸的形制特徵,我們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即鹿角、頭身以及底座。其中頭身以及底座的變化不太明顯,是穩定因素,而鹿角在早期及晚期時有時無,則為變量因素。

(二)虎首、鹿角、龍鱗、方座

我們對於楚式鎮墓獸的分析,將以包含這三種要素為一體的“信陽長臺關鎮墓獸”為例進行討論,此鎮墓獸時代在戰國中晚期,既具備較為成熟的觀念積澱,也有著傳統要素即將式微的傾向,顯然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研究個案。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河南信陽長臺關2號墓楚式鎮墓獸線圖

關於這件楚式鎮墓獸,除了頭上較短的鹿角之外,整體上看就是一個蹲伏狀的虎形器,兩個血色大眼睛炯炯有神,雙耳豎立,闊口齜牙,長舌垂胸。最為奇特的是,其兩前肢抓著一條蛇並送入口中咀嚼。身體之上遍佈彩繪的鱗紋,有一個方形底座。

可以看到,信陽長臺關這件鎮墓獸造型整體以動物為主,包括虎首、鹿角、龍鱗三種主要元素,如果再加上被役使或制服的蛇類,就是四種了。那麼,這些不同動物的典型特徵會賦予此鎮墓獸什麼樣的神力?

先說“虎啖蛇”這種最為明顯的動物組合方式,在《山海經》中似乎能夠找到極為契合的記載,在《大荒北經》中有這樣的記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樻,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又有神衘蛇操蛇,其狀虎首人身,四蹄長肘,名曰強良。

在大荒北經名叫“北極天樻”的大山中,有兩位神明,一位是九鳳,另一位就是我們的主角,名叫“強良”。他的形象是這樣的:銜蛇操蛇,操蛇以手,銜蛇以口

,正是此鎮墓獸的動作模式;其狀虎首人身、四蹄長肘,也的確與此鎮墓獸蹲伏的虎形相符。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山東費縣劉家疃漢畫像石墓,強良與方相氏

而日本學者林巳奈夫認為強良出現在墓中,與驅邪逐疫有關,《後漢書·禮儀志》中有描述:“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漢畫像石中的強良也屢次在“大儺”儀式中作為十二神之一,發揮其作用。

再說鹿角,古生物學家曹克清曾鑑定應該是麋鹿之角。麋鹿之角因為眉杈發達,在很早的時候就被認定為是防禦敵人的有力武器,比如《史記》的說法:“多縱禽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另麋鹿觸之足矣”。麋鹿角可以禦敵,足還善於奔跑,所以就具備了能攻善守的特性。而在《山海經·中山經》中,也有其蹤跡:“其獸多閭麋”,東漢許慎《說文》解:“閭,鹿屬”。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楚墓鹿形漆器

而龍與蛇的圖案,也是楚墓裝飾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元素,比如在曾侯乙墓內棺上,就裝飾有753條各種形狀的龍蛇圖案,佔據其上所有動物紋飾的84.1%。但楚人對於龍與蛇的喜惡表現的很明顯,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一般來說龍起著引魂昇天的作用,如著名的戰國楚帛畫《人物御龍圖》中所顯示的那樣;至於蛇則一直是危險與邪惡的象徵,人們總是希望能夠將其制服或驅逐。在《楚辭·招魂》描述南方危險世界的時候就屢次提及蛇與虺:“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來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所以《山海經》中神怪總是呈現出一種“操蛇、踐蛇”的形象。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戰國楚帛畫人物御龍圖細節

最後關於方形的底座,實際上可以看做是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的具象化,方座往往象徵著堅實的大地。《禮記·祭義》雲:“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而鬼之所在,正是地下幽都。所以,方形底座一方面可以看做是專為供奉鎮墓獸的神臺,另一方面也在界定著其所掌管的領域正為地下世界。

(三)護衛墓主與引魂昇天

關於楚式鎮墓獸的作用,雖以“鎮墓”為名,但關於其原型的考釋卻多達十一種之繁。但不可否認的是,護衛墓主與引魂昇天,應該是其最主要的兩項職能。

為什麼要護衛墓主靈魂?因為在楚人眼中,墓主靈魂是會四處遊蕩的,而天上、地下以及四方天地都是極其危險的地方,充滿了虎豹豺狼等害人之物,那麼最安全的地方在哪裡?答案是:在墓中。所以楚人還需要以衣來招魂入墓。

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天地四方,多賊奸些。像設君室,靜閒安些。——《楚辭·招魂》

我們知道楚人有靈魂地居的觀念,可見於《左傳》襄公十三年,楚共王在談及身後事時說:“唯是春秋窀穸之事”,這裡的“窀穸”(音諄昔)便指的就是地居,也就是宿墓。正如《招魂》中所說:“魂兮歸來,反故居些”,這裡的故居指的也是墓穴。

雖說墓中有豪宅、寶馬、香車、僕役侍奉墓主如生前,過得好不快活。但靈魂墓居始終不是最終歸宿,而昇仙才是。這反映在葬俗中便出現了兩種情況:即要麼借各種媒介來一場昇天大冒險,要麼花費大功夫直接將墓穴轉化為仙境。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左:曾侯乙墓棺 右:洛陽卜千秋壁畫

前者是楚人經常做的事情,比如曾侯乙墓的四重內外棺,通過色彩、紋飾與空間的轉換,一路將墓主靈魂從九幽之地送至九天仙界;除了棺槨具備這種特性之外,靈物同樣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比如龍與鳳

後者是漢人經常做的事情,不論是河南永城梁王墓還是洛陽卜千秋墓,都通過將墓內靈魂生活的區域裝飾各種昇仙題材、如西王母、玉兔、崑崙等,將墓內空間直接轉化為了仙境,不再需要外出尋找仙山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楚式鎮墓獸·荊州博物館藏

而鎮墓獸,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媒介與象徵,葬俗中則有以下三點特徵:

比如,從出土情況看,鎮墓獸只出現於有槨室的墓中,而且其在槨室的位置,一定是位於頭箱正中。像這件信陽長臺關墓葬,其內槨室便有七間:一般來說,頭箱象徵前朝、棺室象徵後寢,左右邊箱象徵左右房,後室則象徵地下室。而鎮墓獸所在正處於前堂正中的位置,這一般也是墓主神位之所在。

此外,在楚墓中也只有隨葬銅禮器和仿銅陶禮器的有槨墓才隨葬有鎮墓獸,也即是說這種鎮墓獸是伴隨著禮器同時隨葬使用的,而考察這些墓主的身份,無一例外地均為“士”一級以上。而庶民(單棺墓)則沒有資格隨葬,這正是“禮不下庶人”制度的物質層面的真實反映。

最後,鎮墓獸是一墓僅隨葬一個,不像唐代墓葬中不僅有鎮墓獸還有鎮墓武士乃至鎮墓天王。這表明楚式鎮墓獸是作為一種特定的神物偶像而被隨葬的,其作用無可替代,有且只能有一個。

惡靈退散:如龍、如鹿亦如虎,楚國鎮墓獸形象為何如此奇特?

楚式鎮墓獸·荊州博物館藏

對於楚式鎮墓獸的認識,最重要的是離不開《山海經》與《楚辭》的相互對應,畢竟當初屈原也是在被放逐之後,憂心慘淡彷徨于山澤,走入楚國宗廟以及公卿祠堂後,看到牆壁上繪製的壁畫故事後才揮灑成《天問》。而有學者認為,屈原當時可能看到的正是《山海經》尤其是《大荒經》的故事腳本。

參考文獻:

1.賀官保、黃士斌.信陽長臺關第2號楚墓的發掘.[J]考古.1958.11.

2.陳躍均、院文清.“鎮墓獸”略考.[J]江漢考古.1983.10.

3.黃瑩.楚式鎮墓獸研究.[J]中原文物.20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