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省会独大发展模式不适合江苏,你怎么看?

沙漏遗爱


没有省会独大的必要,也没有省会独大的条件

南京虽然是江苏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同时也是省会,但江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13地市全部入围百强市,入围率100%,这在所有省份当中是唯一的。

尤其苏南几市当中,南京、苏州、无锡都是老牌经济强市,扬州、徐州在80年代也已经有了较高的城市地位,近十几年间,又出现了常州这样暴发户级别的强市。所以江苏即不存在资源聚集度过高的情况,也不存在新老更替的情况,发展均衡又健康,完全没有省会独大的必要与条件。

如果当真以南京为绝对核心,对其他城市降权,那么江苏的经济会开始倒退。原本的百花齐放向一枝独秀渐行渐近,那么苏锡常这些城市怎么办?依靠透支过去积累的资源而苟延残喘吗?为了全面打造超强省会而葬送其他城市的大好局面吗?

为什么中西部省份都是省会独大?

因为我国经济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这里不仅有着更好的经济基础,还得到了更好的机会,当然航运也是很重要的优势。所以除了省会还有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多个地级强市,属于共振式发展、城市群发展,形成了1+1>2的化学反应。

而中西部则不同,中西部普遍辖区面积大,而人口密度偏低,长期呈人口净流出的状态。所以为了能够留住更多人才和资本,就必须把更好的资源向省会聚集,让这里也形成一定虹吸效应。长此以往,周边城市更好的资源与机会就流向了省会,原本实力偏弱的普通城市就更加难以形成与省会竞争的机会。

中西部最强非省会城市是洛阳,然而洛阳也仅仅是一个三线城市,完全没有与东部强市竞争的实力,更不用说其他非省会城市。成都、武汉之所以近几年能够强市崛起,主要就是得益于强大的资源聚合度,但与此同时,也会削弱其他兄弟城市的竞争力。看看省会首位度最高的四川省就知道了,榜首成都经济体量是第二名绵阳市的7倍还多,所以这种独大模式岂止不适合江苏,应该说是不适合任何省份。中西部这样也是无奈之举,他们难道不羡慕江苏这样的百家争鸣?只是无能为力,所以不得已而省会独大。


城市发展报告


群狼战术意味着不可能产生猛虎,全省没有能在全国产生话语权的城市、没有明星城市。在当前各省大省会战略下,各省都是猛虎带领一群羊,在有老虎的森林里,狼群再强壮也是猎物。

苏省GDP第一的苏州显然是上海的附庸或小弟,其综合实力都比不上中西部的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唯一能与这几个城市PK的只有省会南京。然而再过几年,如果苏省还高平均主义,南京必将沉沦,全省没有一个城市能比过上述几个城市。苏省彻底沦为没有话语权的省,俗称奶牛。

当前,由于污染、产业转型、人口红利枯竭和国际环境变化,我们国家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外资制造业逐渐去产能或向外国转移,全国的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和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高端制造等产业转型。因此,城市也在变化,太多老龄化、重工业城市在沉沦,外资型城市在变冷。早些年,中国还在依靠制造业和外资的年代,上海由于土地资源和低薪岗位的匮乏,将大量制造业溢出到苏锡常一带,带动了这几个城市的发展。而研发等高价值的产业和岗位始终留在上海。现在全国产业转型,上海几乎不可能再往苏锡常溢出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高端制造等,就互联网来说上海自己都发展的不怎么样,还怎么可能向外溢出。不仅不会溢出,还可能就相关行业吸血苏锡常,比如无锡的物联网就有往上海转移的迹象。

而江苏呢,除去低端制造和外资制造,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全国名企,相反广东、浙江要比江苏多得多。就互联网行业来说,别说杭州上海深圳北京,江苏所有城市甚至都比不过成都和武汉。

不论第三产业还是互联网等,对人的要求极高,人口数量尤其是高端年轻人口数量是第一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全国二线城市都在抢人。然而去年全省一共才增加20来万人,都不如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杭州这六个省会城市中其中一个。

江苏沉沦的趋势很明显,GDP距广东的差距越来越大,最核心的财政收入更是差广东一大截,甚至有被第三和第四的山东、浙江追上的趋势。

随着老龄化的深入和产业的持续转型,江苏的群狼会逐渐变成群羊。没有明星城市、没有核心产业,江苏人口增长会持续乏力甚至流出人口,甚至江苏人会变成去外地打工的打工者。


矩律


不是不适合,是不能也!

苏省,政治中心是南京,却不能象其他省份的政治中心城市那样,成为省内经济上的一哥。曾经的全车尴尬城市排行里,南京也是位列其中。为什么,就是因为苏州神一般的存在。这个宇宙第一地级市,经济总量是南京的近一倍。外环线已经圈到上海的边上,而且还没有一点要停步发展的意思,还在不断的的想法设法向前猛冲。

大哥不定,山寨难宁。苏省的,常州,无锡,南通,苏州基本走亲戚的对象都是上海。对南京除非特别要吃鸭血粉丝要去一趟,其余时间都是不屑多顾。而面对世界大城市发展的竞争格局,苏省又确实需要一个超大城市,长三角沪杭,沪宁,宁杭三条线构成的金三角,也需要第三个可以定位的超大城市去卡位。这个位卡好了,长三角中的支撑金三角也就稳固了。

苏州挟经济以蔑群候。南京再不能体现政治、经济苏省首位的大哥风范,等南通成功挤入万亿俱乐部,加持了江北高铁,新机场,沪通铁路等神器后。南京在苏省估计就更没有首位认同度了。当然隔壁徽徽家的小弟们还是很认同的。


通派观察者


为什么说省会独大发展模式不适合江苏?省会独大发展模式,就是它省的良药江苏的毒剂!江苏省的省情与浙江省完全不同,如果照搬浙江模式,江苏就是东施效颦自卸臂膀!浙江省内除了杭州,其它城市,尤其是宁波、金华、温州都在衰败,这些城市与杭州的实力悬殊越来越大之后,杭州才可能变成现在的“一城独大”格局。

而江苏除了老牌贵族城市南京,更有苏州这样的经济巨无霸,苏州今天和上海的关系已非人们想象中“后花园”那么简单,苏州产业规模庞大,更重要的是产业与上海不是垂直分工,而是水平分工,这说明无奈产业规模还是质量,苏州和上海的实力差距并不是特别的大,上海完全不能一口吞下苏州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同理,南京也无法一下子把苏州比下去,所以,江苏若是发展成“省会独大”至少这些年肯定是办不到的。

当然,江苏没那么傻,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会去搞“一城独大”的速成大法呢?从去年出台的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就可看出,无论对南京也好,还是苏州也罢,都是给予非常大,或者说是唯独两个待遇最好的城市。

南京:加大南京核心,那是肯定的。毕竟是省会,如果南京作为老大哥发展不好,那怎能服众?而且南京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都不能否认的。

苏州:省内经济第一大城市,如果把江苏省类比成中国,南京好比北京——政治、文化中心,而苏州好比上海——经济中心。而且江苏先后提出“2030年建设南京、苏州两个省内的特大城市”,“构建南京-扬州-镇江城市圈;常州-无锡-泰州城市圈;上海-苏州-南通城市圈”,以及现在扬子江城市群的“与上海全面对接,并与上海形成“香港-深圳”的双子星城市格局”,说明江苏对于苏州的定位也是越来越高。

苏州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南京打好配合,这样才能真正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只要南京+苏州,大家一起发展好,形成南京苏州双核组合,江苏赶超由广州+深圳领衔的广东省才有可能。

南京苏州双子星、扬子江经济高地,这也呼应江苏一直均衡发展的愿景,扬子江城市群本身的目标就是把这个经济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经济发达板块,并没有强调非要把谁搞得比其它城市都强一大截,江苏搞这个城市群应该有粤港澳的胸怀,江苏的现状搞两个核心城市更有实际价值。

为什么说省会独大发展模式不适合江苏?我的观点,省会独大发展模式,就是它省的良药江苏的毒剂!必须看到,它省的一城独大某种程度也是无奈之举,江苏有这么好的条件,如若盲目跟从无异于自卸臂膀了!对此观点你有异议吗?


沙漏遗爱


一城独大模式不是不适合江苏,而是不适合东南沿海各省。

一.现先不谈江苏,从北往南排。1.山东省会济南市,17年莱芜市已并入济南,目前面积达10437平方公里,人口近850万,而经济总量还排在青岛、烟台两市后。2.浙江省杭州市,先后并入:萧山、桐庐、昌化、富阳、建德、余杭、临安、淳安等县市,面积已达16596平方公里,人口近900万,经济总量只比面积936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0万的宁波也仅多出3000亿元左右。3.福建省福州市,面积12154平方公里,人口近750万,经济总量还落在泉州之后。4.广东省广州市,也已被深圳超越。5.江苏要想一城独大,除了将镇江并入南京。新南京市的面积可达10430平方公里,人口达1150万。就是这样,经济总量比苏州市还要差2000亿元左右。

二.这种摊大饼式的一城独大模式,在东南沿海省不适合。东南沿海几省,自古都是我国农业、工业、商贸各业的先进省。这里人文荟萃、信息发达、资金雄厚,而且与国际上发达的国家交流频繁。摊大饼式的一城独大,一是加重了市政建设负担。二是增添了繁重的民生问题。当今科技突飞猛进,随时随地会发生城市经济转型。第三最关键,就是经济转型时,这样的大块头城市,会显得很笨拙,反而不如合适规模、人口的城市来得方便、灵活。

所以一城独大的模式,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不会有多大红利。


福荣


江苏一直在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虽然各地发展程度、富裕程度仍有不小差距,但这么多年南京没吸过全省的血,没有和省内兄弟城市抢夺资源。在省内资源向苏州倾斜的情况下,只能独自打造南京都市圈,覆盖南京周边江苏和安徽各四座城市,结果却召来了一些人冷嘲热讽,把南京称为徽京等等。中央巡视组提出江苏要提高省会首位度,南京仍然没有合并省内城市的计划,仍然希望依靠改革创新来发展自己。江苏省委省政府已经意识到江苏不能没有国家中心城市,否则无法吸引国家政策、资源的倾斜,以拉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而省内只有南京最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随着江北新区建设,调整江苏铁路建设方案,发展南京枢纽经济等重大项目落地,省委省政府资源明显向省会倾斜,一季度南京GDP增幅省内第一。南京这么多年以来勤勤恳恳打造南京都市圈,对周边城市的帮助终于有了回报。衷心希望南京抓住机遇,扩大辐射范围,当好江苏的“大哥”和安徽的“徽京”,帮助苏北和安徽城市发展,真正起到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


上善若水53553


东部沿海省在特殊时期优先发展,已经形成多经济中心格局

  • 辽宁省

  • 沈阳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中心

  • 大连市,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东北亚航运中心、潜在国际化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东北出海口

  • 山东省

  • 济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中心

  • 青岛市,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潜在国际化金融、贸易中心城市

  • 烟台市,重要港口城市、经济强市,烟台--大连跨海通道桥头堡

  • 江苏省

  • 南京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中心

  • 苏州市,重要内河港口城市、长三角产业基地

  • 无锡市,重要的产业基地,苏州、常州、无锡综合产业区重要城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中心

  • 宁波市,副省级计划单列市,重要产业基地,宁波--舟山海洋发展示范区

  • 福建省

  • 福州市,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中心

  • 厦门市,副省级计划单列市

  • 泉州市,重要的侨乡、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中心

  • 深圳市,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改革开放窗口。重要的金融、贸易、科技、港口城市

  • 东莞市,重要的产业基地

  • 香港、中山、佛山、珠海、澳门、广州、东莞、深圳形成经济、金融、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综合中心。

  • 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双核驱动格局。

中西部在发展过程中,同样按照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初期一样,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部分地区,不约而同的选择省会优先发展模式。

  •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全国力量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尤其是港口城市;


  • 中西部地区吸收了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武汉市、成都市的成功带动西安市、合肥市等集中全省力量优先发展省会城市;

无论是沿海港口优先发展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平衡发展均没有希望

  • 同处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地区,广东发展模式优先江苏、山东发展模式;

  • 广东省没有走大平衡模式,也没有走省会独大模式;

  • 广东省优先集中发展广州、东莞、香港、佛山、中山、珠海、澳门相结合的粤港澳大湾区,取得较好发展局面,远离这个地区的广东其他地市发展滞后。

  • 改革开放之初的三强,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广东无论在经济增长还是人口增长都明显拉开距离。

  • 东部沿海地区大平衡模式并不是最好的,集中优势区域协调发展将是必然选择!

  • 江苏省、浙江省优先整合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区域协调,主要以上海为核心,同时加强南京、合肥、马鞍山、滁州、镇江、扬州、芜湖都市圈协调发展!



  • 山东胶东半岛和辽宁辽东半岛不能联通,将长久影响两大半岛持续发展。

  • 山东、辽宁协同推进烟台--大连跨海大桥,整合日照、青岛、威海、东营、大连、营口、锦州、天津、秦皇岛环渤海珍珠链,打通东北与华东大通道将驱使山东、辽宁快速发展

  • 中西部同样开始向多核发展推进

  • 重庆、成都大力推进与昆明、贵州、南宁、西安、兰州、西宁陆海通道建设,西部陆海国际新通道建设将驱使成渝向第四极发展。

集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 贫困地区的大平衡发展将使区域更加贫困

  • 贫困地区的省会城市或特殊城市不能优先发展,区域内招商引资将更加困难。人口持续外流,科技工业将越拉越远

  • 发达区域的大平衡同样使具有优势的城市得不到充分发展

  • 不能和同样发达区域的优先发展的城市争夺基金、政策、人口、资源,逐渐落后,越拉越远!

  • 不能和落后地区集中发展的省会城市相抗衡,逐渐被赶超!

  • 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沈阳与大连、济南与青岛、南京与苏州、福州与厦门、杭州与宁波,落后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同样落后于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后续政策还会失去那些优势?

以经济、教育为例看看

  • 同时期GDP

  • 在校大学生数量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真搞不懂一群跳梁小丑有什么资格讨论江苏,江苏发展的不好吗? 省镇府里那么多人才不会设计出合理的发展吗?自己几斤几两心里没点数吗?还对江苏的发展指指点点?

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是中国的第二大经济强省,虽然在GDP总量上和第一经济强省广东相比还有一点差距,但是江苏却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全省有三个新一线城市,多个二线城市,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2017年江苏的人均GDP为15876美元,达到了世界准发达国家水平。(17年江苏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唯一一个省)

还有省内的兄弟自己挣什么呢,不都是江苏的吗?没有省政府的规划,自己能有这么好的发展吗?



逆行一


准确地讲,群狼经济肯定更加有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所有国家中,经济排名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特别均衡,尤其是东西部的差距特别明显。我们再缩小单位来看,当前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这几个省份都没有省会一家独大的局面。

广东省的经济当前排在我国所有省份中的第一位,广东的珠三角发展最好,其他粤东、粤西、粤北的经济发展一般,但是珠三角因为包含有我国四座一线城市中的两座,所以经济引领上更加具有优势。山东的经济发展则显得相对均衡,除了青岛以外,其他城市的经济总量程七六五四三二逐步排列,没有断崖式的经济偏差。

反观中部几个省份的经济模式,更多是省会独大,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皆是如此,或许省会城市发展比较好,但是其他普通地级市更多是外出务工,且城市没有支柱性产业,这使得城市的发展与兄弟城市形不成协作模式。即便省内想要优化产业模式,也会因为相互的竞争而无法实现。

江苏当前是群狼模式的发展,虽然在前些年经济发展多少有些野蛮式增长的情况在内,但是当产业模式趋于平稳以后,未来各个城市形成优势产业,完全可以协同式发展。那样所产生的效益肯定大于一个城市单打独斗。举个外省例子,当前山东省的沿海港口就在进行整合计划,目的就是优化港口属性,减少没有必要的竞争,使得港口经济更加强盛。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简单回答,

三流省份一城独大,二流省份两城争霸,一流省份遍地开花。

中西部省份综合竞争力远逊于沿海省份,对人口吸引力,人才吸引能力,资源吸引能力远逊于沿海省份,省份综合实力不强,如果不走一城独大模式,将被沿海地区远远甩开,典例:武汉、成都、西安、合肥等。这可以使这些中西部落后省份快速崛起,发展。

但一城独大模式有他极大的蔽端,造成除中心城市外其他所有城市的发展困难,以及发展后劲不足,试想,一个省份除一两个明星城市之外其他城市极体衰落,只有一个或两个经济发动机,经济会有大发展吗?

而江苏作为经济强省,经济第二大省,人均GDP第一大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大省,教育第一大省,历史文化大省,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大省,综合实力第一大省,完全有能力也有基础有必要搞遍地开花,遍地富裕,开中国各省份发展模式之先河。

我苏省可以适当提高南京的首位度,打造有如广深的南京、苏州双子星,支持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支持苏南领先,带动苏中苏北发展,大力支持苏中扬泰通崛起,鼓励苏北大发展,加强交通建设,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大力建设南通+连云港双港口,打造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圈,加强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全国高端制造业高地,大力发展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业,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找准江苏在长三角中的地位,积极融入长三角。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拓宽发展思路,加强科技创新。

最后祝愿江苏发展越来越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填砖加瓦,尽最大全力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