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产品中的地方特色与创新,有人说的地方的,本土的就是世界的,你赞同吗,为什么?

梦幻之星V


在这里就关于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对于不对就权当我没说你也没看吧!一笑而过。

在如今之世界都在飞速发展,全世界人口迅速膨胀,面对地球有限的资源,每个人都在活着,拼着,倘若你临空俯视,人类真的就像蝼蚁一样忙忙碌碌的动着,随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反而幸福感离人类似乎越来越远,全世界人民都在呐喊嘶鸣,一个字那就是累!

所以旅游业的兴起多少可以让人缓和一下快要崩溃的神经,出去看看,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代人的统一口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换成了何以解忧唯有旅行!人和动物一样,本就身处大自然,怎能囚之于笼呢?接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放眼青山绿水,呼吸着植物和泥土散发出来的空气才是人们想要的生活。

但是人的视角需要不断的提高和改善,看够了认为的旅游景点就要看看自然的风光,看够了本土的青山绿水就要去看看国外的花花世界,所以各国都在不停的规划和建设旅游度假好去处,以供游人欣赏,所谓文化无国界,音乐,美食旅游等更是无国界,哪里有风景哪里就有人来观看,有人来就可以带动一系列的产业链,吃穿住行是人类永远离不开的话题,所以哪里有旅游哪里就可以改头换面,所以说地方的就是特色,本土的就是世界的,因为旅游才有交流,因为交流才有更大的发展。











爱新觉罗四王爷


竞争性旅游、旅行和休闲已经从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扩展到普通大众的日常选择,并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2019年,国内游客人数为60.1亿,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751亿元,同比增长11.7%。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同比增长4.4%。香港、澳门、台湾同胞访问量11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5%。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6573万人,同比增长4.5%。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国内居民出境旅游1.6921亿人次,同比增长4.5%。其中,1.6211亿人因私人原因出国,同比增长4.6%。1.0237亿人出国(399003人),同比增长3.2%。

2.地方优势必须是自主创新、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和高质量的!我们的传统旅游业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现有的资源,如山、山、水、文物和历史遗迹。同质化很严重。看了一遍之后,就没有再想的冲动了!例如,受欢迎的“暑假”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最好的暑假城市一批,长春,贵阳,安顺,昆明,一批,哈尔滨,太原,中卫和其他最有潜力的暑假城市贵州,吉林和其他省级地方的新形象。随着2022年冬奥会北京的到来,与冰雪休闲和冬季旅游相关的市场也正在从想象走向现实。

3.深度体验旅游和目的地生活旅游,实现主体和客体的共享,享受当地生活,走向世界!例如,迪士尼,环球电影城、海洋世界、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蜡像馆、音乐会、咖啡馆、书店和各种节日活动的品牌建设过程都有更多的地方视角,比如苏州人们会去茶馆听评弹,成都人们会聚在一起打麻将,阿姨会找个地方跳广场舞等等!



行者56环华骑行


对于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我自己认为,本土的旅游资源,是每个地方的特色。通过旅游业界的深度挖掘,推出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来游览,这也是“世界的”体现。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当地旅游业界来说,唯有下一番苦功夫,积极做好本地的,才能迎来世界的。


枝扯文旅


本土的就是世界的,这个毋庸置疑。因为世界是最大,我们各国和地区的文化加在一起就是这个地球的文化,也创造出这个世界的文化。


我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看了一下有7个答案,我基本感觉可能大家对“旅游产品”这个概念不太理解。

我大概先解释一下旅游产品是什么:
简单的说旅游产品就是 旅游线路和旅游行程中涉及到的机票,酒店,用餐,门票,导游等这些综合起来的给客人的无形的服务。其实重点是服务,服务确实无形的。所以也叫“旅游服务产品”。


所以从价值上来说,大到一个几万块的跟团出境游,小到一个几块钱的旅游保险,基本都是旅游产品。
类型上来说,可以是单独售卖的一张机票,也可以是酒店+机票的组合自由行产品,也可以是集交通用餐住宿门票等为一体包价类旅游产品。

回到问题本身,对于旅游产品的特色与创新来说,我们可以简单说一下包价旅游产品,因为这种产品涉及到的服务项目最多,最有能挖掘特色的产品并给予创新。主要涉及到交通,住宿,景区这种有实体的硬件以及导游等的人的服务。

一 关于交通

可能一般人不太相信,比如我国早年间的飞机上提供的酒水里是有茅台酒提供的,这就是我国当时的特色。当然了,早年间的飞机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但是这就是特色,别的国家的飞机上是肯定没有茅台的。

二 关于住宿

举一个日本的例子,胶囊旅馆,如果放在十几年前很多国人肯定都接受不了这种住宿环境,2平米的地方,居然要睡在这里,是不是第一眼就能想到棺材。但是这就是日本国情决定的特色。并且到现在来看,旺季往往要预约的。

三 关于景区

从旅游资源分类上说,无外乎分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并且我国把景区分成A级制,最高现在是5A级。抛出完全复制的景点等,我觉得只要是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景点都是有特色的,只是特色相对程度不一罢了。你无法说谁更有特色,因为不同文化好与坏,多与寡是不能比较的。

四 关于人的服务

从一个行程中,可能我们能看见的服务,往往是导游和领队这样的人。他们提供了我们接站,景点中的讲解和指引,用餐住宿时的提示。但是往往我们又不知道他们能给我更好的服务在哪里?

那怎么才能把特色进行创新呢?

大概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吧

1.既然是旅游产品,那就是需要与市场化来看待,要知道市场上有什么,就能知道市场上缺什么

2.了解并熟知自己当地的特色,只有你足够的了解了当地的特色内容,才能更好的把特色进行挖掘并创新

3.要了解自然的文化以及人文的文化内容,创造出以体验类为目的的产品,使游客对景区加深印象和感受。


以上一些简单的想法,如果你有其他想法请留言,我们共同交流!


三日为晶


“本土的就是世界的”,在旅游方面,这句话我们要辩证的理解!1.中国旅游市场主体,是中国人民,是中国旅游者的,旅游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旅游前进方向!全球化视野也好,国际化成长也罢,中国的旅游企业都必须首先满足国民大众的本土需求,这是责任所系,也是发展基础。我们自己都不能满足,还能满足世界吗?我们自己都不满意,还能让世界满意吗?竞旅游、旅行和休闲已经从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扩展为国民大众的日常选项,并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2019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同比增长11.7%。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同比增长4.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5%。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6573万人次,同比增长4.5%。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同比增长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同比增长4.6%;赴港澳台出境10237万人次,同比增长3.2%。

2.本土优势必须自主创新,有特色,独一无二,优质的!我们传统的旅游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特别是山山水水和文物古迹等存量资源,同质化严重,看一次就没了再想来的冲动!如大众“暑期档”旅游很有特色,形成了长春、贵阳、安顺、昆明等一批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哈尔滨、太原、中卫等最具潜力的避暑旅游城市,贵州、吉林等地则在省级行政区层面上建设避暑目的地建设的新形象。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来临,与冰雪休闲和冬季旅游相关的市场也正在从想像走向现实。

3.深度体验旅和目的地生活游,实现以主客共享,享受本土生活,走向世界!如,迪士尼、环球影城、海洋世界、博物馆、科学馆、蜡像馆、音乐会、咖啡馆、书店以及各种节事活动品牌化建构过程有了更多本土视角,像苏州人会去茶馆听评弹、成都人聚在一起打麻将、大妈找块空地跳广场舞等!

4.本土是世界的壁垒,旅游是世界的,我们本土旅游要加入世界元素,但不再照搬海外的经营模式,推进本土世界化!如,西藏世界第三极,世界旅游目的地!

本土就是世界,也只有做到世界,也才能是世界!!!

愿疫情早日过去,祝中国旅游飞速发展!






开心就好1000


赞同。

首先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好奇心取决于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远,好奇心越重,距离越近,越没有探索的欲望,

本质上人还是需要新鲜感的生物,想要探索,猎奇,浪漫。

回到题目,某一地方的特色,对于世界的另个角落就是新奇,就有值得探索的价值。

大千世界,每一个人间的角落形成了世界,故本土地方皆是世界的。



心藏游天下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我只强调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甚至非遗项目都适合用来开发成旅游产品。有一些缺乏实用性、缺乏娱乐性、难以市场化的内容就应该让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旅游产品的设计如果不考虑市场化那就是在耍流氓。

要充分的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文化才适合或者说才有价值把它们做成产品,这个产品如何盈利?谁来买单?我举个例子,鲁班凳很多人都知道,你去翻个制作视频来看也会啧啧称奇,但让你真的掏出真金白银买一个,恐怕就没有几个人愿意了,以为那个凳子简单目测就会知道坐着很硬、很不舒服,没有实用性的东西,再好也不会成为好的产品。


燕北顾


本土的就是世界的,我持赞同态度。

1.物质产品来说:要想让别人到你这来吃,来玩,来住。就不能全国雷同,需求方便,这样会失去该事物本身的意义,也非常不利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精神修养也是种灾难。

如耗牛肉,就应该只在藏区或高原地区,想吃,你去那,想看,去那,想玩,去那。那是我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购物发达了,资讯发达了,啥都能买,啥都能用,啥都能有,结果啥啥不珍惜了。

2.文化产品来说:哪都能看印象,哪都有情怀,哪都能感受异域风味……

又哪会还有异域文化。

合理的保存本土特色,就是造福人类,造福世界。








爱上烘焙的女领队


本人一直在北京从事汽车行业,最近五年一直从事滴滴专车司机。






北漂胡东方


赞同 因为每一个地方都会有特产的 而特产买回来可以当做半手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