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多少不愿攀附权贵,淡泊名利的名人,请举例说明?

从此一人在江湖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著名诗人。陶渊明虽然很有才华,但是确实为了养家糊口也奔波过,他曾在彭泽县当县令。有一年郡守派一个督邮下来视察,督邮就是帮郡守跑腿的,但是视察结果是好是坏也是督邮嘴里说出来的,这个督邮很傲慢,到了旅舍就要陶渊明来见他。陶渊明这个人平时最不喜这种接机发号施令,小人得志之人,但是也得硬着头皮见,随机起身出门。谁知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参见督邮要穿官服,补可失去体统,不然没用好果子吃。陶渊明听后忍无可忍,并说到“我不能为五斗米像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留下官印和辞职信,愤然离去。

2.陶弘景,山中宰相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著名医药家,文学家,注有《本草经集注》,他是医药世家出身,医术精湛,会武功,少时读葛洪的《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不为名利,毅然辞官,去游历名山大川,寻药,访药。他那是深受梁武帝的信任,多次授官,陶弘景不为所动。而且国家大事梁武帝都要向陶弘景咨询,所以人称“山中宰相”。

3.薛仁贵,君子之交淡如水

薛仁贵(公元614-683),唐初著名将领。薛仁贵在参军立下汗马功劳并被封为“平辽王”之前,生活十分的拮据,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全靠一对叫王茂生的夫妇经常接济。在当了“平辽王”后,拒绝了所有文武大臣的贺礼,却单单只收了普通百姓王茂生送的两坛“美酒”。薛仁贵一打开酒坛,发现里面并不是酒,而是水,身边的官吏被吓坏了,并连忙要把王茂生抓起来。但是薛仁贵却拿来了一个碗,一口气喝了三碗王茂生送来的水,并说到,当初落魄之时,没人帮我,全靠王茂生夫妇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薛仁贵的今天。所有人的礼物我不收,我只收王兄的礼物,我知道这是水,我也知道王兄也贫寒,但就算是水也是王兄的一翻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王两家关系也是甚密。


写天下


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充满利益争夺的官场并不被陶渊明所喜,并且使他更为向往那种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于是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辞官隐退,归隐山林,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足以证明陶渊明的心澄净到如此境界!


野史共享


文徽明算一个吧,他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祝枝山、唐寅、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文徽明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叔父文森,曾任右佥都御史。《明史·文征明传》记载,“林卒,吏民醵千金为赙。征明年十六,悉却之。”文林死后,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银子作为办丧事的费用。文征明当年十六岁,全都谢绝了。

文徽明的生活是很请拼的,以前当地的巡抚打算赠送他金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衫说,你怎么穿的破旧?文徽明装傻说因为下雨弄脏了。那个巡抚最后都没敢说送钱的事。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他也托病没有去。

正德(明武宗年号)末年,文征明以岁贡生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的身份。当时崇尚科目考试,文徵明很不得意,连年都请求回乡。以前他爹文林作温州知府的时候,在学生中提拔了一个叫张璁的秀才。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张璁入朝为相独秉朝政的时候,文林的另一位好友杨一清也重新入阁。张璁得势以后,暗示文徽明投奔他,文征明推辞没有去。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文徵明最后见他。杨一清急忙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正色道:“我父亲去世三十多年,如果有一字提到你,我是不敢忘记的,实在不知你与家父是朋友。”杨一清面有惭愧之色,不久和张璁合谋,打算调动(有贬官的意味)文徽明的官。这时候文徽明不愿意在仕途上有何作为,还是继续要求还乡,就被批准了。

还乡之后四面八方好多来求他字画的,他是有求必应,但是权贵们他是不搭理的。周王、徽王等王爷拿珍宝古玩送给他,他都不启封就还给他们了。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向着他居住的街巷行礼,以得不到接见为遗憾。有一些官员专门去拜访他,按照按照古代的礼仪,文徽明应以礼相待并且予以回拜,但是文徽明都是不搭理他们的。由当地官想求副字画送给朝中大臣,都被文徽明骂了出去。

他的作品遍天下,也不注意版权,他的学生临摹的作品很多,文徽明也不禁止他们,所以他的作品好多都是赝品。有人来找他鉴别真伪,他看都不看就提上自己的字,然后盖上自己的章。因为他认为但凡是有能力买字画的,必然都是家中非富即贵之人,而出售字画之人必然是因为想要赚一些生计。如果帮别人鉴定,自然是能够获得好名声,可是这样做却会断了别人的生路。

就是这样一位从来不巴结拉拢权贵,可是却时时为他人着想的老人,在90岁高龄的时候得以寿终正寝。而且他的后辈也很优秀,他的曾孙文震孟,内阁大学士,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老师。


颖文颖的颖


古代淡漠名利的有很多,有不为五米都折腰的魏晋诗人陶渊明,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诸葛亮,还有上疏嘉靖皇帝的海瑞海青天,个人认为这三个人代表了三个境界,陶渊明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但是他无力改变这种局面,也不想和这些人同流合污,所以他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辞去尘流,归于净土;诸葛的人品才能相信大家无疑,诸葛生于乱世但是他却心怀信仰,背负了主公刘备的所托,也承担了命运给他的重担,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尽了诸葛先生的使命、责任、心酸和无奈,但是有一样诸葛却从不放弃那就是坚持,相信他能感觉到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把自己倾注在这历史的洪流中,时隔千年也不由的被他感动;海瑞从小官做起,对海瑞还说生命中没有小事大事只有对事错事,因为一块饼逼死了自己五岁的女儿,直至死连为自己治丧的钱都没有,这三人都是清正廉洁的表率,但是三人结局不同,如果是我们选择什么呢?





发明的历史


首推“竹林七贤”之嵇康和刘伶。

古往今来,不附权贵者众,而真正淡泊名利者寥寥无几。

嵇康和刘伶,相比于“竹林七贤”其他五人,他们绝对是另类的存在。

阮籍。

“籍本有济世志。”阮籍曾有一句名言流传千古:“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虽不满司马氏执掌大权,但人情练达,随遇而安的阮籍仍虚与委蛇,为官多年。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时,阮籍还曾为之写过《劝进文》。

阮咸。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才名更甚其叔。为人不拘礼节,性情狂放。然而阮咸醉心于官场,终其一生,一直为晋之司马氏驱使。

向秀。

少年时便因文章俊秀而声名远播,与嵇康等人相交甚契。亲眼目睹嵇康奚落权臣钟会,又经历嵇康被杀,写下千古名篇《思旧赋》。后迫于司马昭的权势,入仕为官。

王戎。

出身琅琊王氏,常怀功名利禄之心。在晋朝为官多年,名声不佳。贪利受贿,苟合权臣,人言其狡诈多端。为人又及其吝啬,世人皆嘲讽之。女儿出嫁时曾借钱数万,许久未还,“戎色不悦”。直到女儿还钱,“然后乃欢”。

山涛。

原在曹魏为官,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山涛便隐居不出。名为不问世事,其实是待价而沽。司马师一句:“吕望欲仕邪?”山涛马上出山,后为官侍奉司马氏数十年。

以上五人,在后人看来,皆有负贤名。

再看刘伶。

竹林七贤之中长相最丑之人,为人放纵不羁,却也淡泊寡言。此人轶事很多,往往为人所不解。

如:刘伶出行,乘坐鹿车,命下人持铁锹跟随,对其言道:“死便埋我。”

如:妻子要刘伶戒酒养生,他骗说要准备酒肉向鬼神祷告发誓,才能戒掉酒瘾。妻子信以为真,刘伶却又喝醉了。

再如:朝廷派人召刘伶入朝为官,刘伶得知,把自己灌醉,脱光衣服,裸奔而行。使者见到后,认为这是一个酒疯子,于是作罢。

后刘伶一生不再出仕,无疾而终。

最后说一下嵇康。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为人清净无为,崇尚老庄,深谙养生之道。向往隐士出世的自由生活,不愿入仕为官。

山涛举荐嵇康做吏部郎。嵇康深恶山涛为人,便作《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时间广为流传。

嵇康出身贫寒,曾经打铁为生。钟会前来拜访,嵇康正在打铁,很久都不理会。稍后,两人有了一番暗藏玄机又绵里藏针的对话。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的不屑和不敬,使钟会怀恨在心,便对司马昭屡进谗言。说嵇康才冠天下,不归附朝廷,必有谋反之意。司马昭深以为然,不久后就借机斩杀了嵇康。

东市刑场,嵇康抚琴,一曲《广陵散》后,慨然赴死。

刘伶和嵇康一生追求自在逍遥,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便是真正不附权贵,淡泊名利的人。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文书苑


在古代,象这样的人很多。庄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庄子的思想是后人们所推崇的思想,庄子的精神追求几乎后人们都达不到像他那样的人生境界,他所代表的思想文化是一种完全与世俗脱离,追求心灵的一种自由,庄子是进入忘我境界的庄子,所以至此来说,庄子的人生境界以及他的思想也是古往今来的许多读书人们所仰慕的,所效仿的。

他的超凡脱俗,一种既不入世又不避世,尚且还可以游世的处世态度,成了很多心中有志向的人们所追求的人生哲理,也是许多屡遭生活打磨的文人墨客在尴尬处境中能够治愈自己的最好精神慰藉。列举一些文人都可以在他们的生活中找到庄子的思想体现,就比如说追求田园风光,把生活都寄托在这田园山水之中的陶渊明,或是来说在人生道路上曾经入了官场,吃了苦头,回过头来又发现庄子的这神奇奥秘是一种精神的港湾的李白,苏东坡等等,他们这些人殊途同归,都是被庄子的这份真理所吸引。

其实,庄子为何有这么超凡脱俗的思想,难道他是神仙下凡?其实他就是个懂的比较多的人,他所累积的只是也是通过他的一朝一夕才达到的地步,庄子能够悟出天地玄秘,懂得人生的意义,都是在他前期的生活中所积累下的,他自己的仕途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但恰巧就是这个仕途之路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这样说,庄子和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也正是因为做官这件事,使他可以在人生道路上有着正确的选择,从而真正的看淡了世态常情,总结了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哲学思想。

庄子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是他的仕途坎坷才让他避免卷入官场的阴暗,从而避免的沉沦的危险,也是因为庄子也年轻过,他步入仕途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养家糊口还是因为其他的因素,庄子一开始和普普通通的人一样,有这追求,不是潇洒,而是被生活所羁绊,所以庄子在宋国蒙地当过一个小小的漆园吏,漆园吏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官,没有什么地位,收入也不多,但是操的心挺多的,担负的责任多,很辛苦,一年到都要管理漆园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风吹日晒,还经常受到别人的冷眼,所以庄子的选择大家可想而知,就是趁早辞官,可以见得有了之前的经历,庄子不愿做官就是嫌弃自己的官职小,办事累。

总之,庄子对于求官“小官不屑干,大官不愿干”,他也曾经告诫过,做人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应该处于中庸的态度,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做官也是应处于不大不小,通过历史的种种实践也更加应证了庄子的远谋,后来的庄子也是完全不想入官场“终身不仕,以快吾意。”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潜心钻研,终成为一代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