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就能对所有中小学生一视同仁,缩窄学生成绩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差距吗?错失特长发展良机,将来如何去面对全方位竞争?

义务教育就不能尊重个体的客观差异?有系统、有方向地发掘和培育资赋优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教育机会,使他们发挥潜能、尽展才华?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引 言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征求意见稿提到“从2020年起,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特长生招生”。当我第一次从广东台新闻频道看到这则新闻播报时,我有点不敢相信,随后查阅了《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纸质平面媒体报道,确实有明确完整的文字表述:

取消特长生 严格学籍管理

其中征求意见稿提到:任何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以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面谈、评测、人机对话、拓展活动、冬夏令营等名义选拔学生,不得与社会培训机构或任何第三方组织联合招生。学校要均衡编班,不得举办任何名义的重点班,不得按学生成绩进行编班,不得为编班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

学校要严格落实“一人一籍,人籍一致,籍随人走”的学籍管理要求,严禁“人籍分离”、“双重学籍”等情况出现。从2020年起,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特长生招生。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

还特别列举了一个涉及特长生的官方问答:

Q:公办学校是否可办重点班或体艺特长班?

A: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举办重点班,包括以特长班、特色班、快慢班、尖子班、兴趣班和“奥赛”班、国际班等名义的变相重点班。从2020年起,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各区不得再核准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长生招生计划。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我们的机器人编程老师深入学校带队参赛


我不知道那些还处在疫情管控没完全复工、在家陪孩子网课打卡,面临升学择校的家长们看到这则新闻有何感想,我也不想就此通知去调查我们机构平时教辅的会员家长的反馈意见,想必大家封闭在家一个多月了,整天面对小神兽的各种折腾和诸多网课的不适应,家长也都很烦躁了,就不惊不扰了。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就是要取消特长生,忽视个体客观差异吗?

作为同处抗疫前线的广州居民,我在为广州做贡献的同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占用任何广州市义务教育资源,因当时户籍政策影响,我的双非儿子从2015年2月幼儿园大班起就开始寄托在香港亲戚家走读(每周末节假日我接回家),同年9月顺利入读小一,到现在就读小学五年级,被学校评定为“资优生”(也就是我们内地说的特长生)。同时,我们也额外享受着学生资助书簿、午餐、车船等津贴,总之不用向学校缴什么费,反得一些政府或公益机构的资助。

刚开始时,我也各种担心,担心我这个调皮顽劣的放养型儿子受到同学的排挤和学校不公平对待,事实上这么几年下来让我很省心,这小子正按他的节奏在按部就班地成长进步。从小的陪伴,两地的往返,多方的交流,让我特别身临其境地感悟到两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差别:一方拟全面取消特长生,一方要全力推行资优生。

我国内地义务教育制度倡导公平公正,普惠众生,各地方相应出台一些地方招生政策,这符合实际国情,初心是好。相信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想

营造学校公平共融环境,不管学生的背景和能力有何差异,都要能照顾、培养及教育好所有学生。

本人撰写此文的目的更多的是在完成头条教育垂直领域原创作业要求,不在对比大湾区两地的教育模式优劣,我只因应敝儿的上学经历和本人实践经验,结合孩子的天赋智能宜早发掘发挥理论(可参见我已发表的相关图文和悟空问答,或自行脑补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谈谈自己对资优特长生培养的一些感悟。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孩子学校全方位学习周成果展示


事实上,无论哪个年级哪个班,我相信班内的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个老师讲授的统一的教材教程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程度和成长进度。我也坚信,虽然每个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经历和家庭背景、父母管教方式等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条件有能力学习,并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各尽其才,各展所长。我认为这才是我们义务教育的本质目标。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香港资优教育在小学层面的日常普及推行

因参加孩子学校活动及家长课堂,经常听到“资优生”这个说法,但老师真正与我当面一对一提起资优生,还是在四年级新学期开始,从那时不同老师就会特别派发相关通知(听儿子说班上就几个人或他一个人拿到这通知),要求家长签署是否同意参加一些校外的评估比赛、交流活动等,比如视艺创作、全港资优数学竞赛(类似我们的奥数比赛)、澳洲STEAM研学、北京结对学校交流等,涉及的费用从几百、几千到过万元的都有,有些是有 公益机构赞助学生完全免费参与的,有些是学校部分补贴的,还有些是要我们全额自费的,教育局基本都作为支持机构,界定10-18岁(也即小四至小六至中学阶段)的资优生或高能力学生参加。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学校是从一年级开始发现、跟踪、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学校通过三年的各种形式的校本评核及校外活动评估,全面了解了每个学生的表现和能力,建立了学生学习概览数据库,负责某专业领域培育的非直接带班老师也能随时通过这个系统抓取对应的目标学生,来参与各种资优特长培育计划。

比如本校开设晚托兴趣班、周末课程、暑期班及特色校队,都是按学生个人兴趣选择,全校不同年级混龄编班的。校外的一些目标招生的中学、各大专院校和各种公益机构基金会为小学资优生提供一系列增润体验及拓展加速课程,包括不限于:学分课程、领袖训练、奥林匹克培训、公开比赛、STEAM全方位体验学习等,学校都有一套选拔推荐程序。你的孩子某方面能力超群,就有相应的参与机会,学校指标就会自然给到你孩子,学校没分配给你孩子的,你想争取也争取不到,或争取无门。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参与学校家长课堂学习


通过我儿子的就学经历来看,香港资优教育贯穿日常的方方面面,每个孩子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会被客观、公平公正对待,资优教育不是只为少数高能力的学生提供服务,而是切合所有学生的实际需要,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以充分发挥其潜能。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香港资优生的定义、识别及推荐评估

为便于大家理解资优生概念,我整理了香港资优教育体系相关文献资料,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第四号报告书》 (1990) 建议采用较宽广的定义,将资优生界定为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潜能的儿童:

智力经测定属高水平;

●对某一学科有特强的资质;

●有独创性思考;

●在视觉及表演艺术方面极有天分;

●有领导同辈的天赋才能,在推动他人完成共同目标方面有极高的能力; 以及

●心理活动能力——有卓越的表现,或在竞技、机械技能或体能的协调有突出的天分。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参加资优数学比赛获奖凯旋


再看看如何识别资优生

识别资优生的目的在于甄选目标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切的资优教育,关键原则包括:

适当使用多重准则识别资优生,明确用于识别的工具是支援资优生的方式而非结果,采取持续的、多元的识别方法非常重要。

采取灵活及综合的识别方法,并注意所采用的方式能让不同性别、文化或家庭背景的学生及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均可展现才能。

识别方法包括老师推荐、家长推荐及/或自荐,学生资质概览、学术与非学术成就,以及学生在校本、校外的各种比赛中的总评表现。

难能可贵的是,香港资优教育还充分考虑到“潜能未展”的隐形资优生!

在我参加资优计划家长课堂时,台上授课的专业导师就特别提醒我们家长:并非所有资优学生都有明显的卓越成就,许多资优生实际上潜能未展,其潜能被众多因素掩盖,例如沮丧、自卑、缺乏挑战、完美主义、不愿接受失败,以及教师/父母的期望过低。

导师也一再强调:

●学校在潜能未展资优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提升自尊、自我意识及自我反思,有助逆转其潜能未展的状况。

●学校层面的学习支援对于潜能未展的资优学生至关重要,因为如果在一般课堂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及支援,培养他们的天赋,他们有机会赶上其他资优生。

●某些资优生亦可能同时有学习障碍(比如专注力不足的双重特殊资优生),学校应特别留意这些学生,以免他们的才能被学习障碍所掩盖。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香港资优教育推行模式

香港教育局鼓励学校采用“三层架构推行模式”(见下附图),以规划及推行校本资优教育,并在第一及第二层的全校课程内加入高层次思维技巧、创造力和个人及社交能力三大资优元素。

第一层:校本全班式教学,是指在一般课堂中运用教学策略,发掘学生在创造力、明辨性思考、解难或领导能力等方面的潜能;

第二层:校本抽离式计划,是指在校内为能力较高的学生,提供专长科目或跨学科的抽离式培育计划;

第三层:校外支援,是指在校外为特别资优生,提供特定的专门训练和学习机会。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资优教育三层推行模式


在我综合分析看来,香港资优教育的目标就是有系统、有方向地发掘和培育资赋优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教育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富弹性的教学方法和环境下,充分发挥个别潜能。而他们的资优教育包括双重目的:

●资优教育普及化——透过多元化的计划及服务,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栽培发挥;

●普及教育资优化——为经识别的资优生提供专门的学习经历,提升其表现及成就。

他们在照顾资优生的加量提升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兼顾到“普罗大众”刚需原则:

●资优教育必须普及化;

●资优教育应为优质教育的一环,学校均能照顾资优生与非资优生的基本学习需要;

●资优的定义应扩阔,并采用多元智能的概念;

●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创造力及个人与社交的能力;

●学校应提供多元化、富连贯性的教育活动; ●集合不同人士或机构所提供的资源支援学校。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破解迷思式总结

我正是有感于香港资优教育体系的科学性,才创立此间新资优教育公司,以求学习、引进和推动资优教育,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我们日常教辅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每个学员的差异,采用适应性教辅方案,促使学员尽快达到目标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发挥每个学员的潜能,收窄学习差距,亦即收窄学员实际成绩与其有潜力取得的成绩之间的差距,而不是收窄A同学与B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后者可能会衍生很多问题,因为后者通常的做法就是忽视个体特长,尽量减少不同组别的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这意味着期望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或相同的表现标准,而抹平尖子、让特长生泯然众人,于学生未来综合发展极为不利。


反思:义务教育是该取消特长?还是各展所处?

大湾区资优数学竞赛获奖选手


所以,根据我的育儿和从业经验理解,我们倡导的公平公正教育,应该首先明白每个个体的天赋智能优劣不同,正视个体客观差异的存在,并非意味着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个学生,亦并非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同的指导或学习支援。为照顾学生的多样性,我们不仅要照顾及切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亦要顾及他们不同的成长需求,学校必须使用有效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多种途径,了解、尊重及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及独特性,特长生理应受到关切重视,让他们尽展潜能,发挥所长,引领同辈,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