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项亮z


应该说他的文风了充满了理应思维,刻画了深刻的人性!还有就是他比较年轻一点,很多人以前也许不知道刘慈欣,直到他写了《三体》之后,我看刘慈欣已经二十几年了,在我心目中,当年的科幻巨头就是刘慈欣 王晋康 何夕!其实外国的科幻我也看,风格不太一样,中国的更接近于真实一点!阿西莫夫 海因莱因 克拉克毕竟离我们稍微远了一点!刘慈欣的《三体》称得上是鸿篇巨制,血淋淋的现实,“到处都是粮食”“她是圣母唉”“本该到府上拜访”!接近生活又描绘了一个看上去接近现实的未来,成功不是偶然的!当然要说作品《海豚人》《水星播种》《伤心者》《山》《异域》都很不错!

这里我也要请教一个问题,本人的理解力是超高的,水妖精《灰色的忧伤》最后时钟的滴答声我懂,《卢旺达》最后一个善良的念头还是可以挽救一个生命的我懂,甚至阿西莫夫《基地》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农场主是第一(第二)发言人我也懂!我就是没搞明白《赡养人类》里滑膛和许雪萍怎么会在一起煮方便面,还烧了140万才熟,他们怎么在一起的?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困扰已久,今晚想起来或许再去翻翻书,能豁然开朗吧!现在清楚了,原来不是他们两,是十三个顶级富豪都在!


股中证道


我毫不怀疑,《三体》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仅仅是在科幻层面上。我是一位女性读者,还是个数理化渣渣,所以当我开始读三体时,我其实并没有太明白里面的一些科幻因素。而且,第一部的硬汉文风也劝退了我好几次。直到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再一次捧起这本书。(插一句,读书最好还是读纸质版,电子版真的不太容易入戏。)熬过前几章后,当汪淼进入了游戏,我也被深深吸引了。之后花了两天时间读完第一部,接着是第二部第三部。三部曲连着看完,我认为刘慈欣可以封神了,我已被深深折服了。

这部小说封神的理由很多,技术层面,硬科幻描写,想象力格局什么的,大家可以看前几位的回答,写的很好很到位,我就不多说了。我只从我的角度来谈谈。

格局上,第一部还在中国,讲述中国域内的变迁;第二部就是全世界范围,整个地球的生死;第三部直接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在四维空间中观照一切。那些抛开,人类的命运,宇宙的命运,交科幻因素,这其中古往今来,生死歌哭,个人的命运织成一部大史诗,令人不胜唏嘘之至。

这部书有着深切的哲学思考。而且不全是因循西方的哲学,他把我们一些古代的哲学家的思想也融进了小说之中。而且在第三部中还能看到道家和佛家的影子。抛开那些科幻因素,这其中古往今来,生死歌哭,个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宇宙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令人不胜唏嘘之至。

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部书中颇有意趣的闲笔。然而我觉得,会令一部小说不朽的就是这些闲笔。它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天天在发生,却没有多少人在意的东西。比如第一部里,那个惟妙惟肖的研究报告和最高指示;大兴安岭的山村生活;红卫兵的回忆;第二部里开头的蚂蚁和石碑,市民们关于房价和新闻事件的讨论,石家庄和山西交界处山区的景物,地下城市中未来生活的图景;第三部中,宇宙移民城市中公交车上关于早市菜价的讨论,还有那些麦田和蓝天……;哦,对,还有爱情,无论何时,都会存在的爱情。绝望的,希望的,肉欲与灵魂交织的美好的爱情。云天明和程心,程心和关一帆,云天明和艾AA,数十万年的爱意,在时空中交错,一次次的擦身而过,换来“三生石上旧精魂”。这爱情足可媲美《红楼梦》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爱情故事。所以,无论刘慈欣的格局多么宏伟广阔,科幻描写如何深刻,他最终观照的仍然是人的感情,人的生活和只属于人的温暖。正是: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

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龚自珍词)


狮子偷桃737


因为他写了《三体》,并获得雨果文学奖,可以说开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先河,在三体中,他用运用了大量的科技领先的概念和一些想法,比如三体人:智子,水滴,未知的三体舰队,后来的小宇宙

歌者文明:二向箔

未知文明:光粒,死线,四维空间的“魔戒”

归零者:膜广播

这些武器,都是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既新奇好玩,又不完全脱离实际,具有严谨的科幻主义精神,为人类探索未知的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激励的青少年儿童和人类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的宇宙空间!同时对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报以敬畏之心!



石在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家刘慈欣的个人基本情况。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开始创作以来,获奖无数,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赵树理文学奖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从1985年开始创作,到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历经30年的创作之路,终成正果。

称之为中国科幻第一人,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毫无疑问,此原因必须放在首位,这是科幻作家目前在世界级的文艺殿堂获得的最高荣耀,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氛围下,称刘慈欣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当之无愧。当然此所谓第一人,并不指当初清末民国时期创作科幻的第一人。

二、《三体》三部曲所包含的宏大世界观乃至宇宙观,征服世人。刘慈欣在创作时,从宏观入手,大气磅礴,涉及新纪元社会的价值观、宇宙观等,把人性、社会、伦理等都囊括进去了,做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黑暗深林法则,以两条基本公理出发,建立起一套学科,宇宙社会学。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基于当前现实推理的一种升华,而不是国外科幻界的纯技术幻想猜想。从某方面讲,开辟了科幻世界的新纪元,他所创作的《三体》把虚无的理论实用简单化而又不存悖论,大胆地将费米悖论解释为: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这个理论怕是将NASA的专家们都吓了一跳吧,对整个人类在现实社会中开展的宇宙探索,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超乎想象的技术性创作。既可以说,不像国外科幻的什么星际冒险、外星殖民、时空穿梭之类,听来乏味,而是有猜疑链和技术性爆炸描述,也有流浪地球的矢量发动机,以及全频道干扰,更有降维打击这一宇宙终极大杀器,所以才会有改编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的上映,虽然电影口碑不高,但至少这两部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口碑还是极佳的,关于技术以及战争或灾难的场景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可以说,刘慈欣老师的作品,有创意,又新颖,有一种宏大的历史史诗的感觉,所以2019年,他的长篇小说《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称之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当之无愧。








琵琶山小王子


刘慈欣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科幻的旗帜性人物,大众对他的评价是“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准”。

在说刘慈欣前,我先说一下中国科幻圈。

了解中国科幻的人都知道,中国科幻不像中国武侠有那么多的粉丝,即便现在圈子渐渐扩大,但仍然只能算是一个小圈子。

如果要在这个小圈子里选出几个代表,那一定是“科幻三人组”——刘慈欣,何夕,王晋康。

非常有趣的的一点是,这个三人组和中国武侠三人组“金庸,古龙,梁羽生”在风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刘慈欣像金庸,故事情节重峦叠嶂,波澜起伏,对大事件的把握厚重有力。如今刘慈欣的影响力已经不在金庸之下。

王晋康像梁羽生,风格都是沉郁苍凉。

何夕像古龙,才华横溢,潇洒不羁。二者的粉丝群体也很相似,爱的人爱的天昏地暗,不爱的人认为作者是在装叉。

实际上在科幻圈,刘慈欣和王晋康地位并列

在科幻圈,刘慈欣的地位其实是和王晋康并列的。

只不过因为《三体》的气场太过强大,整个科幻圈都被笼罩在《三体》的阴影之下。这也让不了解科幻的普通大众自觉的忽略了王晋康这位和刘慈欣同样优秀的存在。

现在来说刘慈欣

刘慈欣是工程师出身,小说着重于科幻本身,在文字方面不事雕琢,就像一个程序员,追求以极简方式达到目标,不追求代码的美感。

他笔下的作品构建出了一个又一个气象万千的宇宙世界,大气磅礴,手法熟稔。

比如说流浪地球。

一般科幻作品写地球末日,要么核战争、外星人入侵,要么人工智能、气候变化,这些我们早就看腻了,但是刘慈欣写的是太阳喷发。

其实这点还不是重要的,关键在于人类面对末日的应对。

一般要么是人类就此灭绝,或者是保留了一小部分人乘坐星际飞船逃离地球,去宇宙寻找新家。

刘慈欣写的是人类给地球装了一万台发动机,带着地球流浪。瞬间整个作品档次就翻了好几倍,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再比如说《三体》和《球状闪电》。《球状闪电》和《三体》这两部长篇作品,越读到后面越能感觉到他底蕴深厚,想象深邃,其作品正统宏大,其恢宏意境以及铺陈与金庸有些相似。尤其是三体,里面的科幻点子层出不穷,几乎任意一个拿出来都能单独写成一篇小说。

要是把三体里面的点子都影视化,可以说让中国影视圈玩十年都不止。

像是大火的流浪地球电影就仅仅只是选取小说中的一小部分。

读一读刘慈欣《三体》的序言,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他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了。


易安宁聊科学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真的是不容易。

为什么?因为其他人说他写的科幻小说多么好,多么厉害,你都是无法体会的。

我在看他写的《三体》之前就是这个感觉,当我看完三体三部曲,而且作为不喜欢看小说的一个人,我是没日没夜一口气看完的,看完之后彻底震撼了,也明白了你提的这个问题。

所以真的建议你抽空看看,不要错过这本好书,以后如果被影视化,绝对与原著小说没法比的。真的👍🏻


奇点科幻影视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中国的科幻水平方面和刘慈欣在科幻方面的成就着手。

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小说的简称,其实是个舶来品,是由欧美传入中国的,而且传入的时间比较晚。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欧洲的工业文明崛起之后,所以西方的科幻小说在传入我国的时候,已经相当成熟了。而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尚不知真名)。其后以鲁迅为代表的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想通过科幻小说的手法将西方科学引进给广大读者,所以这一时期以后,中国的科幻小说与其说是科幻小说,倒不如说是科普小说。

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是从文革之后开始的,但真正的蓬勃发展是从1978年四川创办的《科学文艺》期刊开始的。所以,科幻界的最高奖项在国外。

科幻界的最高奖是雨果奖,相当于科幻界的诺贝尔奖。而美国的星云奖和英国的阿瑟·C·克拉克奖也是含金量很高的奖项。在中国,由于科幻小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有一个最高奖项——银河奖。

《三体》系列小说

所以科幻小说作家要想让别人认可,那必须得获得至少其中的一个奖项。

这方面刘慈欣无疑是最出彩的一个,力压群雄独占鳌头。他最出名的《三体》系列就得过雨果奖,而他更是国内的银河奖的常客。

可能有些人觉得获奖也不见得是最好的,可能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这样说吧,首先有获奖的资格能说明你的作品不差,其次,获一次奖是运气,那两三次三四次呢不可能都是运气吧。

而刘慈欣之所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不单单是他的小说在国外获奖。而且他的《三体》系列不单单在国内受欢迎,在国外的知名度也很高。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再补充一个最重要的点——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拉开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序幕,并且《流浪地球》在国外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国外著名导演甚至将它与世界口碑最高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作比较,可见这部电影的水准之高。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要归功于《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先生。是他将中国的科幻推向了全世界。所以,刘慈欣当之无愧是中国科幻第一人。


往事如雲煙


他是最有特色的作家之一。

他是知名科幻作家。

他,于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山西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开始探索写作,后来开始写科幻作品。其中,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很多,主要有《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中国小说中,武侠小说很流行,历史小说与红色小说有市场,科幻小说不多。因为对创作者要求好高,需要了解科学知识,有好的素养,有好的想象。他的作品,写了未来科学发展,满足了大众好奇心,这也是成功的原因。


林龙木


因为必须是他,只能是他!

在刘慈欣之前,在大家的印象中,主要是西方的印象中,创造世界、创造规则都是西方人的事情,比如复联宇宙、DC宇宙、黑客帝国等等。可大刘在谁都没有注意的东方,突然爆发出一个宇宙级的科幻宏观世界,实在太令人惊叹了。对中国的作者们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创作也会更加大胆不惧挑战。从此也让西方正视中国的科幻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所以大刘成为中国科幻第一人,毋庸置疑![奋斗][奋斗][奋斗]


谷南诗酒倦天涯


本人身份,二十年科幻迷如假包换,选修过北师大科幻课。关于刘慈欣为什么成为科幻第一人,很多人已经列举了多种观点,我从以下两个角度介绍一下吧,可能会有不同视角。

一、刘慈欣与中国科幻的文化自信

你知道什么叫文化不自信吗?

举个例子啊,我刚上初中那会,读过一个国外的科幻短篇,叫《赶集》。里面讲的大概是一个各怀心思的家庭,在赶集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千奇百怪的商品。几个主要人物,有犯神经病的,有几巴掌拍不出个屁的,有拿钱买服务想跟鬼魂沟通的,然后时不时吧,天上飞过去几艘外星人的大飞船。

当时这篇故事把我看傻了,这也叫科幻小说?这满嘴洋渣子味儿的?后来岁数长了几岁,我才慢慢回过神来,这不是土不土的问题,而是自己心态的问题。

《赶集》的写作时间绝对早于改革开放之后诞生的绝大多数国产科幻小说,那个时期的国产科幻是怎么样的?抛开内容是否多元化不说(大部分人对科幻的认知停留在发明了某个机器解决了某个问题上),单单就科幻的中国式表达来讲,就很让人头疼。

比如中国的故事里出现若干个外国人名,拿腔拿调,这才显得有科幻范儿。没办法,西方世界代表先进世界,人家用英语写篇《赶集》都科幻味十足,你用汉语给主人公取名叫“水娃”,要死哦。

这个问题放到今天有没有?有!《流浪地球》上映后,不少人说,科幻片还是听人家讲英文才觉得正常,讲汉语不对劲啊。

对于平时不怎么关注科幻的人来讲,知道一个刘慈欣,然后听说过《北京折叠》,可能是极限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九十年代以来,王晋康、何夕、韩松、柳文扬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如何艰苦奋斗,完成了中国科幻本土表达的探索,而刘慈欣,代表了这种本土科幻表达的顶峰(可能韩松是另一个顶峰吧)。

什么叫科幻的本土表达,就是设置中国本土的角色,用自然流畅的中国话,把一个科幻的故事讲出来。

我们看看王晋康在1995年的《生命之歌》里是怎么写的:

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瘦长男子费力地挤过人群,步履沉稳地走过来,他目光锐利,带着职业性的干练冷静。“很抱歉在这个悲伤的时刻还要打扰你们。”他出示了证件,“我是警察局刑侦处的张平,我想尽快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

以上这段话,大概能代表探索初期的一些状态,故事背景、人物姓名都是中国的,但言谈举止总带有些土洋结合的味道,尤其是这句“很抱歉在这个悲伤的时刻还要打扰你们”,一般中国警察会这么说吗?如果《生命之歌》拍成电影,这个台词真的念出来,不奇怪吗?

然后我们看看刘慈欣2006年在《三体》第一部里,警察大史是怎么跟科学家对话的(我手边没纸质书,就网上随便找几句):

大史在汪淼身边坐下了,将一把车钥匙递给他,“东单口儿上就随便停车,我晚一步就让交警拖走了。”

  大史啊,要知道你一直跟在我后面,我至少会有些安慰的。汪淼心里说,但自尊使他没将这话说出口。他接过大史递过来的一枝烟,点上后,抽了戒烟几年后的第一口。

  “怎么样老弟,扛不住了吧?我说你不成吧,你还硬充六根脚指头。”

  “你不会明白的。”汪淼猛抽几口烟说。

  “我是太明白了……那好,去吃饭吧。”

  “我不想吃。”

  “那去喝酒,我请你!”

  汪淼于是上了大史的车,开到附近一家小饭店,天还早,店里没什么人。

“二斤爆肚,一瓶二锅头!”大史喊道,头也不抬,显然对这儿很熟了。

怎么样,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吗?我们花了二十年时间,总算在科幻小说上摆脱了外语思维,即便用最中国化的表达方式,也能讲出最科幻的故事。这种中国式表达一旦确立,再无可逆。

在未来世界里,我们终于可以踏踏实实说汉语。如果你还是无法适应宏大未来世界的人们都在讲汉语,那可能火候还没到,但终有一天,你我会对此熟视无睹。

二、刘慈欣给科幻小说争取了政治层面的生存空间

去世多年的著名作家王小波,九几年时对中国拍科幻电影有过一段经典的论断:

我问一位导演朋友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人家就火了。现在我设身处地地替他想想:假设我要搞部科幻片,没有科学知识,我可以到大学里听课。没有想象力,我可以喝上二两,然后面壁枯坐。俗话说得好,牛粪落在田里,大太阳晒了三天,也会发酵、冒泡的。我每天喝二两,坐三个小时,年复一年,我就不信什么都想不出来---最好的科幻本子不也是人想出来的吗?搞到后来,我有了很好的本子,又有投资商肯出钱,至于演员嘛,让他们到大学和科研单位里体验生活,也是很容易办到的——搞到这一步,问题就来了:假设我要搞的是<>那样的电影。我怎么跟上面说呢?我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我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这部电影是怎样配合当前形势的?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可答不上来又不行。这样一想,结论就出来了:当初我就不该给自己找这份麻烦。

让我们着重看一下这几句话——我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我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这部电影是怎样配合当前形势的?

没错啊,你拍科幻片一时爽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么办,当遇到通天浩劫时,又有谁能领导中国人民向前走。

与他同时代生活的这批科幻作家们,就在抽空心思回答这个棘手问题。刘慈欣作为工作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娘子关火电厂)中带有浓重俄罗斯文学情结的高级工程师,在这方面为中国科幻做出的贡献,不亚于他写出一部《三体》。

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流浪地球》里一个镜头,一群航天员齐齐喊一声“敬礼”,完全的军队范儿,后面背景板还写着“航天员出征仪式”,有些恍惚吧,跟咱们现在的航天员出发去天宫二号一样一样的。

就算是太阳要爆炸,地球要逃跑,国家、民族、个人,还得有主心骨啊,没有党的领导,没有人民军队,那能行?

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在回避这个问题,在我的印象中,刘慈欣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在其小说中大量提及未来权力机构设置的中国科幻作家。

短篇就先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版。说说大刘的长篇。

《超新星纪元》,大人都受辐射死掉了,小孩子有自愈能力活下来,然后世界大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的孩子们接过此前权力机构的接力棒,在国土一度沦丧的艰难时势下发起绝地反击。

《球状闪电》,主角对球状闪电的研究结果,和军方研发新武器的进程密切结合,最后主角的恋人引爆终极武器,让自己成为了量子态生命。

《三体》,面对三体威胁,中国政府迅速和西方世界达成合作意向,解放军和北约军队联合办公,全球追捕ETO,并且拍板搞恒星级飞船研发,为地球文明保留火种。

以前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科幻电影过不了审,能过审的故事呢,大家又看不上。在处理国家权力与故事吸引力这一平衡上,刘慈欣做到了目前环境下可以做到的一切。

有了这些落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成功试探,你才能看到去年大火的《流浪地球》,你才能看到长城脚下熊熊燃烧的地球发动机,你才能看到被冰封的上海东方明珠塔,你才能看见空荡荡的北京CBD,你才能看到中国航天员对着全球记者齐刷刷敬礼,你才能看到一个军人冲着镜头大吼:“全球三十五亿人呢,我老婆孩子都白死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对科幻电影未来的题材空间表示谨慎乐观,我们也应该对中国科幻作家深入探索未来世界中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前进的方式存有信心。

对于王小波那个针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世纪之问,我想目前咱们能给出的答案,不至于那么不堪吧。

再说几句

有一本挺有名的科幻小说叫《安德的游戏》,前几年还拍过电影版,我似乎在这本书的续集《安德的影子》里,读到过一句话,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借书中角色的口这么说:中国人的世界观比较正向,能够担得起一些大事(大概意思,时间所限,没有求证)。

卡德的话,套用中国式的表达,是在讲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人的天下观,里面是有对世界负责的强烈使命感的。

在中国的许多科幻文学作品里,尤其是刘慈欣的作品里,这种使命感,你仔细去读,绝对感受得到。这种高维度的科幻作品,讲着中国故事,唱着世界大同,顺势来一波文化输出,问题不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