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人生的奧德賽時期,我們終將找到自己的國

度過人生的奧德賽時期,我們終將找到自己的國

古希臘詩人荷馬

走出大學的校門,踏上北上的列車,一個人,開始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奔波與莽撞……

歲月不饒人,當然,人也未曾饒過歲月。一段青春,一段回憶,當然,還有該死的一事無成,與之相伴的,還有那一臉茫然,以及深夜一個人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時的徹夜難眠……

身邊的人,好像都成功得很快,西裝革履,美國日本東南亞,教授部長,看看自己,依然是一身傷疤,還在漂流……

是自己無能,還是自己太著急。巴菲特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一顆躁動的心,那顆一直高高昂著的頭,是不是一定要經歷風雨的沖刷,才能像成熟的麥穗和蓮蓬,將自己的頭面向大地?

也許吧,但是終將,每個人都會找到他自己的國,當他(她)不再漂泊的時候……

奧德賽與奧德賽時期

《奧德賽》(希臘語:ΟΔΥΣΣΕΙΑ,轉寫:Odýsseia)又譯《奧狄賽》、《奧德修紀》、或《奧德賽飄流記》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亞特》,統稱《荷馬史詩》)。《奧德賽》延續了《伊利亞特》的故事情節,相傳為盲詩人荷馬所作。

“奧德賽時期”,這個名字正式來自2800年前,這部偉大的史詩——《奧德賽》。

《奧德賽》主要講述了特洛伊戰爭結束後,英雄奧德修斯(也是木馬計的構思者)回家途中,因激怒海神波塞冬,遭遇海難全軍覆沒,奧德修斯雖因機智和勇敢逃過一劫;但波塞冬餘怒未消,使奧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線而在大海裡漂流十年,最終回到故鄉伊薩卡的故事。 這十年的漂流,奧德賽遇到了各種情況:在最志得意滿的時刻被打翻在地,在好不容易喘口氣的時候又陷入危機;神一樣的對手(他的對手真的是神——海神波塞冬),豬一樣的隊友(他的隊友也確實被變成了豬),他遇到女神,也下到冥府(也就是咱們的地獄),在地獄(也就是一切的盡頭)遇到了各種人的亡靈。最讓我震撼的一幕是:奧德修斯這個從特洛伊戰場歸來的英雄,在地獄遇到了率領他們去特洛伊打仗的王阿伽門農的亡靈,和最著名的英雄阿基里斯的亡靈,和這些人交談後,奧德修斯確認了自己的命運。 最後,歷經所有的困難,奧德賽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國,就是著名的伊薩卡島。

人生的奧德賽時期

就像奧德賽十年的漂流一樣,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會有這樣一段時期:青少年時期結束,然後從父母家搬出來;從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態離開,從熟悉的學校離開,開始一段或許短暫,或許漫長的漂泊。

在這場漂泊中,我們也會遇到奧德修斯曾遇到的一切希望、失望、打擊與誘惑,我們會在這個漂泊的某個時間點,像奧德修斯一樣,看到自己的命運,看到自己的國,然後我們就會成年了。 所謂的成年,不是你18歲,還是25歲,是30歲抑或40歲,而是你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國,從此不再漂泊 你會牢牢地守住自己的國,不管它是一張書桌,一條漁船,一個車庫,還是一顆果樹;你為它負起長期責任,不管大小,它就是你的世界,你的王國;你不再漂泊,而是專注於建設自己的世界。這,才是成年。 在那之前,只要你依然在漂泊、依然在尋覓、內心依然不能確定“這裡就是我的世界”,不論年齡多大,你都還在奧德賽時期。

通常意義上,一般有四個人生階段:童年時期,青少年時期,成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如今,根據社會學家的說法,人生的階段延長到了六個:童年時期,青少年時期,奧德賽時期,成年時期,活躍的退休時期和老年時期。

人,做為生理上的人,沒有變,但界定“人”的指標卻不一樣了。正如一百多年前,沒有“青少年時期”一樣。眼下,“奧德賽時期”開始流行起來了。

願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蹟,充滿發現

在遙遠的過去,我們沒得選,人類的壽命如此短暫,自然把繁衍後代放第一位,根本沒機會,也沒條件去探索自我。

過去幾十年,我們父母那一代,雖然人均壽命延長了許多,但是留給他們的時間也不多,那個時代讓他們並沒有多少探索的空間,因為本身留給他們的路就少。

所以他們的人生也只有四段,童年、青春、成年和老年,每一段都僅有幾個選擇,這些個選擇也深深的烙印進了他們的觀念裡。

但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時間很多很多,有100年,留給我們的機會也很多很多,互聯網帶來的信息便利能讓我們讀萬遍書,二戰後和平的歲月,交通的極速發展能讓我們有機會行萬里路,而城市化帶來的個性獨立和文化寬容能讓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人。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就是一個完整的奧德賽時期,是一個讓我們去探索這個世界,探索自我內心世界的10幾年。

這十幾年我們甚至可以毫無成就,也可以一直迷茫,因為我們不能確定自己未來的狀態。

這段時間,我們也許會經歷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崗位,甚至不同的城市,見不同的人,想不同的事,直到找到自己確定要做的事,奧德賽時期才算真正結束。

最後,為你送上一位古希臘詩人的祝福:

當你啟程,前往伊薩卡島。願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蹟,充滿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