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姜维的武力应当属于哪一档?

庭州行者


姜维作为蜀汉中后期政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27岁时就被封为当阳亭侯,后来又历任大司马、大将军,可谓少年得志,位高权重。

论资历,姜维是个半路出家的降将,诸葛亮在第一次兵出祁山时收降了他,在曹魏时他本是藉藉无名之辈,仅仅是天水参军,也就是个中郎将之类的基层武官吧。魏晋史家傅玄在其著述《傅子》中说:“(姜维)父囧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由此可见,姜维并非凭自己本事成为中郎将的 ,而是因为他父亲姜囧任天水郡功曹时,恰逢羌、戎等少数民族起兵叛乱,其父为了掩护战友,不幸战死沙场。叛乱平息后,当地官府为了照顾“烈士”遗孤,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任郡中郎将、兼参军。

论军事才能,我不认为姜维本领有多超群,论智谋,不要说和其恩师诸葛亮比,就是比魏延、蒋琬、费袆、王平,他也差了好几个段位,最多和张翼是一个级别的,论勇武,别说跟关、张、赵、马、黄比了,只能和马岱、廖化相提并论,在蜀汉内部至多也就是个二流水准。

当初魏延守汉中,将主力分散部署于外围,使曹魏长期无机可乘,将汉中守得坚如磐石;姜维接替魏延后,将主力全部收回龟缩于汉、乐二城中,还美其名曰“敛兵聚谷”,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遂被魏将钟会“分将击之”、一举攻破,不仅丢掉了战略要地汉中,最终还把蜀汉政权也送上了不归路。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对这位传承诸葛亮衣钵的政治新星评价并不太高:“姜维粗有文武,立志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大意是:姜维只是粗通文韬武略,也就是半桶水,却功名心热,总惦记着建功立业,因此连年用兵,穷兵黩武,他判断是非的能力也不足,终致死于非命。总而言之,他是个在军事战略上一知半解、 又志大才疏之人。

那么,慧眼如炬的诸葛亮为何要重用这样一位才具平平之人 ,还不吝赞美之词的夸他是“陇西奇才”呢?

大家知道,刘备在时,诸葛亮在军中几乎没有势力。刘备死后,诸葛亮便开始在军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目的是制衡赵云、魏延这样只忠于刘备的老臣,以达到彻底掌控军队的目的,他最早看重并大力栽培马谡,可惜马谡不成器,失掉了街亭,还把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姜维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时来降,正在伺机寻找马谡继承人的诸葛亮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苦寻的理想接班人吗?

首先,姜维是曹魏降将,在蜀汉无亲无故,社会关系简单。

其二,姜维起点不高,容易驾驭。但凡地位低微、提升无望之人,一旦你拔他于微贱中,他就会将你视作重生父母、再造爹娘。

其三,诸葛亮欲重用姜维和他第一次北伐失利有莫大关联。

一出祁山先胜后败,功亏一篑,诸葛亮颜面尽失,为了化解自己在蜀汉集团内部的信任危机,诸葛亮先是将兵败的责任转移到马谡身上,将其逮捕治罪,再将他处死,以平息众怒。他自己仅以“授任无方”,担个用人不当的领导责任,最后自请降三级,博取了广泛同情,平息了一场 质疑风波。刘禅只是意思意思,将他降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为引开关注焦点,他强调并夸大姜维降附的重要性,企图用姜维投诚来掩盖一出祁山失利的尴尬。诸葛亮在写给蒋琬的一封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道诣宫,觐见主上”。

当然,诸葛亮为培养姜维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傅子》记载:“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职业的”。这段话对姜维很不客气,意思是他热衷功名,暗中豢养刺客,所作所为都是正常人不愿做的事。

姜维对诸葛亮感恩戴德,免不了投其所好,极力逢迎,目的是借力往上爬。一个欲往军中安插亲信,一个极力表现,拼命往上贴,影响蜀汉后期政治走向的忘年联盟便结成了。《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记载:“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

诸葛亮死后,先由蒋琬、费袆掌权,后蒋琬病死,费袆被曹魏降人郭循刺死,姜维遂独揽蜀汉军政大权。姜维全盘继承了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军事政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共十一伐中原,胜少负多,是本来就凋敝的蜀汉国运雪上加霜。

为了谋求军事上的更大胜利,他加紧对战略、战术的革新,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军事变革,撤掉汉中外围军事堡垒,收缩防线,妄图诱导曹军大举突进,再通过快速反击、包抄,实现一次性歼灭更多敌军有生力量的目标。可适得其反,因他轻易放弃外围防守,给长于骑战、作战效率更高的魏军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仅丢掉了汉中,也为曹魏灭蜀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三国演义猛将如云,如果要将他们分成几个档次,个人观点如下:

第一挡:超级战神

☞入选将领:吕布

第二档:顶级高手

☞入选将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典韦、许褚、颜良、文丑……

第三档:强一流战将

☞入选将领:孙策、太史慈、甘宁、夏侯惇……

递四档:一流战将

☞入选将领:张辽、张郃、徐晃、庞德、夏侯渊、周泰、魏延……

第五挡:准一流战将

☞入选将领:于禁、乐进、李典、文聘、程普……


至于姜维,他应该排在递四档末尾,第五当前段,介于递四档与第五挡之间。

姜维的经典战绩:

1.在诸葛亮攻图谋水郡的时候,赵子龙领兵五千直指天水,却不想反中姜维的计谋。

突然间喊声大震,四面伏兵尽起,将赵子龙围在了垓心。赵子龙挺枪跃马,直取姜维。二将战不数合,马遵、梁虔两路军马夹攻过来,蜀军首尾不能相顾。赵子龙急冲开一条路,引败兵奔走。

但是!这边原著是有交代的,赵子龙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面对七十多岁的赵子龙,在四面包围的情况下,姜维居然让赵子龙杀出一条路走了。


说明姜维的竞技水平,连七十几岁的赵子龙都不如。


2.诸葛亮闻知自己计谋失败,反中了姜维的计谋。打听到姜维的母亲在冀县,于是令魏延引一支军马,佯装攻打冀县,赚姜维入城。进而将其包围。

孔明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县。若姜维到时,可放入城。”——参考,“演义”罗本

姜维领三千兵马救母,正遇魏延,二将交锋数合,魏延诈败奔走。


所以!魏延与姜维一战,不能证明姜维有魏延的水平


3.孔明引军攻打冀县,姜维领兵三千劫粮,蜀兵尽弃粮草,夺路而走。姜维夺了粮车,正欲入城,被张翼引一军拦住。二将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至,姜维力穷抵敌不住。

张翼、王平二人,在三国演义中,武力值并不是很强,应该只有二流水平。这两人可以杀得姜维抵敌不住。


说明姜维的水平确实有限,至少魏延在面对两个二流战将的时候,是不会输的。所以姜维弱于魏延。


至于其他的战绩,也没有比较亮眼的。单挑邓艾两次,数十个之内不分胜负。单挑邓艾的儿子邓忠,更是三十十合,难以取得优势。甚至还要用诈败的手段,箭射邓忠。

纵观姜维的斗将表现,比起乐进、李典等人,没有多大的优势。


爱尚文史


《三国演义》中,单论武力,依照《三国志9》游戏数值,武力由高到低排名:

武力95-100:吕布(100)、张飞、关羽、马超、赵云、许褚(96)

武力90-95之间:颜良(95)、文丑、甘宁、庞德、华雄、典韦、黄忠、周泰、夏侯渊、夏侯敦、魏延、太史慈、孙策、徐晃、曹彰、孙坚、张辽、张郃、文鸳(90)

武力85-89之间:姜维(89)、张任、徐盛、曹仁、邓艾、凌统、张苞、程普、祝融、高顺、邓忠、韩当、关兴、公孙瓒、夏侯霸、乐进、蒋钦(85)

《三国志》系列游戏,数值遵循史书《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经综合考量而成,可供参考。

姜维武力属于第三档,武力高于他的有很多名将。

《三国演义》中记载姜维的单挑交战记录:

1、姜维交战赵云

云恰待攻城,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姜维赶来。亏得张翼、高翔两路军杀出,接应回去。

2、姜维交战魏延

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前面一彪军摆开,为首蜀将,乃是魏延。二将交锋数合,延诈败奔走。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拜见老母,并不出战。

3、姜维接连交战张翼、王平、张苞

姜维夺得粮车,欲要入城,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张翼也。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魏延袭了。维杀条路奔天水城,手下尚有十余骑;又遇张苞杀了一阵,维止剩得匹马单枪,来到天水城下叫门。

4、姜维交战陈泰

姜维兵至牛头山,忽听的前军发喊,报说魏兵截住去路。维慌忙自到军前视之。陈泰大喝曰:“汝欲袭吾雍州!吾已等候多时了!”维大怒,挺枪纵马,直取陈泰。泰挥刀而迎。战不三合,泰败走,维挥兵掩杀。

5、姜维交战司马师

前面又一军杀到;为首一员大将,纵马横刀而出。那人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乃司马懿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也。维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归路!”拍马挺枪,直来刺师。师挥刀相迎。只三合,杀败了司马师,维脱身径奔阳平关来。

6、姜维交战徐质

质等冒烟突火,纵马而出。一声炮响,两路军杀来:左有廖化,右有张翼,大杀一阵,魏兵大败。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座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7、姜维交战郭淮(击杀)

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维勒回马来杀郭淮,魏军骤至。维下手不及,只掣得淮枪而去。魏兵不敢追赶,急救淮归寨,拔出箭头,血流不止而死。

8、姜维交战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

经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曰:“蜀兵背水为阵。败则皆没于水矣。姜维骁勇,汝四将可战之。彼若退动,便可追击。”四将分左右而出,来战姜维。维略战数合,拨回马望本阵中便走。

9、姜维交战邓忠(邓艾之子)

只见魏阵中一小将,全装惯带,挺枪纵马而出,约年二十余岁,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厉声大叫曰:“认得邓将军否!”维自思曰:“此必是邓艾矣。”挺枪纵马来迎。二人抖擞精神,战到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那小将军枪法无半点放闲。维心中自思:“不用此计,安得胜乎?”便拨马望左边山路中而走。那小将骤马追来,维挂住了钢枪,暗取雕弓羽箭射之。那小将眼乖,早已见了,弓弦响处,把身望前一倒,放过羽箭。维回头看时,小将已到,挺枪来刺;维一闪,那枪从肋傍边过,被维挟住。那小将弃枪,望本阵而走。

10、姜维接连交战王颀、邓艾

魏阵中为首大将乃天水太守王颀也。颀出马大呼曰:“吾今大兵百万,上将千员,分二十路而进,已到成都。汝不思早降,犹欲抗拒,何不知天命耶!”维大怒,挺枪纵马,直取王颀。战不三合,颀大败而走。又赶到十里,却遇邓艾倾兵杀到。两军混战。维抖擞精神,与艾战有十余合,不分胜负,后面锣鼓又鸣。

由此可见,姜维武力第二档达不到,与邓艾基本相当,同属第三档。


老马识途看中国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记叙,姜维的武艺肯定算不得超一流战将,进入不了前十,恐怕是在二十名左右的水准。

在三国诸将中,姜维是比较罕见的文武双全的帅才,既能冲锋陷阵,刺刀见红,也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政治头脑也很敏锐,拿得起也放得下,知进退而善趋避,在这一点上,远远胜过他的同僚――政治白痴魏延。

姜维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天下第一猛将。五丈原诸葛归神,魏延作乱被马岱袭杀后,一直到文鸯威震乐嘉城之前,姜维的武艺可以算得上无敌于当世。

把姜维的战绩表列出如下:




姜维共参加过12次战斗,
有效胜绩是7场。其中斩杀有名有姓敌将2人,三合以内击败3人。平局算是3次,都是邓艾父子。

姜维最辉煌的时刻就是他初次亮相的天水关一战,打跑了赵子龙。赵云以近七旬之龄随诸葛丞相北伐,战斗力丝毫不减,连胜数阵,灭门韩氏,力敌八将,但在天水关却骤遇强敌,十分震惊,撤退后在诸葛亮面前大夸姜维武艺。


而我们逐个分析姜维的战例以后,发现姜维有个特点:姜维的发挥很不稳定。

姜维能够人来疯似的击退赵云,还能空手接箭射杀郭淮,但他又会马失前蹄差点栽给渣渣杨颀,又三四十合搞不定邓忠,几次战斗都十分惊险,令人大跌眼镜。

看姜维的战斗,挺符合他的用兵特点,奇招叠出,敢于冒险,全靠临机应变,能屡屡得手,也有马失前蹄。

所以说,姜维的武力值和一般武将还不大一样。别的武将有初出期、巅峰期和衰褪期,战力值通常是个上弧线,而姜维的战力则像是锯齿形,忽上忽下。

从各次战绩来分析姜维的最高值,比起蜀汉五虎和颜良、文丑、许禇、典韦等人还是有差距的,人家战斗力很稳定,不像姜维这么邪乎。


虽然赵云曾经在与姜维的战斗中被击退,并不意味着姜维的武艺在赵云之上。赵云是属于陷入了敌方的将计就计,事发突然,又中了埋伏,战役计划被完全打乱,作战任务执行不下去了,必须首先保证部队不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此时的赵云更急于安全撤退,而不是非要和姜维较一把劲儿。这种情况下,姜维击退了赵云。

姜维归降蜀汉后,数次随诸葛亮北伐曹魏,当时最为蜀军忌惮的敌将就是张郃。为什么会忌惮张郃呢?因为蜀军中确实没有能够与张郃相抗的猛将。如果蜀汉五虎将中任何一位还在,哪会容得张郃耀武扬威呢?

由此可知,以姜维的武艺来说,也拼不过张郃。


魏延作乱,率兵截住主军,姜维欲战,而魏延对姜维说:这不关你事,这是我与杨仪之间的恩怨。

虽然当年姜维曾经与魏延在冀城交过手,但魏延属于诈败,魏延一辈子就擅长诈败,真实武艺并不弱。以魏延久经战阵的经验,他敢与姜维这样说话,一来是认为姜维的武力值并不在他之上,另外,他不愿意姜维插手,自然是也清楚双方若动起手来,短时间内也难分出个高低上下。

那么我们就基本上能对姜维的武力做个定位,他属于第四档。

第一档:吕布

第二档:蜀汉五虎、颜良、典韦、许禇

第三档:文鸯、文丑、徐晃、张郃、庞德、张辽、甘宁、夏侯兄弟、太史慈、曹洪等

第四档:李严、魏延、凌统、姜维、乐进、邓艾、鄂顺、徐质、王双等

姜维的武艺应该略低于魏延和李严,略强于邓艾和徐质、王双。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一流武将。

自然武力不能和超一流的关张赵马黄、吕布典韦许褚这样的名将相媲美,但姜维能文能武,堪称一绝。此人马上功夫曾和老赵云有一拼,至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是一员善于带兵的好将领。

姜维在三国后期,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数得着的,和邓艾、钟会等人齐名。


李治亚文史博客


发现有的回答下面煞有介事在讨论历史上的姜维的综合能力……人家问的啥您没看清哇。

《三国演义》中,姜维主要是被作为智将、统帅描写。然而他的武力表现也有不少。

姜维初次出场是在92回结尾出面,戳穿诸葛亮的计策。在93回姜维与蜀汉军数次交战,既表现其足智多谋,也有不凡的武艺表现:

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姜维赶来。亏得张翼、高翔两路军杀出,接应回去。

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赵云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

首先,姜维对赵云,回合数并不太多,但是用了“维精神倍长”“云大惊”等字样,并且还能坚持到马遵、梁虔两路军马夹击赵云。后来赵云还专门夸奖姜维枪法。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是保六争二的S级武将,姜维表现出来的不输于赵云。当然,回合数本身不是太长。

虽然赵云这时候已经老了。不过即使是老赵云,面对韩家父子五人依然是轻易碾压,远超出一般A级武将。再说,《三国演义》中的黄忠、张郃、丁奉等都是越老越彪悍。所以老赵云至少也有S-的实力(相当于许褚、庞德)。而姜维短时间平S-的赵云不落下风,表现至少是A级武力,甚至说是A+或SA也并不为怪。

接下来,诸葛亮为了收复姜维用计:

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前面一彪军摆开,为首蜀将,乃是魏延。二将交锋数合,延诈败奔走。

……姜维夺得粮车,欲要入城,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张翼也。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魏延袭了。

维杀条路奔天水城,手下尚有十余骑;又遇张苞杀了一阵,维止剩得匹马单枪,来到天水城下叫门……

前至一派大树茂林之处,一声喊起,数千兵拥出:为首蜀将关兴,截住去路。维人困马乏,不能抵当,勒回马便走。

这一路几场交锋,首先是姜维和魏延战了数合,魏延诈败。当然,魏延是对司马懿都敢诈败的。

其次,姜维对张翼数回合没能战胜。张翼武力一般认为是B级左右。姜维数回合不能胜张翼,那么大致武艺不会到S级这个档次,最高可能是A+。此后姜维被王平、张翼夹击而败,但这里的夹击应该主要是军队夹击,类似开始姜维、梁虔、马遵夹击杀败赵云一样,并非说姜维个人武力不能抵挡王平+张翼。

此后,姜维被张苞、关兴先后拦截,也都是带上了军队作战的意味。而且关兴张苞本来也具备A级的实力。

姜维降蜀之后,在诸葛亮手下受到重用,但单挑并不多。几次诸葛亮需要人单挑时候,选取最多的还是魏延。所以姜维武力对魏延应该没什么优势。

诸葛亮死前,魏延不小心扑灭了诸葛亮的七星灯,姜维大怒,拔剑要杀魏延。这当然不能说明姜维武力一定在魏延之上,但至少定位姜维武艺不会比魏延差太多。

107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维奋死杀出,折兵大半,飞奔上阳平关来。前面又一军杀到;为首一员大将……乃司马懿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也。维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归路!”拍马挺枪,直来刺师。师挥刀相迎。只三合,杀败了司马师,维脱身径奔阳平关来。

司马师的武力如何不详,但绝非文弱之辈,亲自出马单挑,认为有B级并不过分。而姜维在兵败溃乱的情况下,三回合就杀败了司马师,这一刻的武力表现超越了通常的A级,可能达到了SA甚至S-。

当然,另一种解释是姜维心理素质好,胆子大,越是危难关头越能发挥出超强战斗力。

到109回姜维大战铁龙山,面对猛将徐质的冲锋,没有出来抵挡。后来设下埋伏,乱军中将徐质的座马刺死,使徐质落马身亡。

随后魏国大将郭淮联络羌人,突袭姜维大营:

维大惊,急上马而走。羌、魏之兵,一齐杀入。蜀兵四分五落,各自逃生。维手无器械,腰间止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维勒回马来杀郭淮,魏军骤至。维下手不及,只掣得淮枪而去。

手无寸铁,还能接箭还射,这是赵云当年的威风。尤其对手还非无名之辈,而是曹魏后期第一流的大将郭淮。这个没法纳入常规武力体系,但依旧是姜维的亮点。

110回,姜维同魏将王经交战,抵挡了四将围攻:

(王)经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曰:“蜀兵背水为阵,败则皆没于水矣。姜维骁勇,汝四将可战之。彼若退动,便可追击。”四将分左右而出,来战姜维。维略战数合,拨回马望本阵中便走。

这里姜维以一敌四,且是诈败。虽然四个龙套的武力难以评估,且姜维数合就退走,但这份从容也是高手水准。而且在《三国演义》中,一般而言,遭到三四个以上的围攻,往往都是S级别武将,比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等。

111回姜维首次遭遇邓艾,兵败段谷:

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

这里姜维并未和邓艾单挑,但在遭到陈泰所部魏军时不能突围,还要张嶷舍命相救。这一点,比赵云、文鸯等表现要差。

到112回姜维终于和邓艾对面交手,单挑邓忠,常规战法不吃亏,但也占不到大便宜,用计险些得手,自己却也马力疲乏,不敢再和邓艾交战。

115回姜维曾经和邓艾“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败”,大致武力同一档次。

116回,曹魏大举伐蜀,姜维与邓艾率领的西路魏军展开一系列机动战:

忽报魏兵至,维引兵迎之。魏阵中为首大将乃天水太守王颀也……维大怒,挺枪纵马,直取王颀。战不三合,颀大败而走。姜维驱兵追杀至二十里……又赶到十里,却遇邓艾倾兵杀到。两军混战。维抖擞精神,与艾战有十余合,不分胜负,后面锣鼓又鸣。维急退时,后军报说:“甘松诸寨,尽被金城太守杨欣烧毁了。”维大惊,……星夜来救甘松,正遇杨欣。欣不敢交战,望山路而走。……魏兵大队而来,将姜维围住。维引众骑杀出重围,奔入大寨坚守,以待救兵……维大惊,即传令拔寨。

是夜兵至疆川口,前面一军摆开,为首魏将,乃是金城太守杨欣。维大怒,纵马交锋,只一合,杨欣败走,维拈弓射之,连射三箭皆不中。维转怒,自折其弓,挺枪赶来。战马前失,将维跌在地上。杨欣拨回马来杀姜维。维跃起身,一枪刺去,正中杨欣马脑。背后魏兵骤至,救欣去了。

这一段,姜维中了邓艾的计策,顾此失彼,损兵失地。但首战三回合大败王颀,追杀三十余里后大战邓艾。和杨欣交战三次,第一次杨欣不敢交战,第二次杨欣一合败走,第三次姜维马失前蹄跌倒,杨欣来杀落马姜维,反而差点被姜维杀了。这样的表现,也算相当不错了。

最后在119回,姜维与钟会密谋造反,却被魏兵包围:

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

死于乱兵之手,颇为惨淡,然而到死依然不曾屈服,无愧一位铮铮铁骨的老将军。

综上,《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在后三国一生未曾单挑败北,对上老一辈S武将赵云和新一辈猛将邓艾等都没吃亏。平日里对待一些武力不明的敌将,也能干净利落地取胜或杀敌。姜维的武力应为A或A+(约折合游戏的90-93,大致相当于魏延),巅峰爆发时可能达到SA甚至S-的水准(约折合游戏的95-97,相当于文丑、许褚)。


巴山夜雨涮锅


参考三国群英传🤣吕布100,张飞99,马超关羽98,许褚典韦太史慈赵云97,夏侯惇黄忠甘宁96,颜良文丑张辽孙策95,徐晃魏延孙坚94,庞德张颌姜维93🤣再来看智力🤣诸葛亮100,司马懿99,郭嘉庞统周瑜98,荀彧贾诩97,陆逊姜维96🤣姜维在武力上也就区区十数人比他强,智力更是出众🤣综合能力上以及作为统帅,与他人交战次数上,姜维绝对算是一流水准


衰尾道人秦假仙


三国演义中,姜维武力属于那个档次?



三国演义展开的历史画卷,长达一百年,这期间豪杰辈出、英雄迭现,有道是:“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这是指李白、杜甫这类诗仙、诗圣那样的文人,他们的文字,可以穿透上百、甚至千年,传颂长久。但强悍的武力,仅描写就太单薄、缺乏说服力,只有单挑、直接比试才公允,才能服人。事实说明,这类霸气侧漏的猛将,真正称霸,很难超过二十年。因此,三国英雄是几代人,不能拿一百二十回说事,只一个标准模式,那就像“关公战秦琼”一样可笑。



三国演义早期,第一猛将就是吕布,最能体现的战例,就是三英战吕布。可以辅助证明的,是董卓独霸朝纲时,费了好大心思,千方百计拉拢吕布,促使吕布杀掉原主人,投靠名声不佳的董卓,说明吕布是人才,值得耗费精力、财力,起码不是草包怂包,不然,依董卓当时权势,另择一员猛将,应该不太困难。这个阶段延续到建安三年(198),这一年,吕布在白门楼殒命,标志表明 : 三国早期,第一猛将退出历史舞台。



此阶段第一档:吕布;第二挡:关羽、张飞、赵云、典韦、许褚;第三挡:徐晃、孙策、太史慈、张辽、马超;第四挡: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甘宁、周泰;第五挡:李典、乐进、程普、韩当、陈武、潘璋;第六挡 : 其余众将排第六档次。 解释一下,赵云、马超的年龄相当,赵云高一挡,是因为战平文丑,马超低一挡,是因为此段,马超只有斩李蒙、王方两员无名小将。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前起,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即曹操、关羽去世,此阶段,第一档:关羽;第二挡:颜良;第三挡:文丑、张飞、赵云、马超、典韦、许褚、黄忠、庞德;第四挡:张辽、徐晃、张郃、李严、甘宁、周泰、曹仁、曹洪、周瑜、陆逊、吕蒙;第五挡:程普、韩当、陈武、潘璋、李典、乐进、凌统、蒋钦;剩余诸将排第六档次。



建安二十五年 (220)以后,是三国后期,此阶段武将排名: 第一档次: 姜维、邓艾、邓忠、文鸯、诸葛尚;第二档次:关兴、张苞、徐质、许仪、王双、徐盛、丁奉;第三档次:钟会、羊牯、杜预、王睿;第四档次:张寲、张翼、廖化、王平、马岱;第五挡次: 诸葛瞻、吴班、吴懿、冯习、张南、马忠、师篡、卫罐;第六档次 : 伍延、孙歆、沈莹、诸葛靓、陆景、周旨……。这一段排名,只对第一档略以点评:



姜维北伐期间,与邓艾、邓忠父子战平,而邓艾跟随司马师平定淮南时,遭遇十八岁的文鸯,战五十合不分胜负,文鸯鞭打枪挑,杀得数百员魏将,不敢追击,又不能不追,那阵势气派,犹如长坂坡赵子龙再世,非常霸气;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在最后时刻,杀得邓忠、师篡狼狈不堪,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也是猛将坯子,应确立排名位置。



综上所述,姜维属于三国后期第一档次猛将,参考用兵谋略,人品,忠诚度,活跃度,综合评价,位列前排头挡。与早期吕布、前期关羽、同挡同列,欢迎批评、别评、另评。(601)


流誉后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秀与颜文,虽勇何惜命太悲,三国24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绝无仅有694


姜维武力应该在第五档,,智力应该在第四档,算是能文能武,就是因为两方面发展,所以都不能拔尖,正因为能文能武。在当时也是拔尖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