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進而讀史


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我們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在納粹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發動了蘇日戰爭。蘇聯紅軍僅用10天時間就殲滅了75萬關東軍,佔領了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北部、南庫頁島及千島群島。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當中實力最強、裝備最好的部隊。但不可思議的是,蘇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古人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編認為,蘇軍進攻關東軍時,蘇軍剛取得柏林戰役的勝利,士氣正盛;而日本剛被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士氣低落。再加上蘇軍的先進武器,於是就出現了蘇軍碾壓關東軍的情況。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蘇軍士氣正盛,而日軍士氣低落,以盛氣之師攻打疲憊之師必勝之。當時蘇聯軍隊剛剛經歷衛國戰爭、柏林戰爭等,打敗了希特勒的納粹軍隊,取得了絕對勝利。要知道,當時的德軍武器之先進、軍隊素質之高,但仍敗在了蘇軍之手。蘇軍不但盡雪前恥,而且激情高昂。而關東軍則受到日本本土被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影響和日本後期屢吃敗仗的影響,士氣低迷,無心打仗。所以,面對蘇軍的勇猛攻打,士氣低落的關東軍被打的落花流水。

二是因為蘇軍成熟的戰略戰術,遠勝日本關東軍。當時的蘇軍已經經歷過蘇德戰場的洗禮,戰略戰術都已經走上了巔峰,德國人的嚴謹在戰爭這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蘇軍在付出了大代價之後才跟上了德軍的體系。可以說,蘇軍當時不論是指揮層面還是單兵作戰方面都遠勝關東軍。日軍的戰略是優先防禦朝鮮,軍隊主力放在滿洲東面和北面邊界,西面邊界只有少量哨站。所以,當關東軍在考慮陣地防守問題的時候,蘇軍已經在考慮閃電突襲包圍殲滅的問題了。

三是蘇聯軍隊的武器裝備和人數都碾壓關東軍。蘇軍當時的武器裝備大大超過了關東軍,蘇軍實現了機械化,坦克、火炮的數量是關東軍很多倍,據估計蘇軍坦克數量比關東軍汽車數量都多了,而且都是二戰中知名的坦克。1945年8月初,蘇軍在遠東共展開了11個合成集團軍、兩個戰役集群、1個坦克集團軍、3個航空軍集團和3個防空軍集團、4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近160萬人,有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還擁有太平洋艦隊、阿穆爾地區艦隊。可見,進攻關東軍的蘇軍不但是精銳,還是關東軍並沒有太多交戰經驗的大兵團機械化部隊,實力碾壓日軍。而日軍則把大部分重型武器都投放於太平洋戰區,結果造成關東軍裝備不足,所以蘇聯軍隊在進攻的時候有強大的火炮提供支援與壓制,日軍的堡壘在這些重火炮面前相當於紙箱。而日軍卻連打破T34/85的火力都難得湊出來。

四是關東軍已不再是原先的那支精銳部隊了,只剩下了空殼。關東軍並不是一支固定不動的軍隊,日本的軍隊是一直根據戰爭需要調動的。到了二戰後期,關東軍的精銳大部分被替換到了太平洋戰場打美國人,比如1945年1月,就從關東軍抽調13個師團和一支特設的具有高度機械化的常備兵團赴太平洋戰場。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因為日軍本土受到了威脅,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準備,為此又從關東軍抽走7個師團,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所以到了後期,關東軍的編制還在,但內核不再是以前的那波虎狼之師了。1945年時號稱70萬的關東軍,有戰鬥力的大概只有20萬左右,其他的很多是老人和孩子湊數的。而二戰晚期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抽調偽軍的裝備補充新編關東軍部隊。

五是蘇軍是突然襲擊,打了日本一個措手不及。蘇軍對此戰極其重視,斯大林幾乎把蘇軍優秀的高級將領都派往遠東,其中包括華西列夫斯基、麥列茨科夫和馬利諾夫斯基三位元帥,並進行了嚴密的戰術安排。從8月9日零時10分至凌晨1時,蘇軍未經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許就發起了全面進攻。總攻發起以後,空軍先後出動了兩批共480架轟炸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對海拉爾、齊齊哈爾、哈爾濱、長春、吉林、瀋陽等地的軍事工業基地及鐵路樞紐和機場等重要目標實施了集中轟炸。日空軍懾於蘇軍的威力,在戰役的第一天就轉移到南朝鮮和本土。所以蘇軍一開始就掌握了戰區制空權,為地面部隊順利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日本直到戰前一天還在幻想和蘇聯和談,不但沒有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還沒做好足夠的戰爭準備。因為當時日軍未能預計蘇聯會這麼快便對日宣戰,他們預計蘇聯最快要在10月才可出兵。在開戰後的最初18小時,日方將領幾乎不能作出有效率的指揮,而且部隊和指揮部的通訊也出現問題。蘇軍的陸空夾擊之下,日軍毫無招架之力。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由於關東軍的武器裝備、戰略戰術和士氣,都不如蘇軍,想不敗都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