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强大的战斗力是如何形成的?

wamg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知道什么是骑射吗?

就是骑马射箭。

乍一听,骑马射个箭,又不是开坦克、用大炮,有什么难的?

萨沙告诉你,骑射未必比开坦克大炮要简单。

我有个朋友是射箭爱好者,在大学射箭俱乐部学了3个月。

当时一起学习的十几二十号人,3个月以后站立着射不远处的靶子,要求快速射箭。

结果射10箭能上靶1个就不错了,大部分人根本就射不中。

而这种娱乐射箭同战斗射箭,有着本质的不同。

就像平时射箭消遣,和奥运会射箭比赛一样,根本不是一回事,后者一紧张原有技术能发挥一半就不错了。

然而,骑马射箭比站立射箭要难十倍。

萨沙没有骑射的经验,听朋友说射箭的时候,人会在马背上颠簸,胡乱射肯定是射不中的。

要等到骑手颠簸到最高点,也就是出现悬空的短暂停滞时,将箭射出。

但是,这个短暂停滞时间极短,也就一秒左右,把握住时机是非常难的。


另外,蒙古人作战用的都是强弓,拉力是非常大的。弓不是弩,射出箭之前需要长期拉住弓弦,保持强大的拉力。换一般人,是受不了的!

总之,骑射这种玩意,你要是业余学学,当做兴趣爱好,学上十年八年未必能够学好。

同时,骑射还需要优秀的装备,比如优秀的战马、弓箭、骑具等等。

蒙古人就是依靠骑射天下无敌!

他们在野战中,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可进可退,攻击时首先采用骑射对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一旦敌人出现溃散和混乱,蒙古人立即使用骑兵冲锋。当时骑兵对于步兵有着极强的冲击力,马撞都能将人撞死,步兵很容易就被冲垮了。

步兵垮了以后,想要逃过骑兵追杀是很难的,所以往往一垮就会被全歼。

万一敌人很强,蒙古人仍然可以依靠骑兵机动性优势撤退,并非反复采用骑射打击敌人,削弱敌人,寻找机会。

这种打法简单,但你就是对付不了。

因为当时蒙古人可以搞出20万骑兵集团,全世界绝无仅有。

对游牧民族来说,编组骑兵很简单。

但对于南宋这种农耕文明,找到合适的战马都困难,耕地的马是不能作战的。


萨沙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蒙古人的战斗力最主要的就在于他们的骑兵,在古代社会,骑兵对步兵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蒙古人的骑兵更是骑兵中的佼佼者,骑兵中的战斗机,是当时天下无敌的骑兵。

首先蒙古人从小就过着游牧的生活,骑马就跟过家家一样,这样就使得他们从小就精于骑马。

要知道,从小就开始训练骑术,和长大后训练骑术,在骑术上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蒙古人正是因为一直都有着游牧的传统,因此,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人的基因也发生了改变,善于骑马的人容易在游牧的生活中存活下来,而不善于骑马的人则容易在游牧的生活中被淘汰,所以蒙古人天生就会骑马的基因,经过数千年的草原基因选择,他们往往天生就是骑手,再加上从小就有这方面的系统性的训练,所以长大了的蒙古人想不成为骑马的好手都很难了。


相对于农耕文明,想要培养一名骑手,成本就非常大。首先是好马难得,要知道哪怕是在强大的汉朝汉武帝时期,为了弄到好马,汉武帝都不惜发动战争,牺牲了大量的士兵,就是为了得到西域的汗血宝马。

马基本只会产在北方的草原地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绝大多数地区都不产马,因此中原王朝要得到马实际上都很困难,更不要说组建骑兵部队,就更难了。马的价格在中原王朝地区往往是很贵的。

如唐开元年间普通马价值35匹绢帛 ,一匹绢帛此时大概值450文,按照赵丰先生提出米价换算法一文钱相当于如今4块,一匹马大概相当于如今6万。

又如水浒第三十八回写西门庆骑的一匹高头点子青马,夏提刑佑计为七八十两银子;第四十三回写云离寺的两匹马,是他兄长云参将从边疆捎来的,西门庆相了一回说不是好马,即便马不太好,这两匹马也要值七十两银子。一个丫环的价格远远抵不上一匹马的价格,按四十三回的行情,一匹普通的马约三十五两银子,当时北宋时期,人均年收入是7.5两银子,一匹普通的马几乎相当于五个人一年的收入,而一匹战马的价格就可想而知了。

而蒙古地区天然就有大量的马存在,每个蒙古人都有好几匹马,蒙古人组建骑兵部队根本不需要成本,把人召集好了就能形成战斗力。而中原王朝要组建骑兵部队,光是马就很难得到,即便得到了足够的马匹,质量还不如蒙古人的,并且花费巨大。要知道,中原王朝组建骑兵部队,除了马本身外,还要有足够的马具,要给马配足够的草料等等,都是巨额的花费,同时培养骑兵部队,不但需要时间,也需要足够的财政。

蒙古人天生都是猎人,骑射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对于中原王朝的骑兵部队来说,则需要长期的训练再加战争的磨练才能打磨出一支和蒙古骑兵抗衡的骑兵部队。

蒙古人天生就是猎人,平日里的打猎生活就足够锻炼了他们的骑射能力。在长期的草原生活中,能打动猎物的蒙古人都存活了下来,打不到猎物的蒙古人基本就被草原的生活环境所淘汰(基因选择)所以蒙古人天生就有猎人的基因,这使得他们的骑射能力非常强悍。蒙古人组建的部队,在骑射的训练上是没有成本的,但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训练一支能骑马打仗的部队成本就已经很高了,而训练骑射部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


我本人就在射箭俱乐部玩儿了好几年的射箭,就拿平地射箭来说,要射好箭也是需要长期的训练的,不但要有好的臂力,还要训练自己的准心。而在马上射箭,则要求更高,不但骑术要好,在拿起弓箭射出去的那一刻还要在高速机动的情况下找对准心,这点就非常困难了,没有长期的训练是做不到的。

所以中原王朝要训练处一支能够和蒙古人抗衡的骑兵部队,不但骑术要过关,骑射也要过关,因此,中原王朝哪怕是花费了巨额资金,也很难打造出一支能够和蒙古人抗衡的骑兵部队。

骑兵在古代战争中的优势

骑兵在古代战争中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能够骑射的部队。

首先,在对抗步兵的时候,骑兵尤其是骑射部队,可以不与步兵交战而是出动轻骑兵不断地骑射,射完了就跑。大家都知道罗马的重步兵可以说是一支无敌的军团,战斗力非常地强悍,克拉苏这个人或许大家也知道,就是消灭了斯巴达克斯的那个罗马指挥官。后来他在和安息帝国的交战中,出动了当时罗马最精锐的7个军团,就是被这种轻骑兵的骑射战术给击败的,而且败的非常惨,当时安息帝国的轻骑兵就是不与他的罗马重步兵交战,不断地冲到步兵面前放箭,放完了就跑,然后又冲过来放箭,然后跑,如此反复,把罗马重步兵全部消耗殆尽。

其次,骑兵的机动性非常强,可以随时集结,也可以随时分散,但是步兵只能集中不能分散。所以他们在对战步兵的时候一旦打不过随时可以跑掉。但是步兵却不能分散,因为步兵一旦分散被骑兵发现了,那么骑兵就可以马上集中优势兵力消灭这些分散了的步兵,而步兵要集结起来也不会有骑兵那么快,很可能的情况就是分散了的步兵没有等到其他部队赶来增援就已经被骑兵部队消灭了,等到增援部队过来的时候骑兵早就跑了。

第三,骑兵打不赢了可以跑,而步兵打不赢了对骑兵的情况下步兵跑不掉。步兵就算打赢了,也追不上跑掉的骑兵,所以在骑兵对战步兵的情况下,骑兵能够形成歼灭战,而步兵很难对骑兵形成歼灭战,好的情况只能是击溃战,造成的伤亡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典型的蒙古人作战的例子就是在蒙古人西征到了欧洲的时候,遇上了欧洲最为精锐的条顿骑士团,全部是重骑兵,当时的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全身都是铠甲,非常地重,据说要装备一个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往往需要动用当时的起重机才能完成装配,可见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基本都是身体非常强壮的人组成的。但是在对战蒙古骑兵的时候,蒙古人就先是出动了轻骑兵不断地骑射,射完了就跑,而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追不上蒙古人的轻骑兵。如此反复很多次之后,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就基本歇菜了,这个时候蒙古人才出动了重骑兵,一举消灭了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条顿骑士团。

蒙古骑兵的优势

一是形成战斗力没有成本,人人都是老兵。

蒙古骑兵除了天生善骑,善骑射之外,还在于蒙古人是天生的猎手,平日里茹毛饮血都习惯了,所以哪怕是刚上战场的蒙古战士,也能够马上适应战场的环境迅速形成战斗力,蒙古人在新兵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中是没有什么成本的。

但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就不同,中原王朝的士兵基本都是农民,平日里农耕生活为主,基本没有经历过杀戮,所以新兵上了战场就容易发怵。有过战场经验的,或者是从大量的影视剧中大家都可以体会,一般新兵上了战场都会犯怵,真实的战场到了一个没有战争经历的人眼前,是极为恐怖的,只有经历了一定战争的老兵,才能够马上适应战场的环境,迅速形成战斗力。所以中原王朝的士兵哪怕是经过了训练,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定的战争经验,而一个老兵往往是牺牲好几个新兵才能存活下来。所以中原王朝的士兵要形成战斗力也有相当的成本。

二是在当时来说,属于梦幻般的机动力。当时的蒙古骑兵,一个人配置了3-4匹马,在行军过程中轮着换马,就保证了他们的机动能力。在遇到强大的敌人的时候,往往可以绕过敌人直接袭击对方的后方,打乱对方的部署,或是毁灭对方的补给,然后再通过机动力慢慢磨损消耗对手,直到消灭对手。这种机动能力可以说给蒙古人的战术带来了更多的变化,能够使他们往往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天生的猎手民族,在战场上也是天生的猎手。由于蒙古骑兵基本都是猎人出身,因此在作战的时候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进攻,什么时候要跑,什么情况下能打,如果围捕对手,如果从对方的包围圈逃脱,等等,可以说蒙古骑兵从不缺乏基层指挥官和高层的指挥大师,这些都是天生的。一个好的基层指挥官能够带好一个小队,一个好的中层指挥官能带好一支部队,一个好的指挥大师能够带好一支军团。而各级优秀军官的培养,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也是高成本的,这方面蒙古骑兵几乎是没有什么成本。

综合以上来说,蒙古人本身就是天生的猎人、骑手、善于骑射的民族,再加上在成吉思汗的时候,他们有了伟大的领导人,成吉思汗以及后续的拔都、忽必烈、帖木儿等,还有了一大批优秀的战将,如哲别、者勒米、速不台等人,可以说在属于他们的时代,想不强大都难。


老威观史


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大家去看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为什么德国人的兵力越打越少,而前苏联的军队越打越多?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大浪淘沙,以战代练。

人类对于环境有自身的适应力,比如说在非洲是黑人,在亚洲黄种人在欧洲,白种人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人总会发生变化,这点进化论早已提出来。

那我们就做一个假设,假设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资源有限,所有的人都是好战分子,只有杀掉对面你才能够安稳的活下来,那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所存活下来最后一批人是不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批人呢?

当时的蒙古部落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蒙古部落的战斗力很早就已经威名远播了,早在辽国,契丹人就刻意的挑拨蒙古部落内部的矛盾,使其战乱与纷争,这就之后女真人又建立了金朝,将这种行为推向了一种高峰,(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没有幸福,安康,没有和平安睦,只有互相厮杀,我们的主角成吉思汗铁木真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可是后来在他年幼的时候部落被人给击败了,自己还差一点成了别人的俘虏。

由此可见当时蒙古部落的混乱以及战乱性在这种环境之下诞生出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丝战斗的能力,他是没有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下来的,大浪淘沙,以战代练,蒙古高原长达百年的血战,就是为了在这之后他们屠杀整个地球人类所还的血债。

没有人知道这里面的人究竟杀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死掉了多少亲人,唯独一点可以肯定的便是,当成吉思汗整合了所有的蒙古部落的力量,从蒙古高原如猛虎下山一般冲下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够抵挡蒙古人的脚步,这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付出的代价太血腥,也太惨痛了。

这个时候建立了元朝以后,蒙古人的血腥就立刻消散了下去,在这之后面对明朝的士兵,这些蒙古人的战斗力反而有些不堪,而在这之后他们赶到了蒙古高原以及北方的不毛之地以后,被深埋于自己体内的基因唤醒,又成为了能征善战的将士,都是可见这些蒙古人的基因,骨子里面就是战争就是屠杀。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便是成吉思汗,这位天之骄子不仅是一个军事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大战略家,正是由于他的零和运作,不仅训练自己的蒙古骑兵成为天下第一骑兵,而且还将自己的大战略规划放入到整个蒙古人入侵全世界的作战行动里面。

确实蒙古人的战斗力很强,但是如果形容当时的蒙古部落的话,就像一个湖,你光用自己的手,你是没有办法使用多少水的,就你找到了这个蒙古部落真正的使用方法,然后使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后,才能够灵活地使用着一个湖泊中的水用它淹死全世界。

之前蒙古人的作战形式十分单一,也就是纯粹的骑兵与骑兵之间的冲锋,但是后来成吉思汗对自己的部落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由于他的奇思妙想,再加上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的吸收,蒙古人成为了一只攻守兼备,火力强悍的,进现代化骑兵部队,不仅拥有着明确的指挥体系,而且拥有着全世界种类最为复杂的骑兵攻击手段。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在使用自己的战术的时候,才能显得无往而不胜。

当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时候这支军队被注入了一种灵魂,灵魂是谁?成吉思汗或者在他死了以后就是黄金家族,只要身上流淌着成吉思汗血液的人就是黄金家族的一员,成吉思汗的快速崛起,使得当时蒙古人近乎将成吉思汗当作神一般的崇拜,也正是因为这种纯粹的信仰,让当时的蒙古骑兵可以做到锋利无比。

蒙古人在全世界纵横的时候杀了将近1亿的人口,整个地球上的人口如同雪崩一般在下降,但是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漩涡鸣人yy


首先来说吧,蒙古骑兵强大是因为他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所决定的。蒙古人成年以后都会有一匹自己的马。在古代。骑兵就相当于如今的装甲部队。是很受重视的。历朝历代都会发展自己的骑兵。蒙古族的骑兵是最厉害的了,他会有轻骑兵和重骑兵。蒙古骑兵在跟欧洲骑士打仗的时候都是重骑兵在前,轻骑兵左右包抄。当然,人数优势也是胜利的很大关键。

在蒙古军队攻城时,蒙古军队要求每人需携带一捆草。当攻城时由骑兵将草捆快马接近城池处丢下,一轮轮的丢,最后跟城墙一样高,在由步兵上。蒙古骑兵在古代是威震天下。其他王朝还以步兵为主时蒙古则是以骑兵为主了。


共享当下


蒙古帝国军队的所向披靡众所周知,其强大的战斗力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蒙古骑兵的装备和武器;其二,蒙古骑兵的战术。


蒙古人是生长在草原的民族,祖居蒙古大草原,其他民族说蒙古人是“骑马的民族”,蒙古人的军队除了作为主体兵种的骑兵以外,同时也有少量的步兵兵种,蒙古骑兵的武器特点主要体现在杀伤性,机动性能、防护性这三个方面。

蒙古骑兵主要通过远程的弓箭,以及近程的环刀和长枪实现有效的杀伤性,作为游牧民族,蒙古族的骑兵均是能骑善射,蒙古人从孩童时代开始培养其弓箭技术,弓箭如同马一样陪伴蒙古人一生,而骑兵所用的弓箭,蒙古史有记载“箭头是非常尖锐的,箭头两边磨的很锋利,好似一把两边有刃的剑”,蒙古骑兵作战的时候身带两种箭,一种较轻,用于远射;一种较重,用于近战,相比同时代欧洲的英国长弓,具有更大的拉力和更远的射程。环刀的特点是刀柄末端带有铁环,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刀的平衡性,蒙古骑兵也装备“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他们在作战的时候,利用这个钩可以轻易地把敌人拉下马。除了这些配备武器以外,蒙古骑兵还使用一些辅助性的进攻武器,比如短斧或狼牙棒。


作为横扫亚欧的蒙古骑兵,其机动性能是举世闻名的,这与蒙古的战马有直接的关系,蒙古马“个小而壮实,以其烈性、精力、忍耐力和平稳的不发而令人惊叹”,蒙古马的这种特点让它们可以适应极度险恶的地形,经受长时间的行军,这还不够,蒙古军队给每名骑兵都装备数匹战马,这样避免了长距离奔袭导致的疲劳或其他突发情况对行军的机动性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幅度增强了其推进的速度和长途行军后立即投入战斗的效率,蒙古军队60%是轻骑兵,而在重骑兵中,其马匹的护甲是以皮质为主,只有少量的铁质,反观同时代欧洲的骑士军团,其马匹以铁甲护身,机动性远远低于蒙古骑兵。

蒙古军队中的重骑兵肩负突击行动的任务,他们全身披着盔甲,盔甲是皮质或者是锁子甲,其优点是轻巧坚固,同时既利于骑兵的长距离机动,又有较强的防护力,蒙古骑兵的盔甲除了柔韧性好和轻便以外,它的舒适性优于铁质铠甲,即使在严寒或者酷暑的环境也能保证其有效的作战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军使用的丝绸长袍,这种用生丝制成的袍衣类似于现代的防弹服,可以有效阻挡箭的穿透。


蒙古军队深深懂得并充分运用突然袭击和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尤其还采用了智取和心理战的手段,使得其入侵的国家几乎难以抵挡蒙古骑兵的进攻。这里可以简单归纳蒙古骑兵的战术:弓箭密集射击战术,包抄合围战术和开口战术。蒙古骑兵在遭遇敌军部队时,首先是通过轻骑兵的远程袭扰,多个梯队轮流对敌阵放箭,当重骑兵进行突击时,轻骑兵亦在两翼进行箭雨攻击,以提供火力掩护;


蒙古骑兵在野战过程中喜欢侧翼包抄敌军,其目的在于“将其队伍进行包抄合围,然后聚而歼之”,就像他们在大草原拦截逃跑野兽的战术一样,《黑鞑事略》里对此就有记载;在1241年蒙古军进攻绍约河的战役中,蒙古骑兵就很明显地使用了开口战术:在包抄合围敌军后,留下一个缺口供敌军逃跑,在其他方向发起极其猛烈的进攻,蒙古骑兵以缺口道路前方设置的陷阱和尾随的追兵相结合,直接将战役变成单方面的屠杀。

蒙古人起兵朔方,能够称霸亚欧大陆,很大程度归功于其拥有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骑兵,一流的战术和一流的装备结合,加上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以及一种优秀的将领,蒙古骑兵所以所向披靡。

参考文献:

[1]马骋. 拔都西征中蒙古骑兵野战武器和战术研究[D].

[2]兰江.长子西征及其胜利原因探究[J].

[3]纳古单夫.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J].


虎历


戚平定倭患、改赴防俺答、戚制作了有雨棚机动小砲车在前搭配骑兵在后!小砲裝砲铁石短射及火箭加长射程兩用、俺滤看到敢再打決定接受议和!明马來源是西藏、以茶葉換、任何官員私下卖茶葉換錢一律死、曾因此斩了附马!只以物換马确保马源!火箭因腐敗而失传否則八旗也承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