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不僅有五對負重輪的坦克,還有13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

作為總產量最高的T-54\\55坦克系列,其以高達10萬的產量穩居世界產量榜首,而我國以T-54A仿製而來的59式中型坦克也不甘落後,至今總產量也已經上萬。以至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們一提起59式首先想到的就是國產59式中型坦克,殊不知59式還有一種130毫米口徑加農炮,至今仍在我軍服役。


59式不僅有五對負重輪的坦克,還有13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

59式130毫米加農炮

59式加農炮是1959年,我國兵器工業部的127廠,在研究了蘇軍提供的M-46加農炮之後仿製成功的,而M-46則是蘇聯於50年代初期,在M-1936式130毫米海軍炮的基礎上升級而來,主要用於摧毀設施、壓制有生力量,以及用於反坦克。
國產59式加農炮全重8.5噸,長11.73米(行軍拖曳狀態),輕型卡車無法拖曳,採用六輪大卡車牽引。8人制炮班,戰鬥射速為6~8發每分鐘,可以發射榴彈、穿甲彈等多種彈種,最大射程27千米。

59式不僅有五對負重輪的坦克,還有13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

M-46加農炮

以59式加農炮的數據來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裡還算不錯,反坦克作戰方面也有很強的穿透力,在複合裝甲沒有普及開來之時,幾乎能對世界上在役的大部分坦克造成實質傷害;在發射榴彈時,比起105、122毫米口徑的彈藥殺傷力又更大。因此59式加農炮一出生就備受青睞,在解放軍中大量服役。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國防工業基礎越來越紮實,在此基礎上展開了59式加農炮的升級工作。在結合了122火炮和152火炮的一些優點之後,新式的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出現,該炮將全重降到了6.3噸,射速提高到了約10發每分鐘,新增了子母彈、底排彈等多種彈種,作戰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59式不僅有五對負重輪的坦克,還有13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

59式130毫米加農炮

59-1式服役後不久就趕上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在作戰中,該炮低伸的彈道表現出很高的打擊精度,射程和射速都讓炮兵部隊很滿意,配合著152炮打得越軍哭爹喊娘。
儘管升級後的59-1性能提升不少,但是20世紀末期,世界主流大口徑榴彈炮已經向152毫米口徑轉移,而59-1式加農炮引以為傲的反坦克能力也因為坦克技術的進步變得無用,相反笨拙的59-1火炮的生存能力在新戰爭環境裡降低了不少,所表現出的戰鬥性能又比起新式152毫米火炮差一些,反而增加了後勤保障的困難。不僅如此,59式火炮的炮管壽命也不長,僅有800發,在長期的使用後已經不堪繼續服役。

59式不僅有五對負重輪的坦克,還有13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

152榴彈炮發射瞬間

在巔峰時期,59式加農炮裝備數量約2000門,隨著85、122等早期仿製火炮退役,59式火炮也逐步退出一線,只在一些二線部隊發揮餘熱,不過更像是用它來訓練炮兵,消耗掉那些庫存的炮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