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中國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炸膛40門 90人遭殃 軍官都不敢碰

很多人認為導彈啊、戰鬥機啊這些才叫高科技產品。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哪怕是再普通不過的坦克戰車、各式火炮、甚至是軍用卡車,背後需要一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撐和各種技術的保障。能真正把大炮、坦克上的每個零件玩順手,實現國產化的國家其實並不多。基礎工業正是整個軍事工業的“地基”。

不聽中國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炸膛40門 90人遭殃 軍官都不敢碰

自行火炮射擊

比如說火炮把,隨著現代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的增強,對炮管材質和製造工藝的要求就相當高——這對鍊鋼、特種金屬材料、機械加工業的要求都是頂端的。從一根看似普通的炮管打出去的,是初速幾百米甚至近千米每秒的高速高壓炮彈,你想想要承受這種力道,炮管和配套的制退、炮架支撐機構的要求得多高——為了考慮戰場機動,還不能太重。如果還是認為造大炮就是造古代那種打彈丸還需要引線的玩意,恐怕就大錯特錯了。

不聽中國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炸膛40門 90人遭殃 軍官都不敢碰

85加農炮

60年代,阿爾巴尼亞就試圖快速掌握火炮製造工業,“打造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大炮”。他們完全低估了造炮的難度,也沒有看清軍事工業是需要基礎工業支撐的,盲目上馬,追求速度,結果出了事。其試圖仿製85毫米加農炮——這種炮雖然看上去簡單,屬於輕加農炮,但炮管和鋼材也是有起碼的要求的。“簡單”是相對於已經在基礎製造上打牢底子了的國家而言。我國當時向其提供了全套圖紙,還派出專家技術員指導其建立炮用特種金屬的鋼鐵廠和仿製火炮,但阿方卻經常不聽中方專家意見,要求快,“差不多行了”,“先用上再說”,甚至認為我方技術人員“太囉嗦”。

不聽中國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炸膛40門 90人遭殃 軍官都不敢碰

阿軍裝備的中國坦克

結果在鋼廠都沒有完全建好的情況下,開始產鋼,鋼材質量尚不合格不穩定,也缺乏檢測,就開始造炮。造了100門後經過簡略測試匆匆裝備部隊,宣稱“實現國產”,結果卻發生了大量炸膛事件——很短的個把月內已經炸膛40門。這類事故損失不小(你想想本該打出去的大威力炮彈就在你旁邊炸了是什麼後果),90餘名炮兵在這類事故中或死或傷。一些阿軍官兵甚至直接拒絕使用國產火炮——軍官都不敢上去打,更何況普通士兵,人人對“阿爾巴尼亞自產火炮”敬而遠之。這些火炮最終只能全部草草退役。這樣的失敗就是一種典型的基礎工業不牢,又忽視技術專家的勸告的反例。

不聽中國專家建議 造100門大炮炸膛40門 90人遭殃 軍官都不敢碰

85加農炮

軍工技術是一個嚴謹的技術,尤其是自己沒有相關的技術積累就直接希望一步登天,這是絕對不可取的情況。阿爾巴尼亞其只是一個例子,再往後更有大家更熟悉的印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