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昨天,我寫了一篇關於高通“打臉”盧偉冰文章。

下面提到了一堆國內廠商如久旱逢甘霖般的為高通新品狂歡,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大多數朋友對那些廠商嗤之以鼻,一些朋友則有這樣那樣的疑問:為啥他們如此依賴高通?不怕被卡脖子嗎?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其中的緣由恐怕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芯片是個“無底洞”

大家都知道芯片是核心技術,高門檻,一個優秀的芯片更是難以製造。

華為早在2003年就開始研究芯片,直到2009年海思才研發出自己的第一款手機芯片。

但海思的手機芯片性能一直不能達到主流水平。

再後來,2016年底推出麒麟960,海思麒麟這才躋身手機芯片第一梯隊。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到今年的世界頂尖水平的麒麟990,海思半導體花了近16年的時間!

研製芯片所需時間之長,恐怕O、V、 MI這些廠商的廠齡都趕不上。況且海思研製芯片資金以百億計,而海思背後有龐大的華為集團。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漫長的研發週期、鉅額的資金投入對廠商來說無疑不是個大問題

高通專利保護傘

一個手機,包含的專利可能多達上萬件。

而專利問題在海內外市場是很複雜的,每個廠家都或多或少陷入過專利糾紛。

但加入高通陣營就可以規避掉大量專利糾紛。

為啥?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專利反向授權簡單來說,就是使用高通芯片的廠商必須把自己的專利授權給高通,而高通就可以把別人家授權給自己的專利授權給高通陣營其他家使用

有了專利保護傘,廠商們就更依賴高通了。

“想要發展好,高通青睞少不了”

縱觀國內過去早些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廠商始終在高通的“手掌心”。

小米剛成立的幾年裡,得到了高通的優先供貨。憑著能造出性能優異的機器,小米成功實現了自己的飢餓營銷策略。

所以小米發展的很快。發展起來的小米深知“雞蛋不能放一個框”,於是採購芯片多元化。

高通被激怒了,轉而支持OPPO VIVO。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所以O V兩家在14 15年發展的很快,而小米則成了14年最遲推出4G手機的廠商。

但O V兩家後來頻頻推出聯發科中端機,又一次惹怒高通。

轉而投向樂視。

所以樂視手機剛推出銷量就突破400萬!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想要發展好,高通青睞少不了”!

拿到高通驍龍的優先供貨可能是近幾年國產手機廠商的目標了。

聯發科和海思代替不了高通

目前聯發科的品牌形象不足以替代高通。

原因是先前一眾廠商把聯發科的芯片下放到中低端機器上。

聯發科的低端形象,恐怕在天璣1000出來之前都無法擺脫。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朋友有疑惑,為啥海思不賣芯片給其他廠商?

原因有以下幾點。

  • 麒麟芯片是自家打造產品差異化構建品牌優勢的王牌!如果向友商出售芯片,差異化就無法體現。
  • 萬一友商把麒麟下放中端機,高通驍龍放在旗艦機上,重蹈聯發科覆轍,華為品牌的形象就毀了。
  • 華為手機銷量大漲,芯片產能可能不足。

所以聯發科暫時替代不了高通,又拿不到海思麒麟,廠商們除了高通別無選擇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結束語

雖然那麼多廠商離不開高通,但也不會落到被高通卡脖子的地步。廠商依賴高通,高通更依賴國內廠商,因為它六成的營收來自中國。

我們也慶幸有海思麒麟,多元化競爭讓我們以更合理的價格擁有更好的產品。

ps:文中我提到了聯發科哭著數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聯發科哭著數錢”,看看當年國產手機廠商們是如何“坑哭”聯發科的吧。

高通發佈新驍龍,國內“萬廠狂歡”,背後原因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