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镇国公与一等公哪个地位高?

用户103983156402


清朝镇国公与一等公哪个地位高?这就好比是问主任医师与教授哪个地位高差不多。如果论品级,镇国公与一等公都属于超品,就好比主任医师与教授都属于正高级职称一样。可到底主任医师地位高还是教授呢?不具备可比性,因为他们根本不属于一个系统!



清朝的爵位系统

清朝的爵位系统与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它被人为分成了三个系统,即宗室爵位系统、功臣爵位系统、外藩爵位系统。宗室爵位只授予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即所谓宗室黄带子,其他任何人无权染指。功臣爵位主要授予异姓功臣和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的其他后裔,即所谓觉罗红带子。外藩爵位带着浓厚的统战性质,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镇国公是宗室爵位系统和外藩爵位系统中的一级爵位,而一等公则属于功臣爵位系统。



在宗室爵位系统中,镇国公通常指入八分镇国公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不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指的是八种礼仪性待遇——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不入八分者无权使用。与此同时,入八分者还拥有分得旗份的权利,不入八分者是没有的。所谓旗份,即下五旗数量不等的牛录,入八分王公在封爵可以同时获得旗份。在宗室爵位系统中,镇国公第五等级,低于贝子、高于辅国公和所有不入八分爵位。



在外藩爵位系统中,镇国公属于第六等级,其上有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五个等级。外藩爵位系统无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分。因此,只有镇国公,没有不入八分镇国公。



在功臣爵位系统中,轻车都尉及以上爵位每级分为三等,一等公是最高级别中的最高等级!换言之,公爵是除了外藩之外,异姓可以获得的最高待遇。除了清初的“三顺王”、吴三桂和孙可望之外,就只有傅恒、福康安父子以异姓身份获得过王爵。清初收复台湾的施琅、晚清挽狂澜于既倒的曾文正公也没能获得公爵,更别说是公爵中的最高等级一等公了!足见一等公之精贵。




镇国公与一等公到底谁地位高?

前面已经说过了,二者不属于同一个系统,根本无法具体量化比较。因此,我们只能从二者之间有联系的部分进行一个简单比较。先说外藩爵位系统,这类爵位实际上是出于统战需要而设置的,只代表了清廷的“重视”和待遇,爵位本身并没有什么权力含金量。如果在朝中没有任职,外藩亲王、郡王也不过就是地头蛇而已!这就是电视剧《大宅门》里詹王府失势后连常太监都不把詹王爷放在眼里的原因所在。可一旦在朝中身居高位又是另一回事了,著名的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在“麒祥政变”中站准了队,僧格林沁地位如日中天,远不是那些赋闲在家的宗室亲王可比的!因此,外藩爵位系统根本无法加入到对比之中。下面我们只就宗室爵位系统中的镇国公与一等公进行一个对比。



宗室镇国公与一等公到底谁的地位高?清朝的爵位并不与职务挂钩,换言之,如果没有职务,爵位只是一张“长期饭票”而已。因此,从权力方面我们无从比较。至于品级,二者都是超品,同样没有可比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比较的,那就旗份!镇国公是拥有旗份的,如果某位一等公的旗籍所在的牛录正好是这位镇国公所分得的旗份,那么这位镇国公就是那位一等公的主子。管你几等公,都必须毕恭毕敬执下人礼!年羹尧之所以被称为清世宗的“潜邸奴才”,就是因为年氏家族所在牛录被划拨给了潜邸时期的清世宗作为旗份。换言之,如果当初这个牛录被划拨给了某位镇国公,权倾天下的年大将军、年公爵照样也得管那位镇国公叫主子!



除此之外,没有分得旗份的不入八分爵位,虽然不是大小“旗主”,但名义上也是“主子”,只不过是略低一等的主子。而一等公虽然位极人臣,可名义上还是旗下的奴才!地位孰高孰低,想必无须小编多说了吧?正如陈道明先生早年的一部作品里那位“徐狗子”一样,虽然傍上高枝、小人得志,但看见陈道明先生扮演的“少主子”,也只能认怂磕头,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得认,这是清朝的祖制!至于汉臣,在清朝能够拥有一等公爵位的汉臣比凤毛麟角还要罕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汉臣在清朝是“二等公民”,地位连汉军都不如……


农民工歪说历史


镇国公与一等公要比地位高低的话,还是镇国公的地位高一些。

我们都知道,清朝爵位是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皇上的宗室爵位,第二类是外藩,以蒙古为主;第三类就是异姓的爵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镇国公和一等公在这三个类别里面的地位等等。

宗室爵位大家都十分了解,分为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等,这里面镇国公排在第五级;宗室爵位镇国公分为两级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都属于公爵,品阶是超品,不过入八分镇国公是需要上朝开会的,不入八分镇国公则不需要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城居住。

外藩呢,共有七等,分别是汗、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外藩没有不入八分这一说。

异姓爵位比较复杂,有公、侯、伯、子、男以及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等二十五等

,一等公在异姓公爵中是地位最高的。异姓爵位封公爵的,少之又少,除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以外,只有福康安父子还有傅恒能够以异姓的身份获得公爵,哪怕是曾国藩,李鸿章也仅仅是侯而已,可见公爵的稀缺性和地位之高。

镇国公和一等公的地位谁高呢?

先说俸禄,镇国公和一等公的岁俸,也就是年薪都是700两银子,因为他们都属于超品。俸禄上二者齐平。

因为镇国公和一等公不属于一个系统,没办法直接评定,其中外藩的爵位,都是在战斗时期才能够有一些权利,平常的时候,都不受宗亲贵族待见,但是有了实权之后,又不一样,所以外藩忽高忽低的地位无法参与正常评选。

那么我们就说一下宗室爵位中的镇国公和异姓爵位的一等公。

其实无论镇国公也好还是一等公也罢,都是没有职位的超品,如果没有职在身,都是属于在家养老吃工资的人,那么怎么评定呢?就看在旗里面的地位了。一般镇国公都是八旗里面的大小旗主,就算不入八分的镇国公,也是属于在旗的高管。

而异姓的爵位呢,所在的牛录都是分属各个旗籍的,见到旗主都需要喊主子,而且清朝时期汉族的一等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说,清朝是满人的天下,哪怕你汉族是一等公不在旗,也不能骑到满族人脖子上面去。

结语

所以,如果非要把镇国公和一等公的地位进行比较的话,还是镇国公的地位更高一些。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根据满清的爵位封爵制度,镇国公属于远亲宗室封号,一等公基本上是给予立有巨大功勋的官员的。就地位而言镇国公高于一等公,而就权力而言,一等公则远远高于宗室的镇国公,因为如果镇国公如果没有实际职务而言。除了领一份钱粮之外,根本没有地位可言。

清朝宗室爵位实际分为十二档: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皇帝儿子可以直接封亲王,也可以封贝子。从亲王到贝子基本上皇帝的子嗣。属于近亲宗室。贝子以下就属于次等和远亲宗室了。而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下就更低了。但最低级别的不入八分国公地位与一等公同级,只不过是因宗室身份所以镇国公以上爵位排位上高于一等公。满洲八旗制度以及宗室制度的制约下,整体特点就是宗室的地位和地位都远高于臣子,毕竟人家和皇帝一个姓。

就品级而言,镇国公以上属于超品,镇国公地位基本上相当于一品官员,辅国、奉国、奉恩将军分别相当于二、三、四品官员。 满清官员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和云都尉、轻车都尉。这些爵位都是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立有军功的满蒙洲官员,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汉族官员才有封侯拜相之说,但最高也就到侯爵,汉官没有封公的。如曾国藩是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左宗棠是二等恪靖侯。李鸿章是一等肃毅侯。在爵位上,这些人比宗室镇国公差的太远。

满清封一等公基本上都是满蒙立有军功的勋贵,比如年羹尧以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身份就封一等公。外加赏一等男世职。鳌拜则是一等超武公,世袭罔替(康熙追封)。我们所熟知的和珅以领班军机大臣身份的爵位是一等忠襄公。朝臣封一等公的一等公算是位极人臣了。实际上无论满蒙勋贵还是后来 汉族疆臣爵位对他们来说用处不大,就是多领一份俸禄而已,宗室则不然,如果没有爵位就等于没有俸禄。对于朝臣来说。这些人主要还是看实职。看担任什么职务有大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 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在清朝,镇国公是宗室爵位,即只有爱新觉罗氏子弟才能获得的爵位。



镇国公名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之后,但镇国公又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区别。入八分的镇国公能拥有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以显示其更加显赫的身份,而不入八分的镇国公则没有这些,也不必在京居住。



但无论是入八分的还是不入八分的镇国公,都属于宗室爵位,是超品,他们是清朝最顶尖的既得利益者,是真正的天潢贵胄,论地位是与异姓功臣爵位不可同日而语的。

一等公就是异姓功臣爵位最顶尖的,一般来说必须有实打实的军功才能获封。比如阿桂、傅恒、和珅等人都曾获封一等公,晚清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也就是个一等侯。



可见,由于获封一等公必须有真本事,所以能获封一等公的人往往都是皇帝股肱之臣,掌握着朝廷的实权。而镇国公是宗室爵位,地位虽然较异姓功臣爵位要显赫一些,但说到底那都是拼爹的功劳,一般自己都没什么本事,坐吃山空降级承袭了个镇国公的爵位,也不会得到什么差事去做,更不会有实权,充其量就是一闲散宗室而已。


达摩说


镇国公地位高。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爵位的含金量,也是按宗室、蒙古、功臣从高往下排列。

至于为什么这么排,道理很简单。因为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氏,蒙古爵位只授予蒙古诸王公。这两种爵位的授予,只看出身血统。而功臣爵位则是根据功劳大小授予旗人和汉人。

一个是看血统,一个是看功劳,后者自然跟前者是无法比了。

说清楚了宗室和功臣爵位的含金量,再来看镇国公和一等公。

镇国公属于宗室爵位的第五等爵,岁俸银七百两,禄米七百斛——超品。

一等公属于功臣爵位的最高等级,岁支俸银七百两,与镇国公一样待遇。

品级也一样——超品。

如果仅从俸银和品级这两个角度来看,镇国公和一等公是一样的。平级。


但是前面说了,宗室爵位比功臣爵位的含金量高,同品级官员,宗室爵位所立位次均优先于功臣爵位。

所以实际上,镇国公的地位比一等公高。

同理,同为一品职衔的镇国将军和子爵走在一起时,也是镇国将军走在子爵的前面。

PS:所谓“走在前面”,是指上朝或者陪皇帝巡游时,宗室和群臣会按照“王公班”、“随旗行走班”、“品级班”排队。入八分的镇国公和辅国公走在“王公班”的末位,跟亲王、郡王、贝勒这类高等贵胄走在一起;不入八分的镇国和辅国公走在“随旗行走班”的首位,跟普通的旗人走在一起。至于功臣爵位的人,就只能走在“品级班”了。也就是跟普通臣子走在一起。这属于一级压一级,具有非常鲜明的等级差异。


另外关于镇国公,还要强调一点。

清朝入关后的高等宗室爵位有四种,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四个爵位,只授予皇族近亲,比如当朝皇帝的儿子,依例降爵的近亲宗室等。

但是这只是清朝入关之后才形成的规矩。皇太极称帝之前,清朝没有王爵。当时最高的宗室爵位是贝勒。而镇国公是第三等爵。

由于镇国公是第三等爵位,所以这就导致清朝早期的皇子中,有相当数量的皇子爵位仅仅只是镇、辅国公,或者镇、辅国将军。

试问,功臣的爵位再高,他能跟皇帝的儿子比高低吗?所以国公这一级爵位,在清朝的地位也是不低的。

不过清朝入关后,就没有这个情况了。所有的皇子,最低爵位都是贝子。镇国公也从高等爵位降为了中等爵位,变成了王爷的儿子专属的爵位。

PS:清朝入关后,有十位皇子没有获得王爵封号。这十个人中,有九个是贝勒,唯一的一个贝子是康熙帝第九子胤禟,也就是著名的九阿哥。也就是说,清朝入关后,爵位最低的皇子是九阿哥胤禟。



总结:镇国公和一等公在清朝爵位中分属于两个体系。镇国公由于是宗室爵位,只授予皇室贵胄,所以虽然一等公在品级和俸禄方面与它不相上下。但血缘和出身注定了功臣爵位和宗室爵位是没法比拟的。

所以,镇国公的地位要高于一等公。

当然了,以上说的都是地位。清朝爵位和实权不挂钩。一个人的实权大与不大,主要是看职务,而不是看爵位。有的人没爵位,但担任军机大臣,这样的人,实权远比那些没差事的空筒子王爷要大得多。


Mer86


镇国公有三种,前两种是宗室爵位系列中的,为宗室爵位(共十二等十八级)中的第五等“奉恩镇国公”和第七等“不入八分镇国公”,第三种是蒙古爵位系列中的,为蒙古爵位(共七等十级)中的第五等“扎萨克镇国公”。

一等公则属于功臣爵位系列,为功臣爵位(共九等二十七级)第一等第一级。

宗室爵位仅授予宗室(皇太极崇德元年即公元1636年规定,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及其后裔方可称为“宗室”)子弟,即所有获得宗室爵位的,都是爱新觉罗嫡系子弟,其它人功劳再大也无法染指宗室爵位中最低级的奉恩将军。

宗室爵位第八等“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列为“超品”,上朝时穿着超品品服,第五等的奉恩镇国公和第七等的不入八分镇国公当然也是“超品”;蒙古封爵“视宗室”,前六级蒙古封爵(札萨克爵位)和前六级宗室爵位除开头的冠名改用“扎萨克”外,都一模一样,因此“札萨克镇国公”也是“超品”。

奉恩镇国公载洵,年纪轻轻就备受寄任


功臣爵位中,公、侯、伯三等都列入“超品”。

简单说,三种辅国公和一等公在朝服品级上是相当的,都是比正一品还高的“超品”。

但品级相同不意味着地位和待遇相同。

先看地位。

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都是皇族中显赫者,出行仪仗远比身为外姓甚至外族(一等公可授予汉族)人的一等公气派煊赫,在朝堂上的班次也在一等公之上(虽然一般而言两种镇国公和一等公同时上朝的机会并不多)。

待遇方面,自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起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而一等公岁俸银700两,无禄米。

简单说,尽管属于不同的封爵体系,且品级、朝服相似,但地位和待遇,皇族范畴的奉恩镇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都远高于非皇族范畴的一等公,正因如此,雍正将原为宗室封爵第一等的八弟允禩“廉亲王”改为“民王”,不仅是一种羞辱,而且是地位上的一落千丈。

其实就连看似最“平等”的朝服也有不平等的地方:奉恩镇国公赏戴三眼花翎者史不绝书,而一等公赏戴三眼花翎者则如凤毛麟角,汉人一等公更无一人赏戴(唯一赏戴三眼花翎的汉人李鸿章,死后才从一等肃毅伯追晋一等侯)。

大名鼎鼎的福康安封一等公时的画像。尽管是旗人贵族和乾隆宠臣,他当一等公时也只有双眼花翎,三眼花翎是后来乾隆破例授予他宗室爵位贝子、郡王(清朝仅他和费扬古两人)时加赐的,且他生前一直不敢用


而蒙古爵位系统的札萨克辅国公情况则有些特别。

从表面上,札萨克爵位“视宗室爵位”,看似同样穿着“超品”服色的札萨克辅国公地位崇高,赏戴三眼花翎的也很多,但其俸禄却只有岁俸音300两,缎9匹,还不到一等公的一半,就更不用说和宗室辅国公相比了。札萨克爵位说到底,是清朝拉拢蒙古贵族、巩固边疆的羁縻手段,看似崇高亲密,实际上“水分较大”,札萨克辅国公在朝堂上或自己部落里,会显得比一等公更有“面子”,但在内地行走,实际的权势和所受礼遇,恐怕还不如一等公。

清代仅有的两名汉人一等公之一孙士毅(另一个是名声很不好的黄梧),他更是只能戴单眼花翎


当然,同样属于宗室爵位体系,奉恩镇国公的地位、仪仗和朝堂班次,都远在低自己两等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之上。


李厚何


这就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镇国公和一等公虽然都是清朝的爵位,但是分属不同的封爵体系,是没有可比性的。很多人可能就比较奇怪了,同一个朝代的爵位居然还有没法比较的?还别说,清朝正是这个特例!今天小祁就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朝的爵位体系。

(一等公年羹尧影视形象)

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入关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因此在建立的过程中不得不联合蒙古,借用汉人或其他异姓人的力量,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爵位也分成了三套不同的体系,即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世爵)和蒙古爵位。而题中所说的镇国公和一等公则分属于宗室爵位和异姓功臣爵位。

宗室爵位

宗室爵位顾名思义就是封给清朝宗室的,也就是爱新觉罗氏族人!

宗室爵位共分为十二级,以男子为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宗室爵位等级表)

需要注意的是公爵以上品级属于超品,也就是说高于正一品!而公爵以下则类比一到四品武官!

异姓功臣爵位

异姓功臣爵位顾名思义就是封给除了宗室和蒙古以外的异姓功臣的爵位,需要注意的是满族异姓也包括在内,比如说和珅,阿桂、福康安等人!

(和珅影视形象)

异姓功臣爵位大致可以分为九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伯爵及以上属于超品,同样高于正一品。男爵以上的爵位又细分为三等,而题中所说的一等公就属于异姓功臣的最高爵位等级!

蒙古爵位顾名思义就是封给蒙古人的爵位,比较复杂,用的也比较少,这里不再赘述。

说完这些,现在就回到提问,那么究竟镇国公和一等公哪个地位更高呢?

(一等侯曾国藩画像)

在我看来,比较爵位是相对于比较官职更为困难的!因为官职还有管辖范围和职能尚可拿来比较,而爵位你可以说它什么都是,你要说他什么都不是也没有问题,因为爵位更多的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一张长期饭票,如果爵位之外没有任何官职,那就是混吃等死!

如果单纯的比较镇国公和一等公两个爵位,我觉得清朝前期和中期还是镇国公地位比较高,毕竟是清朝宗室,在古代姓氏决定了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清朝的逐渐衰落,宗室子弟也早就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被腐蚀了。此消彼长,异姓功臣却在此时强势崛起,比如说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们都靠军功获得了一等侯和二等侯的爵位,虽然没有达到公爵,但此时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地位肯定是要高于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镇国公的!


小祁说历史


镇国公分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两种,都是宗室封爵,前者地位高。

一等公是民公,民公地位等同于不入八分镇国公,但排班要在宗室公爵之后。

另外还有一个特例,就是衍圣公。衍圣公是孔子后裔特封,是“国亡爵不休(某个朝代灭亡,该朝代的王公官爵都一体消亡,而惟独衍圣公生生不息)”的特殊存在,虽然不是超品,但其排班顺序在诸文臣之首。衍圣公进京面圣不叫“觐见”而称“来朝”;衍圣公在京城可坐八抬金顶大轿,而一般公爵只能坐四人抬的轿子;衍圣公进紫禁城不走侧门不下马,而是骑马直接走御道(御道,就是只有皇帝和皇太后才能行走的中门大道)。


译路若扬


清代的宗室男性爵位分十二等,自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共6个等级的贵族统称"入八分公";与之相区别的,有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六级爵位,则统称"不入八分公"。

其中镇国公、辅国公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入八分者,得与满洲亲王、贝勒等一体分左右翼列班,不入八分者,各随旗行走。入八分"与"不入八分"的"八分"是指八种待遇的标准。"不入八分"者不能享受这八种待遇。八种待遇是: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八分并不仅仅是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这八种待遇,更是指可代表八旗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重事的权力。于天聪朝拥有入八分身份的只有代表正黄旗的皇帝皇太极、正红旗的旗主代善、正白旗旗主阿济格管主多尔衮等12人。

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或称功臣世爵、民世爵,掌于吏部验封司,授予汉员和西南民族等满蒙外其他民族人士。等级1、公爵2、侯爵3、伯爵(上三者超品)4、子爵(正一品)5、男爵(正二品)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7、骑都尉(正四品)8、云骑尉(正五品)9、恩骑尉(正七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