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上周发了李大荣放假期间的日程表,然后就有妈妈问我,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认字最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同、家庭教育的氛围不同,甚至于父母的工作、孩子的星座都有可能影响答案的准确性。

因此,我没办法一概而论地说3岁还是5岁。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早开始,多试试,不行你就等一等

话说,李大荣的认字历史还是很长的,毕竟她有一个修过文字音韵学的妈,还有一个汉语言文学毕业的爹,所以认字这个事儿,算是我跟荣爸比较擅长的领域。所以大荣从三岁开始,便已经在认字了。

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不是我吹牛,当年这小家伙也是能认一沓子认字卡的奇男子,只不过认字教学,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很多时候突想起来了就教上两三个,并没有很系统。毕竟旁边的妹妹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二胎妈的日常往往是匆忙和琐碎的,所以大荣小时候的认字启蒙其实蛮随便的,常常是教一教然后就一段时间没了下文。

我真正开始认认真真系统地教李大荣认字,是他上了大班之后。平时上学的时候,幼儿园每周都会有几节语言课,所以李大荣在幼儿园也的确学了一些字。

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图为去年暑假,我重新开始系统地教大荣认字。

放假的时候,我就用四五快读顶上,四五快读还是很科学很好用的识字教材。

这个寒假,更是每天都有识字任务,一课一课进展很快,目大荣的识字量大概在300左右,如果时3月份之后开学,他的识字量有望破600。

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图为前两天学完第三册,我给大荣做的字卡复习。

回顾李大荣认字的轨迹,我自己的经验是:

1、认字启蒙可以很早,一两岁甚至婴儿时期都可以给他们看识字卡片。

我说的启蒙,并不是一定要让孩子会认会念,这个启蒙更像是给孩子看纯英文版的小猪佩奇磨耳朵一样。可能孩子啥也记不住,单纯就是混个脸熟而已。

最简单直接的启蒙方法就是在墙上贴认字表之类的,然后每天指给孩子念,相信我,再难的字,只要你天天给他指给他念,他终将会记住并念出来反馈给你的,哪怕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它也会用眼神或者手指给你。

大荣七八个月的时候,我每天给他指家里墙壁上贴的小燕子贴纸,后来一问他“小燕子在哪?”他都会把头扭向贴纸的位置。七八个月的孩子,其实就已经具备了这么强大的习得能力了。

但是呢,孩子的记忆,往往是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你指给他什么他就记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不指了,还有可能会忘记,所以如果不是每天耳濡目染地复习加强记忆,幼儿时期教过的东西,大多还会再还给你。

反观成年人的记忆,大多是有意记忆和理解记忆,因为是有目的性的、理解消化后去记忆的,所以就不容易忘记,忘了也会很快想起来。

而越小的孩子就越难形成理解性的记忆,随着他逐渐长大,逐渐成人化,他就会更容易从机械记忆变成理解性记忆,就不容易忘掉了。

举个大荣的例子,李大荣一岁多时就可以熟练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到名俱扬”,这些是和乐虎里教的,每天听每天就烂熟于心了。我猜想,如果和乐虎能背更多的话,他也可以背到更多,这就是孩子的机械记忆,其实也很强大的。但你说他真的理解三字经说的是啥吗?

他必然不了解,但是不妨碍孩子顺溜的背下来,而且还能滚瓜烂熟。但是随着他不断长大,和乐虎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三字经就没有人给他读了,所以你让三岁的李大荣再背三字经,他就背不上来了,因为机械记忆不长久,不复习就会忘。

直到上学期,妹妹班的老师要求他们周都要背一段三字经,哥哥耳濡目染地听着妹妹背,他又接上了。这一次,我把三字经的典故一一告诉了两小只,哥哥又能熟练的背诵了。而且,他不仅能背小时候的那一段,后面妹妹学习的段落,他也能倒背如流。

所以你说,小时候背的三字经没有用吗?我不能这么说,潜意识里它一定在大荣的脑子里留下过痕迹,但能留下多少?这个我想每个孩子可能状况都不一样。

所以我不能评价说早期的启蒙真的一点没用,我只能承认作用有限,因人而异。如果父母抓的紧,那可能延续下来的优势就会更明显,如果只是隔三差五的启蒙,那可能效果就不是那么显著。

所以虽然认字启蒙可以很早,但进度和效果可能会很差。除非你有大把的时间投入在孩子的认字事业上,经常复习巩固,否则太早开始认字,并不是一定能赢在起跑线上。

像我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教,其实没什么意义的,因为孩子能记住的字非常有限,根本没办法形成一个文字库,甚至一个文字的链条都形成不了,他们只能记住单个的字而已。


2、起步晚不一定是坏事,时机成熟就会事半功倍。

我记得北京史家小学原校长卓立写的一本幼小衔接的书里就谈到过抢跑的问题。有一段话记忆犹新,他说:

“新生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天计算的,婴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月计算的,幼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季度算的,就算是儿童,半年的年龄差也会在孩子们的各种行为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当时这段话,给我很大的触动,它让我放下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孩子在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非常迅速的,或者说是日新月异的。当我发现自己的孩子怎么都不行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再等一等,等他长大一点或许就会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拿依姐来说,去年暑假,也就是三岁左右的时候,我试图引入摩比爱数学的小班教材,结果非常吃力,她甚至连我让她做什么都一脸茫然。

但半年后的这个寒假,我再拿出摩比爱数学来给她做,就很顺畅,除了个别的课她不明白,大多数的时候她都能理解我的意思并给我正确的回应。

正因为小孩子的成长都是按天、按月计算的,差半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可能是云泥之别。所以不要小瞧他们成长的速度,反过来说也不应该过于勉强让他们做特别超纲的事情,必然是做不好的。

我说,如果妈妈有有余力的话,认字可以很早开始,但没有余力的情况下,晚一点开始也没什么,因为大概率的情况下都可以后来者居上。

还拿大荣举例。大荣三岁时,我给他教字,就只能教一些简单的、容易好辨别的,具象一点的字,诸如“日月水山木土大小兔龟鸟鹿”之类的,一天他能记住两三个,而且不弄混就很不容易了。

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抽象一点的字,比如“是都学会”之类的,就完全没法教,教了也记不住。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字就是“举”,当时的李大荣怎么也记不住,记了好多天才算是勉强能记住,但我现在问他,他还是一脸懵逼,想不起来。因为是机械性记忆,不是理解记忆,所以很容易就忘记了。

而水、鸟、个、天这些字,一两年后你再问他,他都记得。因为他当时的理解水平,只能理解简单的象形字而已。

现在的李大荣,他平均一天能记八个字,而且可以每天新增增个8个字,还不会把之前认识的字忘记,这个体量和进度是他3岁的时候不可能达成的。

在深度上,现在的大荣,可以理解造字六艺,可以明白动词名词形容词,可以一次性记住两个甚至三个音的多音字,并分别熟练组词,抽象还是具象,都不在话下,只要是字,大多数都可以记住。

这一点也是三岁的孩子做不到的,即使我是个文字学的硕士,对着一个3岁的孩子讲形声会意和指示这些名词,也是对牛弹琴。所有知识的启蒙,难点都在于孩子的理解能力,这与他们的社会阅历、词汇量、理解水平、想象能力、手眼协调性都有很大关系,大一点的孩子无疑会更好教一点。

而他三岁时我费尽心力教会的那几十个字,放到现在也就只是一个礼拜的教学进度而已。所以我说,晚点认字也无需太纠结,因为年龄和认知能力,就是事半功倍的利器。

当孩子的智力、接受力、理解能力都发展到一定的先进水平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让他们短时间内习得大量的汉字的。而所有速成认字的手段的前提,就是年龄。

孩子年龄越小,认字的速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更趋于低效。在我看来,但从效率上来说,五岁开始认字一定是会比三岁更省时省力,并且不一定会落后很多。


3、所以我们应该等孩子五岁再开始认字吗?

这个没有应不应该的问题,我觉得需要问自己,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教字。

因为教字,它是个长期且需要坚持的事情,像我之前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意义不大,不如不教。

每个人都有记忆曲线,如果不是反复巩固,很容易过几天就忘记了,特别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看不见、不常用的字,是最容易忘记的。保持认字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读书,天天看这些字,想忘都忘不掉。

这个道理,不论是三岁还是五岁,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习得能力的提高而改变。

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图为给李大荣听写上学期学过的生字。

文字如果不反复地被人提及和使用,就会被忘记。字典里那些连成年人也叫不出来的生僻字就是例子,不使用,它就是一堆笔画而已,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如果你并没有打算长期地进行认字训练,那么我会建议晚一点开始,会更具性价比。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让孩子认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难道比比看,你的孩子认了200字,我的孩子认了500子,所以500字的孩子就优秀了?这太浅薄了。

认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跟拼音是一样,都是为了更好的阅读,更好的去理解,更好的知道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识字量的多少,不是用来比高低的,而是字认得多,那就是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思,更能提早开始阅读。

你想想看,当别人家孩子还得求着父母讲书,父母没空就没办法读绘本时,我的孩子已经能够不求人的自主阅读,这个看书的时间和体量能是一样的吗?而且阅读本身,就是在不停地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特别是自己读,比父母读孩子听更能锻炼理解能力。

3岁开始就能自己读书的孩子,到了5岁时,必然已经无障碍地看过了很多书和报纸了。而5岁才开始认字的孩子,可能要到六岁甚至更晚才能实现自主阅读。而中间差的这几年,便是孩子的眼界和知识广度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一个月的突击认字,小伙子目前读上两百字的段落都可以了。一个月之前,他还不行。所以认字量是所有阅读的基础,多认字的目的,是能否自己读书。

综上所述,晚开始认字,并不太影响孩子最终的识字量,相反的,比起早认字孩子的家长来说,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省时省力一些。然而,它毕竟是一种较为功利的做法,在短期看来,并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放在长期的视野中看,很可能会令孩子白白失去了很多阅读的乐趣。

所以,如果个人情况允许,我是更赞成早点开始、逐渐上强度这种方式,它看上去见效慢,要多费更多心力,但它有它有利的一面,这种好处,是功在千秋的,一时半会儿并不显现,但未来可能会体现在孩子的语文学习、作文写作等方方面面上,但前提是你真的有时间和魄力能够抓得紧,不半途荒废。

4、道理都懂了,盼君量力而行之。

理论上的事情讲完了,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现实情况。任何脱离了现实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必须得辩证的看问题。

一提到启蒙,基本上开始早一点,都是没什么大错的,最多就是教不会或者教起来很心塞而已,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天然地就会有改观的,不用你做任何教学的改变,孩子也可以逐渐听懂你的教学。

教孩子认字,这几件事不知道,不如不教

既然早开始没什么错,为啥还有那么多人不开始?每个家庭的实际条件不同,有些人想开始,但是碍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不知道怎么开始;有些人已经开始,但做到一半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就比如说我;还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应该开始了,被动地等待着上了小学让老师来教……

总之,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我们不需要道德绑架,没做认字启蒙的就是父母不负责任这样的想法,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大多数的孩子,其实都是集中在五六岁这个阶段才开始认字的,后知后觉地家长也并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早起的鸟儿,必然会比一般的鸟儿吃到更多的虫,早阅读的甜头会令个别孩子鹤立鸡群,但晚认字不一定会让孩子落后与人。

我自己并不会因为当年中断了大荣的认字进程就懊恼不堪,因为在那个当下,照顾依姐、维持家庭正常运转以及公众号的正常发文,已经是分身乏术了,我本能做出的抉择是认字可以放一放。

但是偶尔我也会有点遗憾,因为至今为止,李大荣还不能够自主阅读,我也会想,如果当时咬牙坚持孩子的认字,是不是如今他都可以自己去读书了呢?但是,我不后悔,因为那时的决定已经是我所能做到资源最优化的配置了。

所以,在分析完识字早晚的利弊之后,我写了这第四部分。只想说,当父母不容易,我经常回顾往昔的时候会想:要是当时咬咬牙,抓紧一下孩子的**方面,兴许他现在会更好。

但冷静想一想,再来一次的话,我可能还是会出于本能、或者说被局限了的眼界,做出同样的选择。

每个人在每个历史时期去面对孩子教育的时候,都是惶恐的,你很难说,哪一个选择才是最上上的选择。

早开始,孩子可能听不懂,教学起来也可能会鸡飞狗跳、欲哭无泪,当然也不排除因为种种原因中途夭折的可能,临了蹉跎了时间,白费了力气,最终还是跟其他人一样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重新来过。

晚开始,也不排除因为进度太快,孩子从来没有循序渐进地适应过程,导致孩子的学习水平低下,情绪低落。越晚开始,你的方式方法就会越趋向于让孩子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就没办法游刃有余地给他去讲解汉字的奥秘,失去了从无意记忆到理解记忆转变的先机。

每一种选择,都有风险和收益,但到底是险还是益,往往又跟孩子有很大关系。天赋和智力,往往决定的是风险大还是收益大。而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

所以如何选择?你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到底能坚持到什么地步?才是开启幼儿认字的时机。

其实这个寒假,真的是教认字的好时机,第一我们比较有闲,第二孩子没有那么多外出活动,可以按部就班每天固定时间来进行认字练习,更系统。认字没什么诀窍,一开始都是枯燥的死记硬背,但很多汉字都是相通的,有了一定量的汉字储备之后,你会发现教起来越来越容易,孩子记起来也越来越容易。

它也是个熟练工种,所以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什么时候开始,就问问自己,现在会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


关注微信公众号【荣荣妈养儿记】,更多育儿好文和超低价团购等着你。看一个普通二胎妈如何哭着笑着跟带大孩子,最接地气的育儿干货,保证不同于一般的妖艳货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