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軍閥系列:民國最荒誕的軍閥

近幾日因疫情在家觀劇,重溫了邵氏經典《大軍閥》。這部由李翰祥執導,許冠文主演的老電影通過戲謔的表現手法講述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荒誕一面。其中的主角“督軍”龐大虎雜糅了北洋時期幾個經典形象,包括張作霖和孫傳芳,孫殿英和韓復榘,而龐大督軍身上反映的最淋漓盡致的則是歷史上有名的"狗肉將軍"張宗昌!

在民國軍閥混戰的年代 ,前期的軍閥勢力中還有不少 類似於“龍虎狗三傑”的存在和蔡鍔這般愛國將領,中期還有直皖和直奉戰爭戰爭脫穎而出的吳佩孚、段祺瑞這樣的一時梟雄;後期的閻錫山、馮玉祥之流也算是割據一方,縱然這些人連年征戰搞的民不聊生,但口碑還是不錯的。蔡鍔將軍自不必說,民國國葬第一人,護國元勳。就連吳佩孚也享受了國民政府的國葬待遇,時人記載當時的場面那也是 萬人空巷。甚至後期的軍閥裡,譚延闓1930年去世時非但也是國葬,待遇還僅次於國父孫中山!那個時候還有誰能記得他還是一方軍閥?

軍閥的歷史如果要分一個青紅皂白的話,其實在南方的北伐軍誓師北伐是一個轉折點。當年北伐軍高呼除軍閥的時候,實際只是幹掉了袁世凱留下來的殘餘。三大主要目標是孫傳芳、吳佩孚和張作霖。北伐前期已經幹掉南方自己的內部軍閥陳炯明,後期的閻錫山和西北勢力的馮玉祥則是 直接改頭換面;如果算上四川的內鬥,嚴格來說對於國民的記憶還是北洋系的腐敗來的水深火熱。這幫北洋系的軍閥出身行伍,沒幾位能以新民主對待新社會,不然也不會有府院之爭了。而這些人中,最臭名昭著的就要數這位張宗昌了。

張宗昌的發家史和張作霖差不多,在電影《大軍閥》中許冠文的扮相也都是中和了張宗昌和張作霖的歷史形象,這種“吹鬍子瞪眼睛”的大帥或督軍 形象也被一直沿用到後期經典的劇作中,比如《刀馬旦》、《大帥哥》這2部TVB經典劇裡的軍閥形象都參考了這部電影裡的扮相。電影中對於主角作為軍閥的發跡交代的很清楚,是憑藉日俄戰爭。這場發生在中國國土上的外國勢力的戰爭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有很多侵略的不合理的殖民意味,但是也為很多的人提供了“時勢造英雄”的機會。而前面提到的三位軍閥無一例外都發跡於此次戰爭。張作霖擦邊,做的的響馬。除了自己的本事,還借了日本人的力。而吳佩孚當年更是在日俄戰爭中充當高級間諜,為日本提供諜報立下汗馬功勞。最狗血的則是張宗昌。和吳佩孚相反,他的人生開掛得益於俄國人。最早他和家鄉人一樣,只是一個為了生活闖關東的年輕小夥,因為在修建東清鐵路時為俄國人效力而學會了俄語,因此在俄日戰爭期間報名當了俄軍的翻譯。雖然俄軍失敗他也去了海參崴和西伯利亞繼續苦逼的勞工歲月,渾噩的東北加俄國的十一年卻是他不斷奮發圖強的自我調整。機會終於在辛亥革命後來臨。

1911年的東北和山東,土匪猖獗。張宗昌看很多土匪趕潮流改稱革命軍,他就拉上一波土匪跟著山東民軍都督胡瑛幹,成為一名“革命者”。隨後就開啟了他“三姓家奴”的黑歷史。也就是先在陳其美下當團長時看北洋實力更強大就倒戈馮國璋,一路從師長到總統府侍衛武長官。然而在直皖戰爭戰敗後,加上此前馮國璋這一靠山的逝世,他在直係軍閥的生涯從此結束,最後轉投在張作霖底下混了個營長。因為此前在土匪圈裡的人脈,他幫張作霖解決了匪患,晉升旅長並開始重新經營自己的地盤。在他盤算自己的勢力時,最大的成就是招募了一隻白俄羅斯隊伍,包括一群能征善戰的哥薩克騎兵。哥薩克騎兵在世界軍事史上一直以勇猛著稱,甚至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千古留名。張麾下的一千多名白俄士兵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以刺刀拼殺就幹掉了齊燮元的部隊,拿到了富裕的蘇浙地區。後來在直皖爭奪江蘇的過程中,經張作霖調停,盧永祥還是做他的江蘇督辦,而張宗昌被安撫到了山東。張宗昌的這隻白俄羅斯人組成的部隊居功至偉,不過也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他們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到了大街上還是騎馬跨刀橫衝直撞,引起很大騷動,連當時美國駐東北的武官都看不過去,多次引起衝突。當然,這樣明顯的招兵買馬的舉動也讓東家張作霖不舒服,慢慢的剋扣軍餉。然而自恃羽翼豐滿的張宗昌一路得瑟,在山東開始經營自己的獨立王國。電影《大軍閥》中的很多荒誕的喜劇之事就取材自張宗昌在濟南的奇聞軼事。

談軍閥系列:民國最荒誕的軍閥

高加索人和哥薩克騎兵在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

張宗昌荼毒山東人民的手段可謂五毒俱全。當初被剋扣軍餉的時候,他就在軍隊玩起了以毒養軍的手段。在全國掀起禁毒熱潮之際,他公然在自己的轄區種植大量的鴉片,引起全國的聲討,從而獲得了“販毒將軍”的稱號。可他又只是一個草根軍閥,對部隊的管理一無所知。在山東期間,他還有另外一個著名的外號:“三不知”將軍。這三不知就是:兵不知道多少、錢不知道多少、姨太太不知道多少。關於這個“三不知”,在電影《大軍閥》裡刻畫的惟妙惟肖。而抗戰中的中國人的好朋友,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就曾在近距離觀察過張的部隊後曾經提到他的印象是“張的部隊僅30%有步槍,70%的其他士兵要麼拿著冷兵器,要麼赤手空拳。”可見後期統治山東時,他的部隊已經差勁到什麼地步。當時社會輿論曾有一句典型的玩笑來嘲弄張的部隊:"官比兵多,兵比槍多,槍比子彈多。“

張宗昌是出了名的好女色,按照當時的人統計,他娶過數十位妻子,中外的都有,有的來自青樓,有的是唱戲的,光是被寫進家譜的就有二十來個。張宗昌除了要養底下無底洞一樣的士兵軍官,還要養活一大家子,而這些家人全都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要多浪費有多浪費,巨大的開支轉嫁到山東人民手中。在張宗昌的治下,三年中出現了六七十種雜稅。這些稅目除了無理取鬧外,有很多稅名,甚至聽都沒聽過。比如說他史無前例的徵收了”大糞捐“。所謂大糞捐指的是進城挑大糞的農民也要捐款的意思。此外他還對養狗養雞徵收狗捐、雞捐等等,真可謂想象有多遠,捐稅就能拉的有多遠。在電影裡有一幕是督軍為自己的繼父過生日。我們在電影中只能看到排場的大,濟南城有頭有臉的都來拜壽捧場,然而現實中的張宗昌卻為此搞了一個祝壽捐!這是1927年的農曆正月初九,他當時規定了一個硬性指標,那就是山東的軍政各自繳納他們當年薪水的五成來作賀禮。簡直是讓山東的公務員們喝西北風啊。

張宗昌還有一個很荒誕的故事一直為濟南人民津津樂道,也被傳神地刻畫在了電影裡,那就是“轟日求雨”。這說的是濟南地區大旱,民間舉行祈雨大典。因求雨不成他就破口大罵龍王,並命令炮兵對龍王爺開炮,結果誤撞下雨,他為此沾沾自喜。雖然電影裡看起來很荒誕,這件事卻正兒八經的發生在他身上。總的來說,張宗昌這個人是典型的軍政暴發戶。他的投機是消耗個人機遇下的迴光返照。也因為這樣一個荒誕的一把手,硬是把山東搞成了一個人間地獄。按照現存數據記載,光1927年濟南就有七百多家商鋪倒閉;到1928年底,有100多萬人被迫移民東北,濟南民間至今還流傳著“ 也有蔥,也有蒜,鍋裡煮著張督辦;也有蒜,也有姜,鍋裡煮著張宗昌”。可見其名之臭。

當然,如此臭名昭彰的舊軍閥也沒有落得好下場,甚至可以說是民國軍閥中下場最差的。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勢如破竹,他和李景林組建的直魯大軍節節敗退,甚至引狼入室,間接導致了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最終在白崇禧大軍壓境下逃亡日本。由於大手大腳花錢,潛回北京後只向張學良討得一個虛職;可惜不知足的他不知收斂,在蒸蒸日上的韓復榘面前扯大旗,最終還是在韓復榘的操刀下死於為父報仇的鄭繼成之手。儘管這也是一樁公案,因為據常年旅居中國的日本醫生矢原謙吉晚年回憶筆記記載,鄭繼成也只是被當作兇手處理的,日本人五反田當天和他喝了一天的酒,無作案時機。開槍的更有可能是張樹聲讓王若瑟安排的。

不管歷史真相怎麼樣,一個政治人物的消亡,總是伴隨著陰謀論的此消彼長。但無論怎麼樣,那個最後陳屍在火車站無人認領的張宗昌最終還是荒誕的結束了他的一生,他或許怎麼也想不到,如果不是少帥的憐憫,死後就沒有葬在北京香山的福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