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祥林嫂這個角色,早在小學課本上就曾經出現過,那時候只覺得她很可憐,很可悲。

尤記得老師給的中心思想,即魯迅先生用祥林嫂悲慘的命運揭露了封建社會和迷信思想對底層人民的束縛和侵害,當時對此只有一絲初步的理解。

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時至今日,重溫魯迅先生的《彷徨》,卻有一番新的見解。

封建和迷信思想固然是罪魁禍首,我也看到了祥林嫂曾經努力的發起對命運的反抗,但從後續的遭遇來看,讓我感觸更深的一點是:

不管在哪個時期、哪個環境裡,越是軟弱,越是賣慘,就越是遭人看不起,唯有為自己而活,並且堅持到底,才有破局的希望。

1、向全世界說遍自己的慘,換來無數的鄙夷

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死了,更糟糕的是和第二任丈夫所生的特別聽話的孩子“阿毛”,在一個春天的清早,成為了野狼的腹中之物,本就是被賣進大山的祥林嫂再次被命運按在地上摩擦。

隨後,她回到了魯鎮上以前做長工的魯四老爺家裡,被女主人欣喜而同情的接納後,經常和鎮上的人說自己的悲慘故事,“我真傻,真的,我單不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裡……”。

起初這故事還挺讓人同情,即便是鄙薄她的女人們,也要換上一副臉色,陪出許多眼淚來,嘆息一番,才肯離去。

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更有甚者,沒有在街頭聽到她說這話的人,還要“特意尋來”,聽她親口說完這一段悲慘的故事,才“滿足”的去了。

但是逐漸的,大家都聽的熟了,小鎮就這麼大,丁大點事很快就能傳開,祥林嫂的故事很快變成了舊聞,以至於全鎮的人都對她的故事耳熟能詳,一聽就煩的頭疼,但是她卻依舊反覆的說,不停的說,換了角度還在說。

最後,人們的同情變成了諷刺,“你那時怎麼竟肯了?”“可惜白撞了這一下”,這兩句話背後,是何等的冷漠與嘲諷?

祥林嫂或許不知道,她的悲慘,或許能換來人性一時的同情,但說到底也就是圖個聽故事的新鮮,那陣同情心過後,便是深深的鄙夷和厭惡,持續聽到同一個慘事,人們便會覺得噁心甚至是惡毒的詛咒。

一味的賣慘,只會讓人覺得懦弱,無能,想要以此博取同情是毫無意義的。

2、費盡心思捐門檻供千萬人跨,只為安撫心頭的恐懼

柳媽告訴祥林嫂,她嫁過的兩個人都死了,落了一個大罪名(剋夫),將來死後到陰間,都要鋸成兩半,分給自己的兩個男人。

祥林嫂一聽極為恐懼,便聽了柳媽的建議,到土地廟捐一條門檻,當做她的替身,供千人跨,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而這條門檻,竟花了她辛辛苦苦一年的工錢,土地廟不同意她竟還急的流淚,跪下來央求才讓對方勉強答應。

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在成功捐了門檻之後,她神氣舒暢,眼神分外明亮,高興的跟柳媽說我已經捐了門檻。

然而那又如何?

在冬天的祭祖時節,即便她做的更出力,去拿酒杯和筷子時,依然被女主人慌忙大聲喊道,“你放著罷,我來!”

那一刻,她就像是受了炮烙一般縮回了手,臉色瞬間變黑,一下子失了神。

那一刻,或許祥林嫂明白了,自己做再多的贖罪,也無法改變人們的看法,內心的恐懼,無法被安撫,反而被更加的放大。

3、曾經奮力的反抗過,卻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祥林嫂是反抗過的,她婆婆綁她回去,逼迫她嫁給賀老六,賣了八十千給她小叔子娶媳婦,彩禮、辦喜事花了七十千,還賺了十多千。

祥林嫂的反抗還異乎尋常,一路嚎、罵,喉嚨都啞了,三個男人按著她的頭拜天地,還被她找了個機會狠狠的撞在了香案角上,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

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即便是關到新房了,還在不停的罵。

這是何等的剛烈和倔強,她曾經奮力反擊過,但是後來,她忘記了自己的倔強---我們無權指責,也無心指責,只是從中反思罷了---她開始接受別人的設定,接受自己是個剋夫命,認為自己需要贖罪,進而產生了後續的悲劇,從此陷入了對死亡的極度恐懼且對死後被鋸成兩半的說法深信不疑。

由此,她從一開始的模樣周正,手腳壯大,變成了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面如死灰,提著竹籃裝個破碗,拄著一根下面開裂了的柺杖乞討。

以她一開始的勤勞和能幹,踏實和本分,若是能夠在魯鎮一直做下去,怎會淪落至此?

祥林嫂本是個利索人,遭受心理打擊之後整個人變得木訥,記性也變差了,行動也變的遲鈍,才會被驅逐出去,成了乞丐。

若是能夠堅持初衷,忽視掉那些人的眼神和閒言碎語,堅定自己的信念,又怎會被迷信所遮蔽了雙眼,傻到捐掉一年的工錢就落個心裡安慰。

4、對照今日的我們,祥林嫂類也大有人在

祥林嫂並非只活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她也活在今天,活在你我的身邊,甚至此時此刻就在你我的心底。

世間冷暖的事情就不說了,從18年6月甘肅慶陽西峰區19歲女孩李某奕跳樓自殺時,樓下圍觀者大喊“跳啊,快跳啊““跳得好”諸如此類就能可見一斑,但一來世間並非總是天寒地凍,溫暖也隨處可見,二來我們改變不了社會,只能改變自己。

賣慘、聽話、質疑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目光,被環境壓迫到自我否定,甚至到自我毀滅的地步都不去反擊的例子,在如今的社會其實更加容易出現,輿論暴力,就是一個方面。

在郭敬明寫的小說《悲傷逆流成河》裡面,高中女孩易遙染上了並非自身原因所致的疣病,被全校同學和老師戴上有色眼鏡嘲笑和欺凌,最後竟然在學校師生的注視下跳河自盡。

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小說中鋪天蓋地的輿論暴力,和當時諷刺祥林嫂“你怎麼當時就從了呢?”、“倒不如磕死算了”有何二樣?

而這個時候,學生們的說法卻是“和你開個玩笑你就這樣,你也太不適合開玩笑了吧”?

瞅瞅,吃著人血饅頭的人會跟你說對不起嘛?

不會的,他們吃完人連骨頭都不會吐,甚至還呸的一聲說肉太酸。

越是在乎他們的看法,他們就越是兇狠,反抗也許會死的很慘,但是相比最後被他們吃肉喝血而死,倒是寧願反抗而死盡興些。

5、你只有自我、瀟灑、強大,才能活得精彩

王菲倒是個值得學習的案例。

公眾號F小姐MissF在發文中提及,王菲不是一副好看的皮囊,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她是一種現代女性的象徵,也是代表“自我認同”的精神載體,一種生活的可能。

而正是這種瀟灑、強大的個性,讓她始終獨立而灑脫,從不被惡意的、非惡意的攻擊所影響。

有一位網友精闢的概括出了她的性格:“她出新專輯,只是因為她想出。”

一路走來,跟竇唯夢一般的戀愛、結婚、分手,跟小自己十幾歲的謝霆鋒拍拖,分手,跟李亞鵬結婚、離婚,再到如今的和謝霆鋒複合,她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要面對多少流言蜚語,要面對多少冷嘲熱諷,甚至是惡意攻擊?

但是那又如何?50歲的王妃,今日精彩依舊。


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從出生到歸土,每天都是自己的,你怎麼過,跟別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管是愛情,亦或是夢想。

你愛別人,跟別人其實並無關係,對方的反應,只是決定了你們能不能走在一起。

你追求的夢想,也在於你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資源的獲取,又何必在乎別人怎麼說?

在網絡侵入每個角落的今天,我們更加要活出自我,獨立於流言,永遠記住自己的人生不關別人的事,否則的話,就會像祥林嫂那般,即便是死了,也還要被人罵道“為何偏在這時候”。

而那些企圖用語言、蠱惑甚至是欺騙你的人,狠狠的扇一巴掌過去,是最好的選擇,告訴他們,“生來邪魔遭人厭,我命由我不由天!”

祥林嫂: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死了都要被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