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式的抱怨正在毀掉你的生活,請改變思想、馬上行動

她就只是反覆的向人說她悲慘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個人來聽她。但不久,大家也都聽得純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唸佛的老太太們,眼裡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後來全鎮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請自查:你有沒有經常像“祥林嫂”那樣經常向別人訴說自身的不幸?如果有,快點停止你的抱怨!

“祥林嫂”式的抱怨正在毀掉你的生活,請改變思想、馬上行動

陷入困境的祥林嫂

01

“祥林嫂”是魯迅先生筆下最為經典的人物形象,她的不幸遭遇牽動著萬千讀者的心。早寡、被迫改嫁、丈夫累死、兒子被狼吃掉,種種不幸的遭遇壓垮了她,她逢人便述說自己的不幸,一開始大家還表示對她的同情,時間一久,全鎮的人都厭煩她。

“祥林嫂”的遭遇確實很值得同情,鎮上的人全都那麼鐵石心腸嗎?魯迅先生不過寫出了一種社會的常態:人生的苦難一定要獨自承受,別人的同情只是一時的,不斷重複不幸、抱怨人生,只會惹人煩躁,從而讓人生變得越來越糟糕

現實生活中“祥林嫂”式的人不在少數,當然他們的遭遇沒有“祥林嫂”那麼悲慘,但他們就是熱衷於喋喋不休地述說個人遇到的一切不如意的事情。

朋友小麗經常在我朋友說婆婆的壞話,嘮叨、不講衛生、不會帶孩子,天天帶著孩子看電視和玩手機,跟她提意見又不聽,再這樣下去,孩子的人生就要被婆婆毀了。

我讓她自己帶孩子,她又說要工作,不工作養活不了孩子,況且她也有自己的人生,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孩子身上。

我有個男性朋友,是一個初中的老師。他最喜歡就是說學生多麼不愛學習,學校的領導不公平,工資太低了,所有的一切都不值得他努力工作。抱怨了那麼久,他依然沒有想過辭職,只是不斷地向旁人發洩著自身的怨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抱怨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嗎?絕對不可能,甚至過多的抱怨會讓人陷入習得性無助效應之中,整個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

“祥林嫂”式的抱怨正在毀掉你的生活,請改變思想、馬上行動


習得性無助效應是人類中的一個很常見的心理效應,最早由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現,通過狗來做實驗證明這一效應的存在,得到廣泛的認可。

這個實驗的具體過程是這樣的:經過訓練的狗有辦法逃避實驗者加於它的電擊。如果狗以前受到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而且不可控制的電擊,例如如電擊的中斷與否跟狗的行為沒有關係,當狗後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他們也變得無力逃離。更加可怕的是,狗還表現出其他方面性格上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等。

狗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因為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狗在實驗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所處的困境,從而學到了一種無助感。

一個人如果陷入了習得性無助之中,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無論我怎麼努力,都不可能逃離現實的困境,深深的絕望和悲哀促使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再努力掙脫困境,任由個人的生活朝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

經常性的抱怨可能會緩解一時的壓力,帶來的後果卻很嚴重:不但惹人厭煩,還會是自己的人生越來越糟糕。

想要改變這種困境嗎?只有兩個辦法:要麼改變思想,沒有馬上行動。

“祥林嫂”式的抱怨正在毀掉你的生活,請改變思想、馬上行動


02

不停抱怨的人宣洩的是糟糕的情緒,實際上每個人的情緒都可以控制的,只要你學會情緒管理的方法。情緒管理ABC理論就是一種特別簡單而且有效的情緒管理辦法。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理論,A代表發生的事件,B代表大腦對時間的解釋,C是不良情緒和行為後果。A只是引發C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B。舉個簡單的例子:

上文提到的朋友小麗的婆婆不講衛生、帶著孩子看電視是已經發生的事情A。小麗經常抱怨婆婆,是她心裡面認為婆婆是故意跟她對著幹,這是小麗的想法B。正是在這樣的想法下,她經常抱怨婆婆,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差,老公因此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家庭關係越來越不和諧。這就是導致的結果C。

如果小麗換個想法,婆婆年紀大了,長年累積下來的衛生習慣改不了是很正常的。她離鄉背井帶孩子實在太無聊,看看電視只是為了排解寂寞。在這樣的想法下,小麗就會停止她的抱怨,主動體貼婆婆,多獨自帶孩子讓婆婆得到充分的休息,家庭關係自然會更加和諧。

在情緒ABC理論中,A是不變的,B和C是可以變化的。也就是說既定的事實不可以改變,改變的只能是個人的想法,想法改變了,整個人的情緒和行為也會發生改變。

“祥林嫂”式的抱怨正在毀掉你的生活,請改變思想、馬上行動


對待工作也是一樣。如果真的那麼討厭這份工作,大可以換一份新的工作,反正沒有簽下“賣身契”。如果不換這份工作,那麼就說明現在的你只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與其浪費時間在抱怨上,不如轉變思想,好好發掘工作的優點,日子會過得更加愉快。

上文提到的教師朋友為什麼天天抱怨都不辭職?無非是貪圖教師工作的穩定和安逸,既然是這樣,就不要抱怨工資低,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都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換個思維方法,整個人的情緒就會改變,從而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

03

停止抱怨最快速的辦法是改變想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馬上行動改變困境。值得抱怨的人和事都消失了,哪裡還有需要我們抱怨的地方呢?

人生中確實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只要願意去行動,拿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除了死亡,我相信沒什麼困境是掙脫不了的。

很多人在超市裡面購買過褚橙,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小小的橙子背後包含的勵志故事。

“祥林嫂”式的抱怨正在毀掉你的生活,請改變思想、馬上行動


褚時健本來是紅塔山集團的董事長,1991年的時候因為貪汙公款174萬美元被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2002年褚時健被獲准保外就醫,當時的他已經76歲了,一般人都不會想著東山再起,但求安度晚年。他卻種起了滿山的橙子,通過數年的經營,再一次迎來人生的巔峰。

到了2012年,隨著新鮮水果在網上的熱賣逐,一家電商將褚橙擺上了網絡貨架。褚時健憑藉這種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的銷售方式賣出了大量的褚橙,創造了一個銷售上的奇蹟。

七十多歲的老人從監獄出來,一無所有,還可以重新改變自己的人生,比他年輕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在不斷抱怨呢?

2015年,餘秀華因為一首驚世駭俗的詩歌爆紅了,人們才發現這個腦癱的農婦具有如此驚人的才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她說話口齒不清,面部肌肉不時抽搐,行動不便,高二輟學,19歲是被迫嫁給年長12歲的丈夫。

生活給了餘秀華太多的磨難,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成為一個最普通的農婦。在平常的日子裡,幹完了割草、喂兔子等農活後,她都會讀書、協作。她每天會花很多時間去寫作,她的手不靈活,只能用一根手指敲著鍵盤,把詩的一字一句錄進電腦裡。最終,她成為了有名的女詩人。

身體殘疾的餘秀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都沒有放棄自己,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又有什麼資格放棄自己的人生?

“祥林嫂”式的抱怨正在毀掉你的生活,請改變思想、馬上行動


不做任何的事情,只會在旁人面前一個勁地抱怨,除了顯示自己的無能,還會惹來旁人的厭惡,這又有什麼好處呢?

要想改變人生,從此過上更好的生活,馬上停止你的抱怨,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改變困境中去。從現在開始好好努力吧,沒有什麼事情是來不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