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文|魚失憶

《祥林嫂》是一部具有舊社會特色的婚姻倫理作品。1978年在大陸內地,被拍成了影視作品呈現給大眾。

影片無情地揭露了舊社會思想體制荼毒女性的罪惡,片中祥林嫂悽苦的一生,就是那個時代悲哀的縮影。

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祥林嫂》是魯迅先生眾多作品集當中的其中一部。

少時不讀魯迅,是覺得他的作品晦澀難懂,經年,再讀魯迅已被他筆下刻畫人物為之震撼。

魯迅先生懷有一顆仁心,面對舊社會制度給人們帶來的創傷,他想治癒這個制度下被熬壞的人們。為追求更大影響力,他果敢的選擇了棄醫從文,因為他深刻的領會到,醫者治人,而文者治心。

迴歸主題:

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影片開頭講述的是祥林嫂從小被賣到祥林家當童養媳,丈夫死後,在老痞子衛老二的慫恿策劃下,婆婆準備將她賣給山裡獵戶賀老六。

“好女不嫁二夫,失去節操就是大罪”,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薰陶下,祥林嫂聞風連夜出逃。

她躲到地主魯四爺家做幫工後,生活日益見好,正當她滿足於當下踏實的生活時,殊不知,命運的轉盤將大手伸向她的脖子,狠狠地扼住了她的人生。

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01

壓榨:被舊社會體制壓榨的女性生存狀況;再嫁是一場人生豪賭。

片中講述,祥林嫂跑到魯四爺家中做幫工,不久,被衛老二發現告知婆婆,婆婆命人將祥林嫂強行綁到山裡。

這裡不得不提到的是,祥林嫂雖是從小在祥林家長大,可在婆婆眼中,她只是資產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跟物品一樣在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賣掉她可以換大房子,還可以給小兒子娶媳婦,比留在家中使用勞力更能體現價值,所以即便祥林嫂在名分上是她兒媳婦,在權衡利弊之後,婆婆還是無情地把她當成牲口一樣賣掉,榨取她身上那點僅剩的價值。

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祥林嫂被五花大綁抬到了賀老六家中,在拜堂成親之際,害怕罪名加身的祥林嫂以死相抗,一頭撞在案臺上。

不料沒撞死,在賀老六期期艾艾道出悽苦身世之後,祥林嫂又深感同情。她見賀老六為人耿直善良,也知自己無路可退,內心掙扎許久,最後決定賭一把運氣,同意委身。

而也正是祥林嫂的這一次豪賭,為她之後經歷兩任丈夫的深刻罪惡感埋下伏筆。

婚後,男打獵,女織衣,兩人共謀生計。但好景不長,不久,賀老六病逝,唯一的兒子阿毛也被野狼叼走。

賀老六本身就是無田無產的山裡獵戶,買妻的錢大部分是四處借債而來,即便婚後對她不錯,但這些債務也是要祥林嫂共擔的。

魯迅先生說過:墨寫的謊,掩不住血寫的事實。是的,在血寫的現實面前,祥林嫂這個柔弱的女人只能在舊時代的浪潮裡隨波逐流

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02

輕視:舊社會封建思想荼毒下,女性地位卑微如螻蟻;沒有家的女人就是一葉浮萍。

賀老六傷寒復發送命之後,祥林嫂只能將唯一遮風避雨的房子典賣出去抵債。

祥林嫂被一招打回原形,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失去了家的女人成了無根的浮萍。

走投無路之下,祥林嫂再次來到魯四爺家。然而,在魯四爺這種極其講究體制的人眼中,祥林嫂剋死了兩任丈夫,就是個極其晦氣的不祥之人。於是他吩咐家中,供奉祖先,祭祀上的貢品都不准她碰,只可使喚她做粗使的活。

處處遭嫌棄的祥林嫂變得很敏感,罪孽感日趨嚴重,人也逐漸消瘦。

女傭柳媽給她出了個主意,說到寺廟裡捐一條門檻來贖罪,死後靈魂就能得到解脫。祥林嫂為求安心,毫不保留的花掉所有積蓄捐門檻。

捐門檻贖罪,得到眾人的接納,這是支撐她活下去的理由。

“今天我已贖了罪,好似重新投孃胎,從此殺雞宰鵝我能做,我也可以擦蠟臺,今晚擺貢有我份,我也不用再避開。我活著不會再惹人厭,死到陰司也無罪。“

在捐出門檻的這天,她用這一段話唱出了自己的內心。

祥林嫂自認為罪孽已經贖清,可以像其他傭人一樣,得到一視同仁的平等對待。然而在魯四爺一聲,“你這個傷風敗俗的東西,這輩子都休想贖清自己的罪過”中,祥林嫂的精神支架徹底崩塌。

在舊社會女人是沒有人權可言的。因為男人是主要生產力,享有主導權,所以對女人擁有享有絕對的操縱權,因此女人只能作為男人的從屬,苟延殘喘。

舊時,男人尤為看重女人的貞操,而女人們為了依附男人生存,便將貞操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便是舊社會制度男權主義給女人定義的價值。

片中祥林嫂不但出身卑微,且還死了兩任丈夫,這樣的經歷自然是更被輕賤。

當代女作家李銀河說過:為壞人的一些基本權利辯護是人們感情上難以接受的,但是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原則,基本的人權應當涵蓋所有的公民,除非他因為犯罪已經被法律宣判剝奪了公民權。壞人尚可有人權可言,而被舊制毒害的受害者祥林嫂卻毫無人權可言。

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03

冷漠:舊社會環境下,人心的扭曲;哀大莫過於心死。

年夜,祥林嫂被趕出了魯家,在家家歡慶的熱鬧聲中,倒在了魯家門口,影片畫上句點。

從衛老二的冷漠開始,為祥林嫂坎坷的後半生引來一個導火索。

四太太第二次留她,並非真心憐憫,不過是貪圖她有力氣,做事勤快。

當祥林嫂出現力不從心,做事遠不如前利索乾淨時,她的價值大大貶值,加上魯四爺也一直看她不順眼,四太太對她變得越來越冷漠。

那些一開始同情她的傭人們,在聽膩了她的故事之後,一個個將她悲慘的遭遇當成了笑柄。

而魯四爺的冷漠,是壓垮祥林嫂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祥林嫂碰了祭祀品時,爺冷漠無情地將她趕出魯家。是他徹底打碎祥林嫂生活下去的信仰。

這裡,我最想說的是婆婆的冷漠。同樣身為女人,婆婆應該明白再嫁對當時的女人意味著什麼,可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毫不猶豫地將祥林嫂推向火坑。

倘若婆婆能少點貪念,善待她,那麼為人本份的祥林嫂,餘生也許不必經歷如此之大的動盪,倒或許能夠順遂平安一生。

深度解析《祥林嫂》活在舊社會悲慘命運下的女性

結語:終其一生,祥林嫂不幸的遭遇離不開舊社會的封建思想毒害,而祥林嫂若生在當今時代,她的命運便不會如此悽慘坎坷。

首先,當今法律制度是禁止人口買賣的,所以她不會被當成童養媳賣到祥林家。

即使幼時失去雙親也會被親戚率先收養,即便沒有親戚可收養,也會被社會福利機構所扶養長大。她有很多途徑可以得到救助,不會經歷童養媳的婚姻。她依舊享有人權。

其次,她在死了第一任丈夫之後,她有權利選擇再嫁或是不再嫁,更不會在成為寡婦之後,被婆婆二度買賣。

再次,她在二任丈夫賀老六死後,典賣房子還完債務,她有進入社會就業的路徑可走。她可以選擇在A公司工作,也可以在B公司工作,大可不必在一棵樹上吊死,非得在魯四爺家寄人籬下,忍受精神虐待。

最後,長期遭受精神折磨的她,若生在當今社會,可以選擇向心理醫療機構尋求幫助。所以無論如何,手腳勤快的祥林嫂若活在今天,真的要比那個時代好太多了。

感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感謝將中國女性解放出來的智者們,是他們讓當代女性有了人權不再如同牲口一般的被賣買婚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