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破落時糜芳不離不棄,為何反而輝煌時反叛呢?

chunqiuu


一是外戚的身份已經喪失導致地位今不如昔,二是關羽對屬下太為輕慢。再結合史料,甚至有可能糜芳很早就對關羽有了怨恨,或許就是因為糜夫人的原因。稍後詳細分析。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糜夫人的兄長。糜芳與兄長糜竺都是徐州牧陶謙部下,陶謙死後,糜竺、糜芳追隨劉備。建安元年,呂布到徐州投靠劉備,卻乘劉備與袁術爭鬥期間偷襲下邳,劉備逃亡海西縣,妻小被呂布俘獲。這時,糜竺將妹妹(也就是糜夫人)獻給劉備做夫人,又贈送家資和兩千家奴,讓劉備東山再起。從此,糜芳就成為了劉備的內兄,有了外戚身份。後來劉備與曹操結盟,殺呂布。劉備入朝擔任左將軍,曹操表奏糜竺為嬴郡太守、糜芳為彭城相,糜竺、糜芳都不接受官職,堅決跟隨劉備。不久劉備逃離許昌,糜竺糜芳跟隨劉備再次佔據徐州。建安五年,曹操攻打劉備,劉備妻小和關羽被曹操擒獲。糜芳又率領殘部歷盡艱難與劉備會合,輾轉各地,不離不棄。


所以,我們看出,在早期,糜芳跟隨哥哥糜竺,是堅定支持劉備的。甚至在曹操許其高官的情況下也不為所動,堅持追隨劉備。在劉備落魄被追殺,逃竄各地的時候也始終跟隨。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後期的背叛。還是要從妹妹糜夫人開始。

一、糜夫人應該已死或被曹操留在許昌,糜芳外戚身份不再


建安五年,曹操攻打劉備,劉備慘敗,逃亡青州。關羽和劉備妻小被擒,其中應該就包括糜夫人。自此以後,糜夫人在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了。《三國演義》中描繪的關羽千里走單騎,保護甘夫人、糜夫人回到劉備身邊,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正史上只有關羽在斬顏良之後,毅然離開曹操投奔劉備“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所以更大的可能是孤身離開,糜夫人應該已死或者被曹操留在了許昌。曹操因為關羽忠義可以放關羽走,但是要讓他放走劉備妻小,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後來的長坂坡之戰,歷史的記載也僅僅是趙雲保護了甘夫人和劉禪,沒有一個字提到過糜夫人,《三國演義》的糜夫人投井而死純屬虛構。不管怎麼說,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糜夫人不在了,那糜芳也就喪失了外戚身份,地位或許有所下降。原本指望靠著劉備發達,自己可以靠著外戚身份獲得的地位沒有了,難免有些心灰意冷。

二、劉備又有了新的正妻,而劉禪又非糜夫人所生


建安十九年,劉備入蜀,娶吳懿之妹為正妻(後來劉備稱帝后成為皇后),並又娶了其他一些女人生下劉永、劉理。而劉備在入蜀之前僅有的還活著的兒子劉禪也是甘夫人所生。糜夫人不管是否生育子女(劉備此前有很多子女先後被呂布、曹操等人擒獲過),都已經是過去式了。那作為一個已經不在的夫人的哥哥,糜芳肯定不能獲得早期那樣的器重。

三、關羽對糜芳的輕慢讓他憤怒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論官職,糜芳當時是南郡太守;關羽是前將軍領襄陽太守(遙領),假節鉞,總攬荊州事務。而劉備集團在荊州最重要的據點就是南郡。所以因為關羽在上頭,讓糜芳這個本來應該是南郡一把手的太守反而一直被關羽差遣,心中自然不服。加上關羽對部下素來輕慢,也就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最終投降東吳。

四、因為糜夫人,糜芳與關羽的矛盾或許由來已久

前文已經說過,糜夫人並不是如《三國演義》描寫的那般在當陽之戰投井而死,而是應該在曹操攻打徐州俘虜劉備家小和關羽之後再也沒有回到劉備身邊,並沒有關羽保皇嫂的事。糜夫人或許已死,或許從此被扣押在許昌,或許被曹操或者某個將領霸佔。而關羽回到劉備身邊了。這種結局,糜芳會不會很有意見?他會不會將糜夫人的不幸,進而導致自己前途的落差遷怒到關羽頭上?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但絕非不可能。


伊耆角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多。

第一,糜芳沒有抵抗東吳的實力。

關羽攻打曹魏時,糜芳主要是負責糧草供應,沒有什麼兵力。

本來糧草供應的後勤任務就很艱鉅,關羽又讓糜芳固守南郡,保證荊州地界的安全。

在陸遜殺過來的時候,糜芳手上只有幾千老弱殘兵,根本無法對抗。

陸遜佔領了南郡西邊的秭歸夷道,切斷了四川援軍的道路。

駐守公安的傅士仁也被呂蒙成功說服,獻城投降。糜芳困守孤城,四面楚歌,內無士兵,外無增援,這還怎麼守?



第二,糜芳也沒有作戰的指揮能力。

糜芳並沒有領軍打仗的記錄。

在劉備麾下,糜芳主要從事外交工作和行政工作。

可見,糜芳的工作相當於今天的行政崗位文官,對於打仗根本就是外行人。

如果襲擊的是少數民族小股部隊或者匪盜,糜芳也許還能應付。

但糜芳絕對不是陸遜呂蒙的對手。



第三,糜芳家族地位的降低。

本來糜芳仗著自己在當地的勢力,加上妹子還是劉備的老婆,一度備受重用。

糜芳糜竺兩兄弟,一直是劉備信任的心腹。

但自從赤壁之戰以後,劉備麾下猛將如雲,加上地盤變成了荊州和四川,原本的地頭蛇糜家已經失去利用價值。

據史料記載,劉備在入蜀過後,麾下的文武官員,都得到了封賞。而作為元老派的糜竺,也就是糜芳的兄長,官拜安漢將軍,地位尚在諸葛亮之上,為群臣之最……表面上看,糜竺在蜀漢飛黃騰達,顯貴到了極致。然而事實上,不管是《三國志》,還是《後漢書》,在此後都幾乎沒有了糜竺的記載。由此可以判定,糜家在入蜀過後,基本上被閒置架空,表面上地位崇高,實際上毫無實權……



糜竺尚且如此,何談糜芳。

糜芳雖然是名義上的太守,其實不過是關羽麾下的小角色而已,不被重視。

以上種種,決定了糜芳在選擇戰死還是投降時,最終投降東吳。


薩沙


每每一談起叛徒,大家都會咬牙切齒,痛恨不已,可是有一位降者,大家雖很意外他的反叛,卻對他充滿了深深的同情。

這個人就是靡芳,三國時期蜀漢劉備的小舅子靡芳,在劉備一無所有時,跟著哥哥傾盡所有,默默支持著劉備的夢想,結果卻在蜀國狀況輝煌時,背漢降吳!

品讀過三國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美髯公”關雲長不僅大刀耍的好,武力超群,情深意重,其脾氣也是一等一的孤高傲岸,眼睛裡面除了劉玄德,空無他人!

靡芳先輩世代經商,財豐物厚,在陶謙死後,跟著哥哥傾其所有,擁立劉備,曹操許其官,亦不為所動,可謂是死心塌地追隨劉備,但世代經商的他們並無大將軍稟賦,也只是個普通尋常人家。而被分到本身“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關羽手下,可想而知,其所受積怨與委屈。

且已成膠著狀態的襄樊之戰中,關羽嚴令糜芳、傅士仁督辦糧草,而常年戰亂導致地狹物乏的南郡太守糜芳不能完成軍令,可關羽卻不予理解,蠻橫的放出“還當治之”。

這只是致命的一個導火索,先前如此這般的事情肯定不乏有之,而靡芳跟諸葛孔明在劉備心目中的位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遇見委屈的事情,肯定也是把關羽放在前面。

故當看見將軍傅士仁投降,作為南郡太守的糜芳由於曾經滿滿的怨氣和委屈,再加上現實不可逆轉的殘局,沒選擇據城抗敵,而是投降。這也是迫不得已的萬般無奈之舉!


流光皎潔L


我是愛吃炸醬麵的獨愛炸醬麵,我來回答

糜芳之所以在劉備輝煌之時背叛蜀漢投降東吳原因眾多,本人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糜芳嫁給了劉備的妹妹糜夫人,在劉備不敵曹操時敗走丟了妻兒,糜夫人為保住阿斗,捨生取義跳進了井裡。糜夫人死後,糜家人就此失寵也沒怎麼得到重用。


糜芳,糜竺兩兄弟在早期一直是劉備的錢袋子。他們二人早在徐州就跟隨劉備,他的大哥糜竺也是劉備的謀臣,劉備在站穩腳跟後也在有意識的削弱糜芳,糜竺兩兄弟。

另外還有其他幾方面原因:

一,就是關羽的輕慢。關羽是個有本領的人,但是有本領的人一般都很自傲,看不起別人,覺得自己天下第一。關羽對諸葛亮都不甚服氣,何況是已經有些失勢的糜芳了。

二,是怕受到處罰。 關羽在北伐襄樊的時候,曾讓靡芳和傅士仁在後方籌集糧草。要知道,那年月,大家都吃不飽肚子,災害連年,又天天打仗。軍糧湊集任務完不成,是很正常的。不過,關羽的要求很嚴格,對靡芳和傅士仁下了狠話,說要是完不成任務,回來後會收拾他們。兩人害怕受處罰,因此才投奔了東吳。

三,是陷窮途末路。 因為呂蒙已經大軍壓境,傅士仁也投降。前線的關羽,也來不及回來救援。就算是救援,估計也不會對靡芳有好臉色。靡芳一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因此乾脆投降了。

因為以上幾個原因,糜芳在被圍之後無奈之下只能背叛劉備投降東吳了。


獨愛炸醬麵


糜芳出賣了關羽,降了東吳,在其去往江東時,處處受到了排擠與言語羞辱,那他為何要選擇了背叛了,其此當時的荊州形式又是如何的了?

  • 當是的關羽在攻打樊城之前早以抽調荊州一帶的糧草去往漢中支援劉備了,城中的糧草只夠日常所需,在關羽誤解劉備戰略意圖後,委派糜芳擔任的是糧草供給,攻打樊城需要大量糧草,在這之前“水淹七軍”俘虜的曹操士兵也好幾萬人馬也要吃糧食,在這種情況下委派任務,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在攻打樊城前,關羽為了能早日拿下樊城,不顧糜芳等人的勸住,執意抽調荊州的所有兵力圍功樊城,剩下駐守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這時的關羽早被勝利衝昏了頭了,也太相信自己的勢力與那還未成熟的烽火臺情報系統,沒有做好後續的備案,導致荊州落入陸遜,呂蒙之手),兵力被調去打樊城了,南郡與一座空城沒什麼兩樣,一旦有人來功打,那就是唾手可得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在次委派糜芳鎮守南郡,換了誰都守不下,

  • 就此東吳呂蒙,陸遜抓住機會趁荊州空虛,在大霧的掩護下白衣渡江搞掉了烽火臺,順勢陸遜佔領夷道,對呂蒙攻打南郡形成了夾擊之勢,呂蒙來犯,南郡的糜芳又做何選擇了,在呂蒙的招降下,權衡利弊後棄城投降了,

在劉備潦草的時候糜家對劉備是無比的扶持,在攻下西川成就三分天下後最輝煌的時候,為何選擇了反派,那其實也不怪糜芳,要知道前者三象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說戰死沙場,名垂青史但糜芳選擇了苟且,其後在吳也不好過,最終猶豫而亡


魅影醉凡塵


一、麋竺、糜芳是劉備集團有限公司最大的投資人,又是供應錢糧、又是供應夫人(糜竺妹妹嫁劉備為妻,史稱糜夫人),對劉備集團貢獻甚多,劉備對兩位舅子回報甚豐。



麋竺,東海郡朐縣人,前輩世代經商,家中有奴僕萬人,財產巨億。他是個極有投資天賦的“經濟專家"。後徐州牧陶謙徵召他為別駕從事,陶謙死後,糜竺奉陶謙遺命,前往小沛迎請劉備。建安元年,呂布乘劉備出兵戰袁術之機,襲佔下邳,俘獲劉備妻兒。劉備轉軍到廣陵海西縣,糜竺獻妹妹給劉備做夫人,並獻上奴僕二千多人,以及許多金銀錢財作軍需,劉備憑藉這筆財富得以重新振作。曹操薦麋竺為贏郡太守、麋芳為彭城國相,相當禮遇,但兄弟倆隨劉備鞍前馬後一效勞……益州平定後,糜竺為安漢將軍,職位在軍師將軍之上,但麋竺雍容華貴、敦厚文雅,但無才幹謀略,劉備敬他為上賓,但沒讓人統兵,賞賜豐厚,寵信無人可及。

糜芳叛迎孫權,關羽因此兵敗身亡,糜竺反綁雙手向劉備請罪,劉備仍好言勸慰,待之如前。後糜竺因羞愧與氣惱一年後謝世。

劉備知人善任,糜竺才幹謀略不行,自然不能重用,但待遇優厚。這裡並不沒有什麼陰謀論,也沒有宮廷劇的情節,他們兄弟既非帥才、又非相才,只能禮遇之,既把他高高地供起。非常時期,用錯人會給國家造成很大的損失,如此而已。蜀漢的銀樣蠟槍頭的許靖也是照此料理的。

二、麋芳投降孫權、呂蒙,實屬無耐之舉。

當時,呂蒙已白衣渡江,守將士仁屯公安已投降,作為太守的糜芳反抗到底也是死路一條。為什麼,東吳已將關公管轄的部分荊州圍得像鐵桶一般!關公在前線,先勝後敗,先是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後被徐晃踏寨而來,一舉打敗,關羽已回不了荊州老家啦,奢談救老巢?而且據說關羽不知南郡被圍,仍在逼南郡押送軍糧,糜芳無路可走。



三、地方豪強地主的脅迫。

公元215年,劉備率主力奪下益州,孫權見劉備後方空虛,率部奪荊南四郡。長沙、桂陽望風而降,零陵太守郝普初時堅守,後中呂蒙之計,被騙投降。豪強地主好多不是你皇帝的孝子賢孫,張三做皇帝、李四登基,他們處事的出發點是自己以及家族的最高利益。蜀國的譙周勸劉禪投降就是明證。

四、麋芳和關羽共事,私交不良。

如南郡太守換成張飛,他寧死也不會降,只會找呂蒙拼命。



麇芳不是孔明,庸才加土財主一枚,只不過投資正確了,才能飛黃騰達。自身沒什麼本事可呈,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孔明、馬超這等人才也要謙讓禮遇關羽一下。麋芳遇到關羽這等眼睛快放到天花板上的頂頭上司,私交怎麼有得“良",既然平日多有摩擦,什麼冷嘲熱諷、什麼訓如孫子,口水、軍棍都領教過的麋芳,怎麼會為關羽拼命呢?


蒼茫大地顧煒斌


糜芳和糜竺是蜀漢集團的元老級人物,雖然他們能力一般,也沒有什麼高光表現,但沒有他們最初提供的財富和人力資源,劉備也很難走到最後。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可貴。曾經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是糜氏兄弟主動找到了劉備,送給他二千家僕,還有大量的金銀糧草。


為了跟劉備拉關係,二人還把妹妹嫁給了劉備,這就是糜夫人。 劉備也沒有虧待糜氏兄弟,得到益州後,他封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比諸葛亮高。封糜芳為南郡太守,隸屬關羽帳下。 可糜芳與關羽,卻互相看不順眼,是一對冤家。關羽看不起士大夫,也看不上糜芳這種土豪。而糜芳對於關羽這個領導,也是頗有怨言。

最終,雙方在樊城之戰時,爆發出激烈的矛盾。糜芳因為糧草供給不力,被關羽斥責。關羽還說,等到回到荊州,一定要好好收拾他。 關羽當時被劉備賦予了“假節鉞”的特權,也就是說,在荊州,關羽可以代劉備下達任何命令,這當然就包括處死糜芳。



看到關羽跟自己撕破臉皮,糜芳惶惶不安,終於在呂蒙白衣渡江後,深知自己無力抵抗的糜芳,乾脆選擇不戰而降,投靠了孫吳。

糜芳寧肯身背叛徒的罵名,也要跟關羽魚死網破。可見這一對上下級關係,已經壞到了何種地步。


深夜聊齋


在關羽失荊州的過程中,有兩個人的背叛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一個是士仁(演義中的傅士仁),另一個是糜芳。很多人對士仁的背叛並不感到意外,但糜芳作為劉備的小舅子,前途無限,他竟然會選擇在蜀漢巔峰時期背叛,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但實際上,就當時來說,兩個人的背叛都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在215年時,趁劉備剛剛取下益州立足未穩,吳將呂蒙奇襲荊南四郡。長沙、桂陽兩郡望風而降,零陵太守郝普初時堅守,卻中呂蒙之計,被騙投降,霎時間四郡已失其三。

劉備聞訊率軍匆匆趕到荊州,合兵關羽,與吳軍展開對峙,雙方大戰一觸即發。但就在這時,曹操佔領了漢中,劉備恐怕益州有失,不得不與孫權簽訂湘水之盟,分荊州的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

事情雖然暫時得到解決,吳蜀表面恢復同盟,但我認為劉備的心裡還是有陰影的,尤其是三郡都是投降,而不是被攻取的。所以《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

恐怕是為了防備東吳再次偷襲,劉備在這兩個重要的崗位,都安排了自己最親信的人。糜芳自不必說,是劉備的小舅子,從徐州開始一直到赤壁之戰,這段最艱難的日子裡始終是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至於(傅)士人雖然在三國曆史上名不見經傳,但是在楊戲的蜀漢輔臣贊中,陳壽補充道:

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三國廣陽郡即是原燕國,屬幽州,治所(同時也是幽州的治所)在薊縣(今北京),而劉備的老家是幽州涿郡涿(今河北涿州市),也就是說(傅)士人是劉備的老鄉,從北方開始就一直追隨劉備。

但是劉備根基在三國中最淺的問題,在他勢力迅速膨脹後也表現了出來,為了拿下益州,手中可信任的嫡系名將如張飛、趙雲、陳到等都被調往了益州,只剩下關羽獨守荊州。因此糜芳、(傅)士人這兩個之前表現平平的將領也得到了重用。

可是這也導致了兩個問題,首先關羽性格“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所以從底層開始依靠自己能力成為名相的他,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看不起糜芳、(傅)士人兩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傢伙。結果現在這個兩人又到了關羽手下,能力有限辦事就多錯,辦事多錯,關羽就更看不起他們,因此史上稱這兩人“素皆嫌羽(自)輕己”。

其次,劉備在奪得荊州,還沒有來得及培植自己力量時就不得不馬上參與益州爭奪,並大量調走親自己的益州士人,結果留下來的都是些什麼人可想而知。恰恰這些人大多都是江南大族,在荊州根深蒂固,又和東吳不清不楚。能力平平的糜、傅二人,很可能實際已經被他們架空。

比如當時荊州有一位人物就非常有意思,那就是潘濬。在《三國志·潘濬傳》中裴松之援引《江表傳》寫道:

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

但恰恰就是這位忠心的潘濬,在孫權得到荊州後,馬上被任命為了“輔軍中郎將,授以兵”,並在夷陵之戰前夕主動請纓率兵五千斬殺響應劉備的武陵部從事樊伷。

所以這個潘濬是劉備的忠臣,還是孫權的忠臣,一目瞭然,真是即當了什麼,又立了什麼。所以楊戲在他的蜀漢輔臣贊中嘲諷道:

古之奔臣,禮有來偪,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贊糜芳、士仁、郝普、潘濬 

陳壽則在之後補充道:

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遂入吳。

而至於糜、傅二人的投降過程,史書上的記載也很有意思。在《吳錄》中是這樣說的:

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至於傅士仁,《吳書》中稱是虞翻親自城門下,以書信曉以大義,看得他痛哭流涕而降。但後面卻說虞翻讓呂蒙帶上傅士仁一起前往南郡,然後糜芳看到傅士仁投降了,他也就投降了。這有點自相矛盾啊。

《三國志》中《吳主傳》是這樣記載: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關羽傳》中是:

閏月,權徵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

總結來說說,史書其實記載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孫權的暗中引誘,兩人主動投降;第二種是,吳軍兵臨城下後,兩人被動投降。

我個人分析來看,兩種應該綜合起來,孫權的確可能利用關羽和兩人之間的矛盾,利用荊州內應進行離間,同時兩人當時應該是猶豫不決的態度,畢竟兩人的後臺是劉備,關羽還是不會罰的太重,至少相對於背叛是不划算的。所以呂蒙白衣渡江逼了他們一下,再在荊州豪族的作用下,傅士仁最先投降了。而糜芳本來是準備堅守的,結果在看到傅士仁也投降了,成為了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即使這樣,我認為糜竺投降的理由也還是不充分的。畢竟三國時期相對個人,更重視家族利益,糜芳在之前更危急時都沒有背叛劉備,說明他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貪生怕死之人。所以他的投降可能還有一個內因。

說起來糜家,在蜀漢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糜氏是劉備的夫人,糜竺拜安漢將軍為群臣之首,糜芳也是南郡太守,手握兵權。正常情況下,他應該是英勇就義,保全家族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投降東吳。

那麼唯一的可能還是出在他們的家族上。糜家作為劉備的天使投資人,是蜀漢集團最大的股東,但是當劉備兼得荊州、益州之後,地位其實是非常微妙的。

首先是糜夫人,歷史上只寫了糜竺“進妹於先主為夫人”,之後便再無記載,更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即使是《三國志·趙雲傳》中也只提到了: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並無糜夫人,這是很不尋常的。所以《三國演義》中直接安排糜夫人在長坂坡英勇就義了。

可在民間傳說中,甘夫人和糜夫人兩人卻是不和,甘夫人更是下毒導致了糜夫人不孕。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但卻神奇的給了歷史一種解釋,至少在沒有更多史料的情況下,竟然找不到破綻。

如果以這個角度思考,糜夫人在和甘夫人的爭寵中失敗,並沒有留下子嗣,而阿斗成為劉備的繼承人,甘夫人母憑子貴。那麼等到將來劉備駕崩,阿斗繼位,會允許糜家繼續強盛下去嗎?恐怕滅頂之災是更可能的。

而現在表面上看,糜竺雖為群臣之首,但實際上有名無實,《三國志·糜竺傳》有這麼一句話:

是以待之以上賓之禮,未嘗有所統御。然賞賜優寵,無與為比。

但君主待你如賓客,而非是重臣,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許靖就是這樣的待遇。可能正是如此導致了糜芳的憂懼,而新生二心,恰恰自己的上司關羽又看不起自己,沒有好好的安撫,最終導致了孫權有機可乘。

雖然這只是陰謀論,個人推測,但我認為恐怕只有這內部動機,才使得歷史上記載的外部原因,才能合理的解釋,糜芳為何會選擇投降。


潘不安講究史


每每一談起叛徒,大家都會咬牙切齒,痛恨不已,可是有一位降者,大家雖很意外他的反叛,卻對他充滿了深深的同情這個人就是靡芳,三國時期蜀漢劉備的小舅子靡芳,在劉備一無所有時,跟著哥哥傾盡所有,默默支持著劉備的夢想,結果卻在蜀國狀況輝煌時,背漢降吳!品讀過三國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美髯公”關雲長不僅大刀耍的好,武力超群,情深意重,其脾氣也是一等一的孤高傲岸,眼睛裡面除了劉玄德,空無他人!靡芳先輩世代經商,財豐物厚,在陶謙死後,跟著哥哥傾其所有,擁立劉備,曹操許其官,亦不為所動,可謂是死心塌地追隨劉備,但世代經商的他們並無大將軍稟賦,也只是個普通尋常人家。而被分到本身“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關羽手下,可想而知,其所受積怨與委屈。且已成膠著狀態的襄樊之戰中,關羽嚴令糜芳、傅士仁督辦糧草,而常年戰亂導致地狹物乏的南郡太守糜芳不能完成軍令,可關羽卻不予理解,蠻橫的放出“還當治之”。這只是致命的一個導火索,先前如此這般的事情肯定不乏有之,而靡芳跟諸葛孔明在劉備心目中的位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遇見委屈的事情,肯定也是把關羽放在前面。故當看見將軍傅士仁投降,作為南郡太守的糜芳由於曾經滿滿的怨氣和委屈,再加上現實不可逆轉的殘局,沒選擇據城抗敵,而是投降。這也是迫不得已的萬般無奈之


帶你觀看歷史


我個人認為他的反叛是關羽高壓的結果,羽在備的心目中要比糜芳的位置高。芳返劉營後就說明了問題,而羽對芳的一切舉動導致芳的叛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