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在”破舊立新“吶喊中倒下,高浮雕圖案,美得極致唐家村惜字塔


惜字爐起源於敬惜字紙的古老民俗,體現了民間對文字的敬重。一般認為敬惜字紙的民俗始於唐代,至明清更盛。到了民國後期重文敬字的人逐漸少了,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就基本消失了,惜字爐也就不受關注了。 很多古建築物在那場”破舊立新“的吶喊聲中咔嚓倒下,但這座古塔卻幸運地沒被肢解,仍然屹立在唐家村裡。該塔位於村的北面,高約6.15米,通體青石結構。或許它仍然感到責任重大,然而事實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關注。

與所有的惜字爐一樣,是舊時人們用於燒燬書本或有文字的紙張的地方。新田縣梘頭鎮唐家村內這座惜字爐已經很老,建於光緒八年,接近140歲。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不再為燒燬書本、文字、紙張的地方了。

惜字爐用全花崗岩石築砌,塔身為四層六面,二至四層為主體。一層塔基的須彌座也有三層,每個角雕刻有獅頭用以裝飾。

二層為惜字爐的火口,火口面對西北方,火口上方刻有“文章入化”字樣,火口下方一高浮雕跳躍的鯉魚。

三、四層每面均有高浮雕的各種圖案,各式各樣的石雕有人物,正面是一幅 ”天下三星“的 精美浮雕。

塔身飛簷翹角,塔尖為葫蘆寶頂飾一活動小獅,能隨風轉動。

該塔還刻有“清光緒八年”建造字樣及捐款人姓名。唐家惜字塔無論是塔身體量、建築風格、雕刻藝術,還是建塔敘事文筆等都可稱精品力作,全省甚至全國都少見。

古塔的遠處是單調、千篇一律新建築。傍邊蜿蜒石板古道一直向遠處伸延,曾幾何時它是連接村落之間的”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