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剩女」,是這個時代新造出來的一個詞。

意指到了適婚年齡卻遲遲不結婚的女人。

一個「剩」字,彰顯了居高臨下的態度。

沒結婚的,是「被挑剩下的」殘次品

結婚了的,則是被「被選中的」的勝利者

婚否,直接與成敗掛鉤。

這樣的價值觀念,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或者可以更明確地說,是一種「糟粕」。

深深紮根在中國家庭的方方面面。

頗為諷刺的是。

作為當事人的我們自己,都還沒好好談論過這個話題,美國 PBS 電視臺卻播出了一支相關紀錄片——

《剩女》

Leftover Women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在「剩女有罪」的價值觀下。

本片中有極為荒誕的一幕:

一個初中畢業在家務農帶娃的農村婦女,自覺比在北京港資律所上班的大學畢業生更為優越。

就因為她結婚生子了,而對方依然單身。

這不是段子,不是編排,而是真實發生在中國家庭中的一幕現實。

邱華梅(Qiu Hua Mei)34 歲。

單身,未婚。

出生于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的某個小山村裡。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她家裡有五個姐妹

一般情況下,像這種有多個女兒的農村家庭,都是父母想生男孩,一直沒如願。

好在,邱華梅爭氣。

一路考到北京某政法大學,畢業後在一家港資企業做律師。

比村裡大多數人家的兒子都有出息。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可如今 34 歲沒結婚,華梅從全家人的驕傲,很快變成了負擔。

一回到家,成堆的人圍著她催婚。

父親說:

咱當初那麼沒錢,就算賣血,也要供你上學。

誰知道今天是這副樣子。

別人問起來,我都沒法說。

母親說:

我愁得睡不著,你結婚了我才能放心。

所有人都結婚,你怎麼能不結婚不生娃呢。

外甥跑著喊她:

光棍姨。

姐姐放出致命轟炸: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不結婚的人就該判刑!

你索性別回來了,鄰居也就不會說閒話了。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讀書讀傻了」「不正常」「太自私」,所有的指責都一股腦湧上來。

起初,華梅能梗著脖子反駁。

可說著說著還是哭了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對父母的愧疚,被圍攻的委屈,不被理解的痛苦。

聚集成她的自我攻擊

她哭著喊「養孩子有屁幸福!養了我這樣的女兒,你們還開心嗎?這樣的話,我寧可不生!」

她氣得直髮抖。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華梅也試圖妥協,去完成父母的「心願」。

她諮詢了某婚戀平臺。

化了妝,穿了裙子,接受線下紅娘的「會診」。

紅娘問她,對另一半有啥要求?

華梅只提了兩點:

良好的教育,尊重女性。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尊重女性具體是指,兩人能夠共同承擔家務,且尊重她不想生孩子的意願。

紅娘聽完,就笑了。

送她十二個字——

不是美女,年紀太大,自欺欺人。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砰砰砰!

外貌攻擊,年齡攻擊,性格攻擊。

三發子彈打得華梅瞬間蒙圈。

她反駁「我 34 歲,就在很好的年紀啊。」

但立馬被紅娘那有點輕蔑的一聲「哦?」蓋過去了。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在中國相親市場裡,這是一個年過 30 的女性大概率會遭遇到的情景。

被審視,被度量,被貶低。

無論受過多好的教育,人品多麼端正,性格多麼平易。

都最終會被「年齡,外貌,生孩子」這三把大尺卡得死死的。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華梅開始頻繁相親。

遇到山東老鄉。

對方遵循男性主導家庭的傳統,

不能接受女方比自己強太多

雖然措辭百般委婉,不想顯露太多真實想法,但最後還是承認了一句:

「山東男人或多或少還是有點大男子主義,只是程度問題。」

遇到北京本地男生。

對方說,和外地女孩交往,壓力還是比較大(一定程度上來自家庭要求)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去北京的公園逛。

到處擠滿了舉著自家兒女擇偶條件的大爺大媽們。

場面荒誕而好笑。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華梅上前交流了幾句,大媽連連擺手:

「學法律的女孩厲害,娶到家裡就完蛋了,鬧出點矛盾都得搬出國法,不敢要不敢要。」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甚至在華梅想進一步問對方兒子的職業時,大媽直接拒絕回答。

「你放過我吧,不合適,別聊了。」

這讓華梅非常沮喪:

她一個堅強自律勤奮上進的女人,在相親市場裡卻一文不值。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剩女》這部紀錄片,還有另外兩個主人公。

北京女孩徐敏(Xu Min)。

28 歲,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國企工作。

家裡給買好了房子和車子,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她結婚。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她之前也「處」過很多個對象。

甚至參加公園裡的百人相親大會。

類似於《非常勿擾》那種,站到臺上與男嘉賓互選。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可最終沒一個成的。

她自述:

是因為母親不同意

父母的意見佔到了決定性的百分之八九十。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第三個女性順利進入了婚姻。

蔡琪(Cai Qi),36 歲,北京某大學助理教授。

她在一年內,就完成了「找到男友,結婚,生娃,換定居城市」一系列重大操作。

男方比她年紀小很多,兩人的出生環境也差異很大。

但還是走到了一起。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婚禮準備時,她的媽媽在一旁說:

「還是應該走常人走過的路。」

一如絕大多數催婚的父母,給不出讓孩子必須結婚的具體理由,只會搪塞:

「別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我們也都是這麼過來的。」

在一場女性主義的觀影討論會上,蔡琪強調女人也應當承擔跟男人一樣的責任。

需要自我建立良好的社會培養和經濟支撐;

而不能一味喊著獨立自主,一邊又只想著讓男人買車買房。

她也曾思考過,自己最後選擇結婚是不是一種妥協。

底下觀眾更是尖銳提問:

「為什麼你言語之中,會透露出一種結婚就是成功的意味呢?」

而她給出的答案是:

沒結婚之前

我的生活很有趣

婚後的生活沒那麼有趣了

甚至無聊

但是更幸福了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她所言的「幸福感」,來自於一種基於世俗價值觀的穩定和安寧。

無需持續戰鬥,也能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這算是妥協嗎?

或許是吧。

但她也並沒有違背自己的內心,而是在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之後,作出的最為平衡的決定。

長期的反抗確實是磨人的。

邱華梅對自己這麼多年來對於「剩女」標籤的掙扎,進行過一個比喻——

就像在大海里溺水了的感覺

四面八方忽然就湧上來

我覺得我隨時可能會掉下去淹死

心底裡很恐怖

從這個海平面裡逃出來是一回事

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逃到陸地上

逃到岸邊

我還是要奮力地奔跑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一味的反抗是缺乏安全感的,你得找到自己的「陸地」,而不是在海水中浮浮沉沉。

步入婚姻,是一種「上岸」的方式,就像蔡琪那樣。

在尊重個體意願的前提下,接受一種世俗且常規的幸福模式。

邱華梅選擇了更為出乎意料的另一種方式——

在如此「高齡」,前往法國留學

接著學習和鍛鍊,並遇到了一個令她感到快樂的德國男人。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本片拍攝於 2015-2017 年。

如今的她已經定居德國。

結了婚,並打算創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邱華梅不是一個擁有徹底反叛精神的人。

深深被中國的孝文化所牽絆,為「婚姻為上」的價值標尺所影響。

但她身上有一點是令人動容的:

一種熱切的勁兒。

那種對自由和美好事物的敏感,讓她能夠察覺到這個環境會令她「死去」。

不是身體上的消亡,而是個體尊嚴被徹底抹殺。

她曾說,社會對女性婚姻的約束就像「舊社會的裹小腳」。

鞋子就限定那麼小,有些姑娘腳小些,可能正好合適;

「可我偏偏腳很大,有著更多的理想和期待,這鞋子我穿進去會疼。我不想穿進去。」

這部紀錄片,包括這篇文章,並不是在反對婚姻。

既沒有提倡結婚,也沒有提倡不結婚。

而是在說,你結不結婚都可以,他人都應當尊重。

對自我人生道路的自由選擇,無關男女,也並非性別對立。

只是就目前大環境而言,女性會因年齡的限制遭受更多壓力。

但事實上,男性也絕不應當被逼迫著必須成家立業,非得當「頂樑柱」。

婚姻,繁衍,都是人生的一種路徑。

不是唯一,也非必然。

既不是責任,更不是義務。

這世界上道路千萬條,又怎麼能只規定一種尺碼的鞋子呢?

或許,中國的年輕人們在面對婚姻問題時都還是少了一份野心:

是啊,我就要這樣,為什麼不可以?

「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