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故事、典故演義》

這是一個系列原創故事集,作者所寫故事,都是根據每篇詩詞裡所表述的故事及詩詞中所引用的典故加以演義杜撰。

可以讓諸位雅君:在大致瞭解一首首詩詞故事及典故的出處後,還能聽到一段段小故事。願共與歲月佐酒遣懷,也不失為一種小興致。

感興趣的同好君子,可關注、指正、並樂。

第一篇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是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首詞是李煜被擄降宋以後,在失去自由的幽禁日子裡所寫。表達的是一種亡國之恨。上片回憶自己的家園和逝去的奢靡生活,以表示自己當初只顧沉湎酒色,從未認真治理國家,沒有經歷過戰爭;下片寫自己成為俘虜後的淒涼生活,與被擄過後的憔悴,以及回憶被俘時那種:“垂淚對宮娥”的悽慘情景,詞中刻畫了一個懦弱無能,沉湎於歌舞昇平的亡國之君的心情。表達了一種追悔莫及的哀痛。

詞中用到一個典故叫“沈腰潘鬢”。

“沈腰潘鬢”是什麼意思呢?

沈約,是南北朝時期詩人沈約,有一次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後來人們就用“沈腰”作為人消瘦的代詞。

“潘鬢”這裡的“潘”就是人們常說的潘安,也叫“潘岳”。他是晉朝詩人。在他寫的一篇《秋興賦》中說自己鬢髮已經斑白了……。後人就用“潘鬢”來表示人漸衰老的意思。

1.《四綠星歸位》

第一章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這時候他不想寫詩填詞,哪兒哪兒也提不起他的興趣來,几案邊各色顏料也沒有暈染出她的那一抹嬌羞來,這已經都有三四十張紙了吧……

算了吧,去你的筆吧……

隨著一道閃電投擲出去的筆,從牆上彈到了牆角,牆面和地板留下大大小小的墨點。

他把自己往這張大床上一拋,不由得恨恨的想起了三日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