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有品味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故事。張小姐,生長在城裡工作,在城裡。但在日新月異的現在社會,讓她感到了莫名的壓抑。總覺得別人看她的眼光和周小姐的不一樣。都說周小姐有氣派,不說別的,就一隻名牌挎包就值兩三萬。身上一挎就是有氣派。於是她暗下節衣縮食的也買了一隻。在擠公交車回來的路上,遇到了同一部門的小姐妹,就迫不及待的把包遞給她看。可小姐妹連聲說道包是名牌,可背這種包的人都有私家車,而且是名車才配擠公交車是會被人笑話的。張小姐,傻了。他真的沒有留心這些,難道還要去買名車嗎?那與名車相匹配的又是什麼呢?高檔別墅、名貴珠寶與服飾?她不敢往下想,就這樣名牌包沒有幫到他抬高身價,卻讓他陷入了尷尬。

怎樣才是有品味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了,美國策劃的一次社會調查。他們讓一位世界上享譽盛名的小提琴家在一個地下道口作街頭演奏。他迎著凜冽的寒風,連續演出了45分鐘,可是,在成千上萬的人流中,只有七個人真正駐足聆聽,給了他32美元。但沒有人知道他是一位大師。而且演奏的音樂全都是音樂史上難度最大的曲目。沒有人知道他那一把小提琴就價值350萬美元。也沒有人知道前幾天他在波士頓歌劇院演奏,門票都上百美元,而且一票難求座無虛席。可是這樣頂級的音樂奢侈品送到眼前,卻遭遇了冷遇。

怎樣才是有品味的生活


這兩個故事一陣一發很耐人尋味。

藝術的鑑賞,是人類的一種能力,一種品位與境界。而鑑賞生活,品味生活亦是如此。如果說藝術的鑑賞總在特定的環境與氣氛中才能充分展示的話,那麼生活的鑑賞能力,品味與境界的展示就無處不在生活的本身。而遺憾的是多數不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卻要強裝高雅濫竽充數。

眼下我們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正處於爆炸式的轉變中,難免會產生種種精神與物質脫節的遺憾,被虛榮心所包裹。不顧一切的想借助錢財的外觀和奢華來體現人生的價值。奢侈背後最大的罪惡就是愚昧無知、貪腐。以物質享受替代精神世界的開拓。

怎樣才是有品味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