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盒烟(散文)


三盒烟(散文)


一个坏毛病一旦形成,要改掉是不容易的,或许要经历几代人努力的代价。要么,古人为什么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呢?

今天我去梨树湖学区遇见方大福。他依旧不改趋炎附势的恶习,衣袋里预备着三种香烟,一种是三十元左右一盒的,装在左胸膛处的衣袋里,是准备发给较大身份人的;一种是二十元左右一盒的,装在右腹部处的衣袋里,是准备发给较小身份人的;一种是五元一盒的,装在右边的裤兜里,是准备发给普通业务员的。

学区办公室里区长、副区长、业务员都在,也挤满了专程来办事的教师。方大福没有顾忌什么,依然按照他的法则履行他的所谓见面礼:先从左胸膛处的衣袋里掏出一根好烟,递给区长;再从右腹部处的衣袋里拿出一根次好的烟,递给副区长;最后,从右边的裤兜里拿出一根下等的烟,递给业务员。见状,业务员故意开了一个玩笑说:方老师,你这裤兜里掏出来的烟,好像有一点骚味,能不能把你装在左胸膛衣袋里的好烟,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瞬间,方老师脸色变得跟鸡血石一般,结结巴巴地说,好烟不多了,不够大家享用。接着,其他老师都七嘴八舌地酸起方老师来。办公室里一下子变得嘈杂不堪起来。

我和方老师认识,那是三十年前在老山沟小学教书时。他比我年长几岁。那时,他还不是一个正式教师,一月只有几十块钱的工资,却还要把心思放在随身带的“三盒烟”上,总是期盼着通过走上级路线能改变他的人生命运。为此,被人不齿,还给起了个外号“三盒烟”。真是没有想到,三十年后的方老师,已经转正,工资都拿到六千多元了,“三盒烟”的恶习却还没有改变。


三盒烟(散文)


记得三十年前,方老师被人另眼相看,作为同事的我,当时心里并不好受。于是,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帮助他改掉“三盒烟”的恶习,让他活得更有尊严。

一个人要活得有尊严,首先要自强。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方老师听到这里,精神异常兴奋。看样子,他完全愿意接受我对他的人生进行重新规划。

古今中外,没有哪个朝代不重用人才的。国家将来对代课教师的转正录用,肯定要以文凭为第一依据。方老师同意了我对代课教师未来命运的判断,就开始报考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当时的他确有脱胎换骨的勇气,早起晚睡,苦学强记,真有了不成才不罢休的雄心壮志。再说自学考试考纪严明,确实能积累下真才实学,加之考试费用不高,很适合方老师这种低收入人群的再学习升造。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第一学年,方老师就考过了三门课程。第二学年,我被调回本乡镇小学任教,就再也鼓励不上他的学习了。

直到十年前,听说有大学文凭的代课教师可以转正录用。我就通过好多渠道才联系到方老师,问他的大学文凭拿上了没有。他说,自从我调离以后,再没有学习的伙伴,他就终止了自学考试。电话里,他怨天怨地说了一大堆。我耐心地鼓励他,继续学习,尽快拿下大学文凭,转正的机会可能还有。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他才觉得学习的重要性了。去年,他如愿以偿地被转正了,成为一名月工资六千多元的正式教师。可是,他“三盒烟”的恶习依旧未改。


三盒烟(散文)


在梨树湖学区的办公室里,方大福老师虽然装作没有看见我的样子。那刻,我心里确实闪现出诸如“忘恩负义、小人得志”等等的词语。但我还是默默为他的转正录用庆贺。至于趋炎附势之风,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吧。记得,有同事在背地里就议论过他,说他父亲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之风并不比他差。

我哑然一笑,又想,这世间的万事万物,还真有它的来龙去脉。那么,方老师把他“三盒烟”的处世之道还会传给他的子女吗?

看世间百态,品人生万象。办完老婆的事情,在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海里还是浪花一朵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