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水滸傳》的開篇詩不知道多少人有印象。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山川。

尋常巷陌猶簪紱,取次園林亦管絃。

人老太平無事日,鶯花無害照高眠”。

這是北宋著名詩人邵雍所做,替趙匡胤吹噓呢,無非就是吐槽一下五代十國時期的亂象紛呈,讚美一下北宋的天下一統,繁榮昌盛。這首詩並不算諂媚之作,因為說的確實是事實。

提起五代十國,大多數人瞬間就是滿頭黑線,不知所云。五代是啥?十國又是哪十個?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今天我們也不打算討論這些,今天我們只挑一個五代十國時期很神奇的國家南唐來聊一聊。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好吧,我知道有人又會說,南唐我也不知道。那麼南唐的末代皇帝李煜肯定聽說過吧,這是中國歷史上皇帝裡面詩詞水準最高的,甚至沒有之一。

當然曹操寫的也好,可惜沒稱帝。正兒八經的皇帝中,真就沒有能寫得過他的,比如乾隆,一生作詩四萬首,趕上全唐詩的總量了,可是有一首你能背下來的麼?李煜就不同了,傳世的幾乎首首名作。

你品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你細品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你接著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不再列舉了,你只要能寫出一句,就可以名垂千古,更何況這麼多。也許是詞寫得實在太好,很多人總會忽略他的另外一個身份,亡國之君。這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大也是最富的南唐末代君主,後人對他的評價大都是隻知風月,不懂政治,懦弱無能。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麼?連崇禎都有人替他翻案,為何李煜就會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悲催的詞人皇帝。

一、不世出的開國君主李昪(bian)

要聊南唐的亡國史,就得從開國皇帝李昪說起,五代十國短短54年曆史,總共出現了55位皇帝,開國之君和亡國之君都快能對半分了。要是把他們放一起學學梁山好漢按照綜合實力排個名,李昪就算不是第一也能進前三,這是一個有著極為傳奇色彩的男人,生於毫末,白手起家,他的一生就是一篇極好的雞湯文和勵志文學,好好寫一寫絕對是本暢銷書。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李昪從小父母就在戰亂中去世,他一直在濠州(鳳陽)一帶流浪,大概是長得比較帥吧,被吳太祖楊行密收為養子,還是因為比較帥吧,楊行密的親兒子們看他都不順眼,不能相容。於是楊行密就把李昪送給了部將徐溫撫養,取名徐知誥

史書說他及壯,身長七尺,廣顙隆準。為人溫厚有謀。說白了還是帥,而且人厚道還有計謀,老實人有計謀就比較可怕了,相當於流氓有文化,沒有弱點無懈可擊啊。

徐知誥對養父徐溫極好,比親兒子還好。到什麼程度呢,一次徐溫心情不好,於是用棒子把徐知誥打跑了,誰知道剛到家,發現他在家門口跪著。徐溫就問他為什麼在這裡。徐知誥恭謹的答道:為人子女,怎麼能捨棄父母呢,這是子女之道。這下徐溫更喜歡他了,經常人前人後誇,說這麼多兒子,沒有一個能比的上這個養子的。

繼得罪楊行密親兒子後,徐知誥又成功的得罪了徐溫的親兒子。這次可不是排擠那麼簡單了,據說徐溫的兒子幾次三番想要殺掉他,但是幸好徐知誥命大,都躲了過去。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徐知誥很快因為軍功當上了升州刺史,他寬政於民,休養生息,GDP猛漲,博得一致好評。不久又當了潤州刺史。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919年,楊隆演稱吳國王,任命徐溫為大丞相,徐知誥為左僕射、參知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這時的徐知誥已經是大權在握,而且由於多年的寬政愛民,名聲極好,已經是民心所屬。921年,他又被吳王楊溥任命為同平章事,獨掌朝政大權。

看到徐知誥漸漸坐大,徐溫坐不住了,怎麼說也是養子,雖說深得徐溫喜愛,但是血緣不同,總是隔條心。於是徐溫就派了自己的次子徐知詢來到廣陵,準備接替徐知誥。這明顯就是要奪權。在吳地深耕多年的徐知誥是絕不會束手就擒的,恰好這時候徐溫病死,於是徐知誥就用計將徐知詢的兵權給剝奪了。

公元937年,羽翼漸豐的徐知誥看時機成熟,逼迫南吳皇帝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剛開始國號是齊,後來乾脆恢復本名李昪,自稱是唐憲宗的後代,改國號為唐,史稱是南唐

二、父是英雄兒好漢,那都是騙人的

李昪的一生可謂英雄了得,一手創立南唐,並且秉承休養生息的基本國策,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興科舉,修水利,訓練水軍,一時之間,南唐富甲天下。

有必要介紹一下當時的天下局勢,南唐的西邊南邊,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國,地方割據勢力,沒什麼實力,更沒什麼野心,只想著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北面則是強權政治,李昪剛建國時,北面是著名的兒子皇帝石敬瑭建立的後晉。後來又經歷了劉知遠的後漢和郭威的後周。可以說北面的敵人一直是南唐的心腹大患。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李昪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敏銳的發覺到,北面王朝雖然看似強大,但是連年戰亂,積貧積弱,而且自從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突厥以後,無險可守,因此還要面臨隨時可能南下而牧馬的突厥人,因此隨時都有可能打起來,這恰恰是南唐的天賜良機,只需要秣馬厲兵靜待時機就好。只要北方一亂,那時候趁虛而入,天下就可盡入囊中。

至於南邊這些蕞爾小國,根本不需要多加理會,留著他們,不但沒有膽子趁機攻打南唐,還是西南的屏障,可以有效阻擋吐蕃等外地的入侵。

這就是李昪臨死時候給兒子李璟交代的話,也是南唐的基本國策。不過很可惜,李璟沉浸在喪父的悲痛和要當皇帝的喜悅之中,壓根沒聽進去。

三、從皇帝變成了國王

公元943年,李璟繼位,史稱其好大喜功,奢侈無度,而且跟他兒子一樣,他也喜歡舞文弄墨。平心而論,寫的還不錯,比如這首: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可問題是,治國畢竟不是中國詩詞大會。詩歌水準高是站不到最後的。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李璟當了皇帝后,除了寫寫詩,閒暇時間就是琢磨著怎麼擴大點領土,北邊是硬骨頭啃不動,西邊和東邊呢?一個閔國一個楚國,兩塊大好的肥肉,不吃實在是對不起列祖列宗啊。

於是父親的諄諄教導被拋在了腦後,當然也有一種可能他根本就沒聽到,李璟迫不及待的滅了閔和楚,長江以南基本上已經盡歸南唐。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李昪留下的那點家底也被揮霍的差不多了。更重要的是,此時的北方政權頻繁交替,劉知遠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幹掉後晉建立後漢,沒幾年郭威又篡汗建立後周。兩次的政權變動導致了社會的極度動盪,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此好的天賜良機,南唐卻視若無睹,只顧著吃相難看的吞併無關緊要的小國家。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可不是什麼讖語,這是多少年來政治家總結的至理名言。然而一個唾手可得的中原就在眼前,李璟卻選擇了失明看不見。

報應很快就來了,後周建立後,歷任兩代不世出的明主,郭威和柴榮,國力迅速復甦,兩次南征把南唐打了個頭破血流,江北重鎮滁州、揚州等被佔了個精光,眼看再打下去國都南京也要不保了。李璟急忙求和,條件是獻出廬、舒、蘄、黃四州,劃長江為界。李璟去掉帝號,改稱國主,使用後周年號

好端端一個皇帝就這樣被玩成了國王,精兵強將死傷殆盡,富裕的江北地區也都歸了後周,南唐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四、史上第一背鍋俠

後面的故事很簡單,數年後,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周建宋,一鼓作氣滅掉了南唐,而這時李璟早已死去,兒子李煜繼位為王,此時的他又能做什麼呢?也只能是善待百姓,賞賞風月,寫寫詞,靜等王朝的滅亡。

南唐的命運從何時就已註定?李煜說:你問我爹,真的不怪我

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寫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這不愧是對李煜公允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