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太極圖”是什麼圖?向人類昭示著什麼?是如何創造的?


顧名思義,模擬“太極”的圖,方可稱為“太極圖”。“太極”是什麼?因此,理解“太極圖”首先理解“太極”的本源。

簡單說:“太極圖”,是伏羲氏創造“八卦”體系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模擬“地球晝夜運轉圖”。所以,“太極”的真相是地球。“太極”,只是《周易》對“地球大地”虛擬的名詞而已。這牽涉到創造“太極圖”和“太極八卦圖”的本源原理,只有揭開創造“太極圖”的奧秘,才能順理成章的破解和還原創造“八卦”體系的本源原理和程序方法。

“太極圖”是怎樣創造的?這涉及地球在太陽系中自轉的自然科學。分題目闡述如下:


一、地球是在自轉中,繞太陽軌道運轉的一顆行星

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二、太陽、晝、夜,猶如地球上“恆定的框架”

太陽是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地球是在自轉中繞太陽運轉的行星,眾所周知,由於陽光照射才形成了地球上的晝夜。但是,由於太陽與晝夜是恆定的“靜態”,形成了地球與太陽晝夜的反向運轉。同時,形成了視覺中“太陽與晝夜”運轉的“錯覺”,這與坐在行駛的汽車中,人未感覺運動,車外的景象卻與汽車同步向後移動是同一個道理。

地球自轉中,朝太陽的一面是“光明之晝”,背太陽的一面是“黑暗之夜”,由於地球在太陽與晝夜的“靜態”中自轉,形成了地球上“南晝、北夜”的“兩個面”,猶如固定在地球上的“框架”。

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兩千多年前,《周易》作者就“研機”了這一秘密,在《繫辭·上傳》十章中解釋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模擬“太陽晝夜與地球反向運轉一天”的現象和規律,創造了“八卦”體系。

三、地球自轉中,晝夜在地球上呈現著六個面、四種狀態

地球晝夜“運轉”中,呈現著“正面、背面、左、右兩側、上、下兩側”的六個面、四種狀態。即:正視地球朝太陽的一面:地球是一個“整體晝面”而看不到夜;(

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正視背太陽的一面:地球是“整體夜面”而看不到晝。地球存在著“晝前、夜後”對應的“兩面”,《周易》稱此為“兩地”。

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正視地球左、右兩側面就會看到:地球的上、下兩極呈現著一條垂直線,分割著晝、夜兩面(如下圖)

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俯視地球上、下兩面:如果從高處俯視地球自轉就會看到,地球北極上,一條東、西直線分割了晝夜,“上面是晝陽面”、“下面是夜陰面”(如下圖)

返璞歸真—還原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

無數次模擬演示和還原驗證證實:伏羲氏是模擬地球北極的晝夜狀態創造了“太極圖”;北極的晝夜狀態即是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地球赤道是“太極圖”的“外圓線”,其奧秘在於把分割晝夜的一條直線、改成了一條“~”線。由於地球赤道的遮擋而看不見南半球,南半球上晝、夜的狀態是同樣的。

(注:文中所用圖片,都是示意圖)

四、“太極圖”的兩個“反向”,改變了人類的傳統思維


1、地球北極上,“晝前、夜後”的狀態,猶如“前後摺疊”的“晝、夜兩半球”,“太極圖”等於把“摺疊”打開,鋪展成了“晝上、夜下”對應的平面圖。這就是《周易》虛擬“兩地”的本源;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參天兩地而依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的本源。

2、現實中,地球自轉是北極在上,南極在下,“太極圖”的中心點卻是地球北極的中心點,對應著南極的中心點,等於把地球“上、下”對應的南、北兩極,變成了“前、後”對應。


五、“太極圖”的“~”線昭示著什麼

“太極圖”是在模擬地球北半球的晝夜“靜態”中,呈現著太陽與晝夜在地球整體上運轉的“動態”。


“~”線左端的起點:標示著太陽從地球夜面的東北方、下半夜“一陽生起”;是《說卦傳》中說的“闢戶”;

“~”線右端的起點:標示著地球的晝面一過中午,就在西南方“一陰生起”。是《說卦傳》中說的“闔戶”;

~”線上端的中心點:是地球晝面的中午;俗稱“老陽”;

“~”線下端的中心點:是地球夜面的深夜;俗稱“老陰”。


地球是在傾斜23.5度中自轉,太陽與晝夜隨地球同步運轉中,任何地域都是從下半夜的黎明前“一陽生起”,運行到上半夜“陽終”而進入夜面。“~”線的左、右端起點與地球赤道形成了細微的夾角,這是地球每個地域的黎明和黃昏,陽光都是微弱的,“~”線非常形象的模擬出來了,晝夜運轉一天的過程就呈現著“~”狀態。“~”線模擬了地球自轉一圈中,地球晝夜“兩面”的各地域,都要經過“晝陽始於夜陰而終於夜陰”,“夜陰始於晝陽而終於晝陽”的過程。伏羲氏以一條“~”線,就把北極晝夜的“靜態”,變成了運轉一天的“動態”。

地球人是把太陽從黎明升起、至太陽黃昏落山為一個白天,這是太陽晝夜運轉的現象法則;“太極圖”標示的“~”線,卻是太陽與晝夜運轉的本質法則。

六、“~”線和“陰陽魚眼”,在晝夜兩地上畫了一個“十”和“米”字

從“太極圖”上看到,“~”線上端的中心點是晝面的“中午”,對應著夜面的“深夜”,恰似一條豎線,標示著晝夜是在“中午與深夜”中輪迴;“陽魚眼”標示“黎明”、“陰魚眼”標示“黃昏”,恰似一條橫線,等於在一個地球“晝夜兩面”的“上、下、左、右”畫了一個“十”字,定位了地球上:晝上為南、夜下為北、左為東方黎明(俗稱少陽)、右為西方黃昏(俗稱少陰),這正是《周易》說的“四象”。太陽、晝夜運轉形成的“十字”法則,乃“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十”字的四個空間形成了地球的“四隅”:地球晝面的上午為東南;下午為西南;地球夜面的上半夜為西北、下半夜為東北。等於在地球的“十”字上畫出了一個“米”字,定位、定向了“地球八方”,這是創造“八卦”的本源原理。

七、“太極圖”是創造“八卦”體系的“圖紙和模版”

“太極圖”是伏羲氏創造“八卦”體系的第一道程序,“太極圖”和“~”線,內涵著創造“八卦”體系的本源原理和程序方法,是創造“八卦”體系的“圖紙和模版”,“太極八卦圖(三爻八經卦)、逆數六十四卦、後天八卦、河圖、洛書、《易經·爻辭》”,都是在“太極圖”上產生的,只有從本源上理解創造“太極圖”與“~”線的原理,才能破解和還原創造“八卦”體系的本源原理和程序方法。

八、“太極圖”是不帶卦象的傳承

兩千多年來,“太極圖”只是“單圖”傳承。這將證實,古人對“八卦”體系是保密的,“有意”把“卦、象、數、圖、理”拆開,形成不了一個體系的概念。尤其是《周易》文詞的虛擬和“河出圖,洛出書”的隱諱,使後世兩千多年裡,把“八卦”視為“單體”而未形成相互鏈接、相互對應、相互還原、相互驗證的“八卦”體系。

九、“太極圖”是人類歷史上最精髓、最完美的地球晝夜運轉圖

到此就應該明白,“太極圖”是模擬太陽與晝、夜在地球上的運行圖, 由於《周易》把地球虛擬成了“太極”,因而稱“太極圖”。

“太極圖”,以最簡單、最直觀、最質樸、最明瞭、最形象的線條和圖形,模擬了最巨大、最複雜、最神秘、最不可思議的、地球北極的晝夜運轉狀態,展現了太陽與晝夜在地球整體上運動的“動態”,是依“靜”思“動”的“地球晝夜運轉圖”。

“太極圖”簡單明瞭的體現了“聯想”與“同一”和“同與異”的形象思維;“對應與對沖、平衡與對稱”和“對立與統一”的邏輯思維;“時間與空間”和“量變與質變”的運動思維;“概括”與“歸類”的抽象思維;對“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與數一體合一”的靈感思維。

伏羲氏把地球上的晝夜“靜態”和“動態”,最完美的濃縮成了“太極圖”,體現著“圓滿”與“美學”的諸多思維,是“變易、簡易、不易”的本源;是《周易》“天地定位”、“一陰一陽之謂道”和“兩地”的本源;是創造“八卦”體系本源原理和程序方法的本源原理;是哲理與哲學的本源。體現著伏羲氏創造“八卦”體系的大宏觀、大境界、大系統、大智慧,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無限的感悟,人類會張開聯想思維的翅膀,啟迪無限的智慧。

只有把“太極”定性為地球,在地球晝夜運轉的思維模式中,才能揭開創造“太極圖”的本源原理和程序方法。否則,無法理解。但是,在兩千多年的傳承中,“太極”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傳統理念,如果把“太極圖”說成“地球晝夜運轉圖”;把“太極八卦掌”說成“地球八卦掌”……,可能就沒有味道了,或不被有些人接受!因此,返璞歸真也是困難的。但是,相信科學充滿了生命力!

十、創造“太極圖”的大智慧“其孰能與於此”

在高科技的現代,太空科學知識已不是秘密。但是,伏羲氏七千年前創造“太極圖”實在不可思議,實乃石破天驚的大智慧!

本人在驚奇和震撼中深感文辭貧乏,只能以《周易》文辭抒情。

《周易》在《繫辭·上傳》第十章中說:“遂之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叄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十一章中說:“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

《周易》作者連續用了四個“其孰能與於此”,真實涵義是;伏羲氏如此大智慧!天下有誰能相比?無人能相比也!可見,《周易》作者的驚奇和震撼之情也無法言表!

許多人曾不解的向我提出疑問:七千年前的伏羲氏如何知道地球運轉的現象和規律?

我的回答是反問:釋迦牟尼佛祖,為什麼在菩提樹下坐了四十九天,就靈悟了宇宙、天、地法則的真諦?老子是一個地球人,為什麼徹知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宇宙真理?你如何解釋?伏羲氏是一位層次非常高的大聖人。

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都有解釋“太極圖”的文字記載,可謂浩如渺煙,繁縟大海。但是,卻脫離了太陽與地球晝夜運轉的本源,把科學新發現的成果和哲學理念套入“太極圖”的哲理中都不會錯。但是,只是“太極圖”哲理的效應而已,卻不是創造“太極圖”的本源。

兩千多年來,古人傳統理念定義了“無極生太極,太極在宇宙中”。以此推理,“太極”就成了不可見的、虛無縹緲的虛像,後世雖有諸多質疑,卻突破不了傳統理念,且拿不出新的模式。於是,古人的偏頗理念就似乎形成了“桎梏”的共識,豈不知這是導致迷信的根源,誤導後世兩千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