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别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药用植物,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搜图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

半夏一是块茎繁殖。半夏栽培2~3年,可于每年6月、8月、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块茎。选横径粗0.5~10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作种,小种茎作种优于大种茎。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砂土,贮藏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二是珠芽繁殖。夏秋间利用叶柄下成熟的珠芽进行条栽,行距10~16cm,株距6~10cm,开穴,每穴放株芽3~5个,覆土厚1.6cm。同时,施入适量的混合肥,既可促进珠芽萌发生长,又能为母块茎增施肥料,有利增产。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叶柄上的珠芽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三是种子繁殖。二年生以上的半夏,从初夏至秋冬,能陆续开花结果,此法在种苗不足或育种时采用。从秋季开花后约10d佛焰苞枯萎采收成熟的种子,放在湿沙中贮存。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也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在平原地区种植半夏,需选择能浇能排、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前一定要挖好排水沟。选好地后,于10~11月,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砾及杂草,使其风化熟化。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以防膜内温度过高烧苗。去膜前,中午从厢两头揭开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以炼苗,之后即全部揭去。出苗后结合松土,随时除掉田间杂草。去膜后,地面应及时浇水松土保墒。珠芽膨大期需水较多,应保持土壤湿润疏松。雨季应排除积水。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珠芽生长需要培土,在6~8月,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培土,追肥2次。生长期长出的花蕾全部摘掉,促使块茎生长肥大,以提高产量。11月半夏枯萎后,将地上部茎叶和掉落的珠芽收集,其中珠地膜平铺在高畦的面上。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加工后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半夏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半夏药形态该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时珍曰∶今治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

半夏为国内名贵药材之一,半夏的生境分布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广布,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

看更多新奇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