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985硕士、年薪30W+,除了公务员,其余都是无业游民"

你被父母催着找工作了吗?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8.1%的青年坦言自己的就业观念与父母存在差异,42%的青年因此不愿与父母过多地交流工作情况。

父母总会按他们的经验和对社会的认知来插手年轻人的职业选择,而横亘在彼此之间的代沟,让大家都不愿妥协。

有段子手调侃,在父母眼里,就只有3种正经职业:教师、医生、公务员。

而父母眼中的好工作,必须完美满足3个特点:

收入稳定(结婚不怕没公积金买房,晚年不愁没钱养老)、单位实力强大(国企、事业单位再好不过)、离家近(5分钟步行时间为佳)。

这并非是笑谈,我的高中同学,985硕士毕业,专业能力拔尖,入职某会计师事务所不久就升到Manager(年薪30w+),在职场风生水起,但是在父母长辈逢人就夸的,却是那个在街道办事处当科员的弟弟。

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就是:工资再高也是吃青春饭的打工仔,做审计能做到60岁吗?只有公务员才是一辈子的铁饭碗。

大家都追求公务员的稳定,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考上了才能追求稳定,考不上就只能追求情绪稳定了。

尤其是对于名校生而言,为了考公务员,他们往往放弃了不错的工作机会,且背负着来自家庭的极大期望,一旦失败,如同坠入深渊。

选择反抗,还是顺从?巨大的择业代沟,横亘在两代人心中。

说说我的故事吧,有段时间我跟爸妈的关系特别僵。

明明离家车程只要两个小时,可我一年到头也只回了一两次家,电话也没打几个。

因为我真的受够了他们的催促和唠叨。

比如我妈给我转发了一个公务员招考公告,还没等我点开,语音就匆匆忙忙过来了:

"我给你发了个公务员公告,你记得报名啊!"

还没等我开口,她又像连环炮一样轰炸我:

"不然你去考个教师证也好,你现在的工作一点都不稳定。"

"别人给你介绍对象你得去见,不见谁还会给你介绍…"

一听到这些话我整个人就会超级烦躁,直接就挂了电话不理人。

不仅仅是电话轰炸,更可怕的是,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能扯到你不稳定的问题上来。

回家夸了一下妈妈的手艺——

"那你赶紧回家里工作呀,真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好的?"

晚上加班到22:00时给爸妈回电话——

"隔壁的囡囡在家里多轻松呀,每天轻轻松松不好吗?"

难得陪他们逛超市买东西——

"天天不知道做什么女强人,也不找个男朋友安稳过日子。"

好像在他们眼中,我就是傻呼呼的选择了一种水深火热的生活。

这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回家,生怕一个不小心,又要被爸妈狠狠的"问责"。


我曾以为,只有我的父母喜欢一言不合就给我介绍对象。

可我错了。

一份《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写着:被遭遇逼婚的男女青年竟然高达84.78%。

什么概念?10个年轻人中就有8个半被父母逼婚!

就连评论里也都是一片"哀嚎":

"父母总是说我的工作不稳定,他们说的稳定工作就是像公务员,老师这种,其他的工作都是不靠谱。无语..."

"我爸妈认为,如果我还不结婚,那就是没有孩子,等我老了就没有人照顾,这样凄苦的老年生活他们不敢想象。唉,完全不想跟他们交流。"

"他们叫我回家考公务员,可是回家之后都不知道能干什么,跟父母谈理想什么的都是扯淡。"

当时看完这些心情是复杂的,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总是不厌其烦的向孩子灌输要找个稳定工作,然后好好结婚生子的思想。

他们总是以"为我好"的名义禁锢我们的思想,干涉我们的生活。

可是他们不知道,我早就厌倦了被他们圈养在身边的生活,更想挣脱出去看看外面自由的世界。

我妈最常说的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你不听我的将来你会后悔的!"

每次听到他们唠叨的时候,我都像是被数条无形的枷锁捆住,觉得不可理喻又无法反抗。

为什么?

因为对我来说,我是在父母期望的和自己想做的之间挣扎。

不知道是应该乖乖的听他们的话,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其实在之前,他们不这么催促我的。

以前爸爸一直跟我说的都是:"只要你考虑好了,做什么老爸都支持你!"

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对我的态度转变得这么快。

直到我看了《我家那闺女》里焦俊艳和高亚麟的一段对话:焦俊艳和我一样,总是徘徊在是应该顺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听爸妈的话之间矛盾。

然而年长的高亚麟没有回应她的疑问,而是说了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他们在,你看不见死神;他们一没,你直面死亡。"

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些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事情:

回想起爸爸第一次让我回家工作,是他刚做完心脏手术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笑呵呵的和我说:"感觉就像是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也许是因为突然直面生死,所以才会老想做自己放心不下却还没有完成的事。

其实他们的想法一直都是:我还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

只可惜现实很残酷,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似乎没有能力可以再做什么了,于是开始害怕、焦虑,如果自己不在了,孩子一个人能过得好吗?

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只能一遍遍的唠叨:"回家吧,结婚吧,稳定下来吧..."

而我的回应是一座无法融化的冰山,总是那么的冷漠和坚硬。

从前不知道,也从未想过,因为常年的聚少离多,父母无法表达他们的害怕和无能为力。

现在我才明白,其实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安定无忧的人生。

后来,爸妈再对我唠叨的时候,我开始心平气和的与他们分享我在外面的生活,自己对生活的期待,我努力尝试着和他们沟通,不再像以前一样,一不耐烦就马上挂掉电话。

让我自己也惊讶的是,我开始用一种自己从来没有过的耐心,试着去对待他们的这一份感情。

在许多这样的瞬间里,我们之间仿佛有了一种默契,达成了和解。

教妈妈使用抖音,帮爸爸下载微信,教他怎么给亲戚发红包,又或者是他们第一次来我工作的城市时,帮他们安排好的衣食住行,告诉他们我生活原来挺好的...

其实,中国人喜欢稳定的环境,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一切,这无可厚非。

但很多人选择考公的原因,不是梦想,也不是兴趣,而是对父母的迁就。

公务员也好、自由职业者也罢,职业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是几十年的代沟,让这些职业有了好恶鲜明的标签。

迁就也许是一种善良,但在人生的选择面前,对自己负责才是最大的善良。

希望你做出对自己无悔的选择。

有见财经,陪伴你的成长。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你和父母之间是否相互理解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