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第23本

精進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大家都想提升自我,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但是卻缺少系統規律地學習,以及尚未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按照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這幾大方面進行分享,從五種時間視角的劃分以及在“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的概念解釋上進行展開,引出“五年設想”並闡述對“心流”的理解等,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關於自我成長的思考。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我們總愛在一個既定圈子中生存,跟在資歷深、經驗豐富的前輩們後面學習,在默認的規則制度內限制性地思考,在旁人的勸說和意見中做選擇,並總在難受卻無法改變的結果中一味自責。其實,我們需要擁有一種能力,足以讓我們意識到要去自省生活中被束縛的一切,去體察並嘗試更多使自己成長的方法。很可惜的是,在多數情況下,由於我們早已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習以為常,這導致我們甚至都無法意識到自身的這種需要。於是,作者決定寫這本書,他選取了影響人生的七個關鍵面——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從中幫助人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支點。在這裡,我選取了很精華很實用的部分,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提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用“時間視角”的概念,藉以表示人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不同態度。由時間視角能夠分出五類人:第一種是積極過去的視角,這種視角的人對於過去所擁有的東西懷有感恩,對過去的友情和親情都格外珍惜,喜歡用積極的心態去看以前所有的人、事、物,但是,他們會忘記享受現在可以擁有的快樂。第二種是消極過去的視角,這種視角的人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為他們很容易就回憶起曾經的各種負面經歷,而且一直沉浸於其中並難以自拔。第三種是享樂主義的視角,此種視角的人總是及時地享受生活的樂趣,在他們的心裡“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比糾結於過去或者迷茫於未來更有意義。第四種是以宿命論來對待現實的人,他們對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感到無能為力,認為一切都是天意決定的,自己除了順從地隱忍、接受以外什麼也做不了,哪怕是做了,最後也很可能於事無補。第五種是把未來計劃瞭然於心的人,比起其他四種,他們喜歡往前看,也更注重潛在的任務以及想要實現的目標。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不介意先吃苦,而不先去享受,且設定做事要高效率的要求,這一種人獲得的成就往往比其他人大。

津巴多在書中建議:我們不要只選取一種時間視角,而是要學會變通。由於這五種時間視角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並不適用於任何時候,所以並非完美。我們最好選擇綜合模式:我們需要多讓自己站在積極過去的視角、享樂主義的視角和未來的視角,並且學會平衡三者,儘量去減少另外兩種視角。我們所採納的視角都不是固定的,要根據不同現實場景按照需要來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那一個視角。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具體而言,由於大多數的學習或工作都要求我們能制訂完備的計劃,擁有高效的執行力,如若採取的是未來視角,最起碼我們的學習工作將更加有條不紊,我們的行為能更大效率地觸及目標,而單位時間的利用度也可以大幅度地提升。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和我有著一樣的困惑,那就是如何解決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的衝突。在本書裡我找到了答案。有心理學家將未來分為“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遠和近本就是相對的概念,以後的十二個小時、三天、兩個星期、一個月內等,都可以說是近期的未來,而將來的幾年則可以算作遠期的未來。心理學家還發現:人們對近期和遠期的事情,會形成各異的心理表徵,並會選取不同的方式去解決,不同的態度去面對。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時間的“快”和“慢”也常常對應著時間的“深”和“淺”。你是否有過這種體會,就算實際上擁有的時間變多了,可在主觀上總是覺得自己的可供支配時間還是在不斷地減少,享受的閒暇時光也在不斷地縮短。就比如說,我們現在作為大學生,按道理會比高中階段的時候,所擁有的自我時間來得寬裕以及選擇支配上更加自由,卻仍會有自己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上面的現象其實可以用我們對時間使用的深度來解釋。同樣是休息娛樂的時間,“被動式休閒”所給的滿足感就遠不如從事一項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帶來的滿足感。在看電視劇時,我們可以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刷著手機裡的消息,我們並沒有完全投入於看劇這件事上;而當我們在進行寫作、繪畫等需要創造力的行為時,卻能夠全身心投入,甚至進入一種叫“心流”的狀態。(“心流”指全心全意地投入於一件事中的狀態。)由此可知,我們從閒暇的休息時間中獲得的滿足感並不絕對根據娛樂時間的長度,關鍵在於其中的利用質量。在心流狀態下,我們很容易就全神貫注於做的事情,有些時候還會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就像有時候發出“時間過得這麼快!”的感慨一樣,這個過程之後,我們將收穫很大的充實感。當然,沒有誰可以一直處於這種高效的狀態,誰都需要進行適當的休息和放鬆,正所謂“勞逸結合”嘛,只不過,我們得在時間的深與淺之間做出平衡。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獲得有效的滿足感,我們就得發掘自己的興趣,並且保持長時間的熱愛。如若我們還能讓它在時間的長度和深度中慢慢生長,還可能會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這本好書裡的方法實用、高效,如果我們能按照書中教授的方法反覆訓練自己,所謂的“日精一尺,月進一丈”最終也能得以實現。如果大家想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去看這本書吧。


推薦文章作者及音頻錄製:修靖雲


感謝大家一直關注心理學好書說給你聽——心靈成長好書推薦,書中其他精彩好文歡迎大家購買本書閱讀了解,也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心智慧公眾號,我們將持續推薦更多的心理學好書佳作。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非暴力溝通》《大學生溝通藝術》《提問的邏輯》……讓我們學習如何有意識地與他人溝通,學會好好說話,好好傾聽。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好心情》《美好人生診斷書》……提醒我們要記得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深深地愛自己。

《番茄工作法圖解》《拖延心理學》《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教會我們改變思維定式,創造不拖延、高效率的學習工作法。

《心靈符語》《只想靜下來》《自卑與超越》……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不焦慮,不抑鬱,保持快樂的心情。

《睡眠革命》《夜夜好眠》《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教會我們掌握睡眠規律,讓我們一覺到天明,好好休息與放鬆。


五十本心理學好書,由您自己解讀,從身體、認知、方法等方面,分享書中的精華,分享感受與體會。

願你多讀一些心理學好書,讓內在穩定,讓身心健康。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精進》


本書的所有內容都有音頻資源,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本書獲得。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獲得心理健康知識,提升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讓閱讀照亮心靈。


書名:《心理學好書說給你聽:心靈成長好書推薦50本》

主編:丁閩江

ISBN: 978-7-5080-9664-3

定價:59.00

頁碼:292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