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腎藥物名單:4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黃莉莉(化名)今年22歲,由於面部和腳踝部出現水腫,前往醫院就診,做了B超和尿常規等檢查項目之後,醫生髮現她的腎臟出現了問題。追其根源,罪魁禍首居然是某美容機構的美白產品。

無獨有偶,有位21歲的女大學生,由於輸尿管結石,父親偶然從別人那裡得到“排石藥方”,於是自行配藥,讓她服用,誰知道結石沒有排出來,還導致右腎功能出現中度受損。

傷腎藥物名單:4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因為不正當地用藥,造成腎臟損傷的案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明顯向佐也曾在節目自曝腎功能受損,今年30多歲的他,腎功能卻如同70多歲的老伯一樣。媽媽陳嵐在節目中解釋,兒子腎損傷是因為長期服用止痛藥導致的。

傷腎藥物名單:4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根據臨床數據顯示,中國的慢性腎病患病率高達10.8%,也就是說,大約10箇中國人中,就有1位慢性腎病患者。

因此,保護兩顆腎,早防早治是上策,而對於生活中的這4類傷腎藥物,更加要提高警惕

降尿蛋白的藥物

降尿蛋白的藥物常見的有環孢素、普利、沙坦類藥物。譬如普利和沙坦,既能降尿蛋白,又能降血壓,在腎內科的應用相當普遍,雖然沒有明顯的腎毒性,但是,腎動脈狹窄、孤立腎等情況的患者,服用這類藥物之後,很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

一般情況下,老年患者在選擇這類降尿蛋白的藥物時,不能大劑量使用。尤其是到了夏天,身體失水多,更應降低藥物劑量,避免引起腎臟缺血,導致急性腎衰竭。

傷腎藥物名單:4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利尿劑

實際上,大部分利尿劑都容易傷腎。在使用利尿劑的時候,不僅要注意藥物的劑量,同時,還要時刻關注有沒有出現脫水風險,並且留意患者的血壓是否過低,因為利尿劑也是降壓藥,會導致血壓下降。

有些患者在服用利尿劑之後會出現嚴重的水腫,這時,千萬不能心急地將水腫快速降下去。否則,容易引起急性的腎衰竭。

抗凝藥

對於腎病患者而言,在使用抗凝藥時,很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尤其是肌酐高的患者,在使用抗凝藥時,應該減小劑量。而尿毒症患者,則應該避免使用抗凝類藥物。

貧血藥物

由於腎性貧血患者需要經常補鐵,他們常服用的是口服鐵劑,而靜脈補鐵容易出現鐵超載的風險,應該減少使用。此外,諸如促紅素、紅細胞生成刺激劑等貧血藥物,可能引起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問題,也應該謹慎使用。

傷腎藥物名單:4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明確:服用了腎毒性藥物,不一定會“傷腎”

​腎毒性藥物能否“傷腎”,還取決於這3個方面。

首先,藥物的劑量和持續時間是關鍵。如果是長期、高劑量地服用腎毒性藥物,與一次、低劑量的服用相比,藥物毒性顯然更明顯。

其次,不同類型的腎毒性藥物對腎臟的傷害程度也不同,其根本原因在於藥物本身的特效。譬如同樣是抗生素類藥物,新黴素的腎毒性就比阿米卡星的要大。如果是兩種腎毒性藥物聯合使用時,對腎臟造成的傷害也更明顯。

最後,患者的身體狀況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相比於健康人而言,慢性腎病患者、老年人、肝硬化患者等人群,在服用了腎毒性藥物之後,對腎臟造成傷害的風險顯然更高。

傷腎藥物名單:4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亂吃藥除了會傷腎,對肝臟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45歲的施女士是網購“老司機”,並且熱愛自我診病,在網上一查症狀,對上了,就網購藥品治病,這持續了十幾年。

她選的藥都是中藥或中成藥,理由是中藥和中成藥“不大有副作用”。

然而,在月經第三天,本該減少的月經量突然增加,而且每天都比前天多,最多一天甚至要換20多張衛生巾!

經過醫生診斷,考慮施女士為藥物性(中藥)肝損傷誘發了肝衰竭,多種疾病全發:膽囊炎、肺炎、急性腎損傷……後因缺乏凝血因子,引發月經過多,最後導致失血性貧血。

因此,為了自身健康,除了要警惕藥物傷腎之外,還要留意以下幾類傷肝藥物:

三類傷肝藥物要注意

很多人都覺得感冒是小事,自己隨便到藥店買些感冒藥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不合理服用感冒藥,會對肝臟造成一定的損傷,譬如白加黑、日夜百服寧等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這是一種傷肝藥物,如果不明情況,將多種感冒藥加在一起吃,對肝臟的傷害更大。

傷腎藥物名單:4種藥物服用不當,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抗生素也具有一定的傷肝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消炎藥,這樣排在傷肝藥物榜首的一類藥物。本身抗生素就是一類處方藥,需要做醫生指導下進行服用,切忌不合理使用。

此外,一些減肥藥也容易對肝臟造成傷害,尤其是很多“三無產品”,服用之後,輕者拉肚子,重者傷害肝臟,因為服用減肥藥而導致肝臟損傷的報道,也層出不窮。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一定不能輕易用藥,切記:是藥三分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