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高中的历史课本是这么描述启建夏朝的: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这么说,是启抢夺王位终结了“公天下”?


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那时候我书读的少,对历史知识没有较全面的掌握。简单地认为是启结束了公天下的局面,是启使中国古代出现那么多的“昏君”,出现那些君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糟蹋的局面。

是启造成中国古代百姓遭受奴役、剥削和压迫,是启使中国古代百姓失去像尧舜时代那样幸福和乐、民风淳朴地生活着的可能。内心对启十分鄙弃。

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如果不是由启开始实行“王位继承制”,中国的历史,会不会就是另一种模样。

长大了读《史记》,发现事情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也不是高中历史课本说的那样。并非是启结束了公天下的局面。启既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启。家天下的局面在三代乃至三代之前就存在了。

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史记·五帝本纪》中对尧舜禹三代的家世由来是这么记载的:

“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

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简单意译过来就是:“帝喾是尧的父亲。”“舜是瞽叟儿子,桥牛的孙子,句望的曾孙,敬康的玄孙,穷蝉的来孙,颛顼的晜孙,昌意的仍孙。”“禹是鲧的儿子,颛顼的孙子,昌意的曾孙。”

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如果《史记》中的记载是可信的,那么禹和舜同是昌意一支的子孙,且禹和穷蝉同辈都是昌意的孙子,禹就是舜的天祖叔。那尧、帝喾一支的血脉和昌意的子孙又有什么联系?

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这要从华夏的人文始祖说起。黄帝居住在轩辕的时候和嫘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青阳,也叫做玄嚣。二儿子呢,就是昌意。

帝喾是青阳的儿子,昌意的侄子。尧就是青阳的孙子,和禹同辈。所以尧也是舜的天祖叔。无论是尧、还是舜、还是禹,他们都是轩辕氏的子孙。

历史揭书:三代时“公天下”?搞错了,他们是一家的

黄帝与三代关系图

上次揭书说三代的禅让实际上是逼宫,实际也是逼宫自家人。就算真的让也是在自己家里让来让去。“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符合家天下的定义,算不得公天下。

虽然上古时期是部落族群制,但是拿周对比的话舜和禹应该算是一方诸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诸侯的和王位的国家也有战争。

因为座位上的王德行衰败了,百姓受难了,不满意,所以座位下的诸侯就举兵征伐他。那个所谓“民风淳朴”的时代,百姓也一定时不时遭受着那些失德的统治者的压迫、折磨。三代的童话没有了。

我很乐意想象三代美好单纯朴素的社会环境,我也很喜欢三代那个桃花源般的梦。历史有其温和美好的地方,也有其血腥残酷。我并不是有意来找历史的错漏。只是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希望从多角度去看过去的事,和大家一起看到不一样的历史。

(我是作者,让我们一起读无用的书,做有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