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马鸿逵“盗宝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民国盗墓史上,最著名的一起盗墓事件,当是军阀殿英挖清东陵盗宝一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较少被人关注的是,孙殿英的干兄弟也曾干过盗宝的勾当。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国军挖工事


孙殿英这位干兄弟是谁?马鸿逵。

马鸿逵(1892-1970),著名的西北军阀,国民党陆军上将军衔。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联军第四路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第四军军长,抗战时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马鸿逵盗宝是咋回事情?原来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时,马鸿逵攻占山东泰安市,升任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徐州警备司令,移防泰安。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住到这里后,事情就来了,泰山有宝的传闻不时传进马鸿逵的耳朵里。找来知晓当地地理的人士询问,证实泰山脚下蒿里山藏宝的可靠性后,马鸿逵便下定了盗宝的决心。

他起初指派亲信传令兵班长马子周,担任“盗宝队长”,带领一个班去知情人指认的地方挖。但连续挖了三天,也未见到什么宝物。

马鸿逵根本不死心,认为马子周“办不成事”,改派得力干将、副官处处长马如龙负责盗宝。

马鸿逵当时叮嘱马如龙:“根据来自可靠方面的消息,山下肯定有宝,你务必完成。”为了防止被怀疑是盗宝,马如龙出了一个主意,假借为十五路军阵亡将士建立纪念碑的名义,堂堂正正地挖掘。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马鸿逵和他的部队


马鸿逵遂向南京政府和蒋委员长打报告,打算在蒿里山择址建纪念碑,纪念在泰安战役中牺牲的将士,项目定名为“讨逆阵亡将士纪念碑”。得到南京政府批准后,马鸿逵借为阵亡将士建立纪念碑的名义,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秋天,在蒿里山再一次进行了盗宝活动。

马如龙请来风水先生,对蒿里山进行一番踏勘,确实挖掘目标地。另外,调来有挖土方经验的工兵,实行轮班制,轮流开挖,昼夜不息,前后挖了八天八夜,几乎把蒿里山挖平了。

第八天,终于“出宝了”。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听说出宝,马鸿逵亲自赶到现场。地下的石板揭开后,露出一个石槽,槽内刻有一行篆字。马鸿急令士兵取出石槽,石槽下面还有宝物,里面埋有一只黑色小木匣。此匣长约一尺二寸,宽八九寸,有朱红篆字。盖子用三缕金丝捆紧,四周还钉有24颗金钉子。

宝物都是一窝一窝出的,现在挖出了“宝盒”,应该还有东西。果然,士兵继续向下再挖一人多深时,又发现了一只一尺见方的铁盒。再向四周深挖,又挖出一个与铁盒大小相似的铜盒。

同时出土的还有52片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梯形的玉片,玉片上有龙纹、凤纹、云气纹。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清朝紫檀盒,民间多用来收藏珍物


后来专家推测,这些玉片可能是盒、匣子外面的装饰件。过去收藏贵重东西的盒子叫“玉匮”。从现在的盒、匣外面没有玉来看,推测那些玉片是从上面散落下来的。

估计再也挖不出什么东西,马鸿逵才通知住手,结束泰安盗宝活动。

挖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宝物?马鸿逵根本不懂,他急于知道结果,于是让马如龙找当地懂行的人问个明白。马如龙私访当地的一位老学究,请他鉴定那匣子、盒子。

经鉴定,这可是惊世之宝,乃唐玄宗李隆基的稀世宝物,价值连城!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李隆基(右三)与群臣雕塑


匣上篆文:“天子臣李隆基诚惶诚恐顿首”,玉简上还刻有“开元十三年李隆基”字样。盒子里面盛放的则是用金链串联的16根玉简组成的简册,质地为青白色闪玉。册文以楷体书写后刻画,并涂以金漆,系宋真宗遗物。

这些盒、匣都是古代中国帝王泰山封禅之物证,简册内容都是祭天祝祷,可以说是通天地之神的天书——当时误传是秦始皇的祭天封禅之物。

对泰山封禅之物,中国民间一直很迷信,甚至神化之。这类封禅之物质地有金、银、玉,相应地就叫金简、银简、玉简,目前考古发现极少,屈指可数。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古代金筒


西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少有的长寿皇帝,有一个说法,他得以长寿,便与泰山宝物有关。

泰山上有金箧玉策,传此宝物能知人寿限长短。有一年刘彻又来泰山祭天,探访了玉策。策上有“十八”字样,结果他倒读成“八十”。后来,刘彻活了80岁。此传说见于《风俗通义》中的“封泰山禅梁父”条目:“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脩短。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到(倒)读曰八十,其后果用耆长。”

汉武帝长寿倒是事实,他实际活70岁,是中国古代皇帝中为数不多的几位长寿帝王之一。

马鸿逵盗出来的唐、宋玉册是否可靠?从史书中找到了这方面的记载,证明两样东西确是货真价实的稀世皇家宝物。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古代玉册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隆基确实到过秦山。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当年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上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对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上曰:‘吾为苍生祈福耳。’乃出玉牒,宣示群臣。”

宋真宗赵恒则于大中祥符元年行泰山封禅礼。《宋史·礼志五》记载:“真宗封禅毕,加号泰山为‘仁圣天齐王’。”

《宋史》记载,唐玄宗的玉册曾多次被人挖出。据说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有人曾挖到唐玄宗封禅“社首玉册”、苍璧,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玉册被重新埋进地下老地方。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宋真宗的玉册也曾在明初被山民发现过。

《岱史》记载:“洪武初,居民于山中得玉匣,内有玉简十六。有司献于朝,验其刻,乃宋真宗《祀泰山后土文》。又成化壬寅秋,日观峰下,雨水冲出玉简,会中使有事东藩,复驰以献,乃命仍瘗旧所。”

这次重新埋宝后,泰山(蒿里山)有宝的事情,就一直在民间流传。想不到,这两朝绝宝竟然都让马鸿逵又给挖出来了。

最后交代一下,此宝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系镇院之宝。


民国军阀马鸿逵山东“盗宝”记:挖出一稀世宝盒,四周钉24颗金钉

台北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