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最近寫了一些關於搖滾樂的文字,又重燃了體內搖滾的熱血,於是找來這部2017年的喜劇電影《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縫紉機樂隊》是典型的大情節電影,三幕結構非常清晰。看完之後感覺這部電影雖然有些亮點,但總體形式大於內容,浪費了好題材。下面從故事選題、故事設計、人物刻畫、電影亮點四個方面談談這部電影的得與失。

一.故事選題

《縫紉機樂隊》以搖滾樂為載體,在搖滾樂沒落的時代背景下,以一個自小熱愛搖滾樂的青年保衛搖滾樂的象徵——大吉他為敘事主線。

導演兼主演大鵬曾說:這部電影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填補了國產同類型電影的空白,在認知範圍內,這應該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如此大規模展現搖滾音樂現場的國產電影。

搖滾樂曾經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雖然如今搖滾樂已經遠離主流,但是提到平克弗洛伊德、齊柏林飛艇、涅槃還有國內的唐朝、黑豹,許多人還是會激情澎湃,所以從選題角度講,這部電影還是非常聰明和成功的。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二.故事設計

1.劇情缺乏翻轉

如果說《縫紉機樂隊》選了一個好題材,那麼他們的故事設計就生生將一手好牌打爛了。這個故事設計毫無新意,開場15分鐘觀眾不只能夠猜到後續情節,也已經預料到結局了。

觀眾看電影自然都帶著自己的預期和想象,但同時也希望能在觀影過程中看到不同於想象的東西。一個劇本最失敗的地方莫過於它讓觀眾所有的設想都成真了,並且沒有超出觀眾預期的內容呈現出來,這會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產生無趣、乏味之感。

這兩天剛剛重溫完《尋夢環遊記》,一部同樣以音樂為載體、以親情和夢想為主題的電影。對比之下就會發現《尋夢環遊記》的故事設計要豐富有趣得多,裡面充滿了預想之外的情節、實現了不斷的翻轉,讓觀眾一直處於緊張、驚訝、擔心等各種情緒交替的氛圍中,從頭到尾牢牢抓住了觀眾。

相反《縫紉機樂隊》的劇情發展雖有起伏,但是每一處起伏觀眾都能完美猜到結果,併成功預測下一個場景。哪怕大吉他被拆了,觀眾最多一時受煽情的引誘流下幾滴眼淚,心裡卻明鏡般清楚:這並不是一切的結束,演唱會還是會來的。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2.故事沒有設置遞增風險

此外,樂隊在前期排練、四處演出的整個過程沒有遭遇太多的阻礙力量,故事沒有設置層層遞進的風險去阻礙縫紉機樂隊最終演出的達成,故而也失去了步步推進的緊張感,削弱了影片的趣味性。

故事中的主要阻礙力量表現在兩處:第一處是建國爸爸試圖收買程宮拆掉大吉他,只花費一席話一張銀行卡,他的目的就輕易達成,完全沒有進一步的衝突對抗,一出手就是一個絕殺,大吉他就這麼倒下了,缺乏足夠的表現力和衝擊力。

第二處阻礙力量由馬臉表現。馬臉及他的兩個手下在電影中負責給樂隊使絆子,但是都不痛不癢,只有第三幕樂隊去搖滾公園表演的途中,馬臉帶了一幫社會兄弟組織了一場混戰試圖阻礙演出的進行算是比較有力的阻擾,但是電影中樂隊三個壯年男性外加一個女孩、一個老人、一個小孩就放倒了幾十個混混。達成夢想所承擔的風險、付出的努力越大,夢想才越有價值。樂隊沒有遭到足夠的考驗,這讓他們實現夢想的過程失去了戲劇張力,導致最後高潮的效果也弱化了不少。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3.次情節缺乏說服力

電影中關於程宮和古力娜扎飾演的丁建國的愛情過於突兀,他們第一次單獨交流是天台聚會的時候,再下一次獨處就到了在搖滾公園甜蜜地共彈一把吉他了。呈現給觀眾的是,他倆缺乏足夠的相處、足夠的瞭解,唯一讓他們吸引彼此的只是音樂,而這個理由實在太單薄太沒有說服力了,世上熱愛音樂而且有點音樂才華的人何其多呢。我雖然早已猜到愛情橋段會出現在程宮和丁建國之間,但內心仍然無法接受,感覺娜扎就是導演強行安排給自己的。

相反馬臉的無用戲份過多,他和兩個手下所提供的笑點生硬乏味且略顯低級趣味,最後演出前的混戰其實頗不合邏輯,容易讓人出戏。所以次情節部分如果能夠刪減馬臉的戲份,而將餘裕時間用於豐富程宮和丁建國之間的感情發展過程,想必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三.人物刻畫

電影的兩個主角程宮和胡亮形象都不夠飽滿,略顯扁平化。程宮是電影的核心人物,整部電影最主要的就是講述他從起初將夢想深埋心底到結尾重燃夢想這樣一個價值轉變。

1.程宮

程宮就像是我們大多數疲於奔命的中年人,因為生活的重負遺忘了曾經的夢想。他時運不濟、為了自己樂隊的發展四處籌錢,電影通過一首《都選C》來表現他的音樂才華,也借天台聊天袒露了他曾經的音樂夢想,算是人物內在真相的一個刻畫。之後他為了金錢背叛了縫紉機樂隊,又在良心和音樂的感召下重新召集縫紉機樂隊,完成了演唱會,並通過一曲《不再猶豫》拾回了曾經的夢想。

正如我此刻只能泛泛寫下程宮的經歷而無力深度解讀他,電影沒有設置足夠的衝突去一步步深挖程宮的內心,讓觀眾對程宮這個人物的理解流於表面,對人物內在性格卻缺乏真正的理解。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2.胡亮

電影對胡亮這個人物刻畫較多,通過一系列衝突展現了他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熱愛:為了保衛自己心中搖滾樂的象徵——大吉他,花重金聘請經紀人組建樂隊、為了籌錢每晚去開挖土機、衣服被偷後穿著借來的裙子騎著單車極度狼狽也堅持趕赴演出。程宮私下收開發商的錢導致大吉他被毀、他所有的努力和希望破滅,他一時氣憤之餘很快就想通了。這些情節刻畫出了一個堅守夢想,堅強執著、樂觀可愛的青年形象。美中不足的是胡亮在這個過程沒有實現深層的價值轉變。《尋夢環遊記》中米格從最初堅持音樂夢想到最後感悟到親情比音樂更重要,有了價值的轉換,人物顯得非常生動立體,相較之下胡亮的人物維度就顯得單薄許多。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四.電影亮點

前面講了電影的許多不足,但是對於喜愛音樂的觀眾,電影其實存在不少亮點,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兩點:

1.音樂的選擇水準較高

想必大部分觀眾觀影前都會對這部電影中的音樂有所期待,畢竟這是以音樂為載體的電影,而這部電影裡的音樂確實相當不錯。

第一次被音樂驚豔是樂隊第一次排練的兩首即興合奏,鼓點一響我就開始激動,隨後貝斯、鍵盤、吉他逐漸加入,我感覺整個人都沸騰、燃燒起來了,電影中四個樂手配合默契、玩得不亦樂乎,這是所有的音樂展現中我最喜歡的一段。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第二次被音樂觸動是第二幕結束的時候,大吉他被砸,樂隊解散,各人迴歸了原本的生活,為音樂熱血沸騰的那段時光仿如一場夢。這些片段伴隨新褲子的《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一一浮現,從音樂前奏響起,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流了下來,這種觸動也許更多的是因為這首歌,但它確實很應景。

第三次被音樂感動是最後演出時的《塑料袋》,音樂本身不錯,但感動的點更多在於初時沒有觀眾但樂隊仍投入表演,以及後來瞬間湧入的人群。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最後說一下《不再猶豫》,Beyond是我極為喜歡的一支樂隊,《不再猶豫》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歌,但是說實在的作為電影的高潮部分,我竟然沒太被它打動。因為在我看來大合奏的一幕是非常失真的片段,大鵬說這是在大規模展現搖滾音樂現場,但是哪個搖滾音樂現場會同時出現無數吉他、無數鼓的合奏呢,如果有隻會造成災難吧。這種不合邏輯的安排讓我有種抽離感,難以投入感受電影的煽情氛圍。順便一提,電影中看到黃貫中和葉世榮都滄桑了許多,無限唏噓。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2.搖滾老炮的參演

電影邀請了一群搖滾老炮參與演出,雖然都只是驚鴻一瞥,但仍讓人期待不已。整個觀影過程我都在努力辨認他們的身影,不過我認識的老炮實在太少了,並且還有彭磊這樣在電影中連臉都沒露的,所以最終我只找到了高虎、謝天笑、李延亮和歐洋。等到最後彩蛋謎底揭開的時候,看到這些老炮以如此讓人意外的方式出現,簡直忍不住要哈哈大笑,這個創意非常驚喜有趣,堪稱全片最成功的喜劇設計。再順嘴一提,孫大力的連鎖超市叫邦佳維,赤裸裸地致敬了Bon Jovi樂隊。

《縫紉機樂隊》:眾多搖滾老炮現身,也無法填補故事的空洞


結語

總的來說,如果只是作為一出解悶的輕鬆喜劇的話,這部電影倒也足以打發時間,但是若以優秀電影的標準去衡量,《縫紉機樂隊》還有不小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